你有沒有想過,AI 跟 AI 之間是怎麼溝通的?
不是用 LINE,也不是開 Zoom 會議,而是靠一套叫做「協定(Protocol)」的溝通規則。
這就像人類的辦公室文化:有人用 Email 開會通知,有人用 Slack 聊天,有人要填 Google 表單。AI 的世界也一樣,有自己的溝通語言與協作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近最紅的兩個主角:「MCP」與「A2A」。
MCP 協定:AI 的助理秘書
MCP,全名是 Model Communication Protocol,直譯為「模型溝通協定」。但別怕聽不懂,我們來比喻一下:
想像你是一位老闆,有幾個擅長不同工作的助理:
- Alice 負責資料整理
- Bob 擅長寫文案
- Charlie 精通客戶服務
如果你每次都要親自逐一交代任務,是不是很累?這時你請來一位超強秘書 — — MCP。你只需說:「我要一份顧客滿意度報告,還要寫一封回覆信」,MCP 就會自動調度 Alice、Bob、Charlie 各自完成任務,並把成果整合給你。
MCP 就是這樣的「AI 總管型秘書」,讓不同 AI 模型協同合作,省去手動派工與溝通障礙。
A2A 協定:AI 的群組聊天室
A2A,全名是 Agent-to-Agent Protocol,意思是「智能體之間的溝通協定」。
如果說 MCP 是一位幫你排程派工的秘書,那麼 A2A 更像是一個 AI 的自由接案社群或群組聊天室。
你只需要發出一則任務公告:「我要辦一場線上講座,誰能幫忙?」
AI 小張回應:「我來剪影片!」 AI 小美說:「我負責社群宣傳!」 AI 阿國補充:「那我來做 QA 現場答疑吧!」
這些 AI 不需要你一一指揮,透過 A2A 協定定義好的溝通方式,它們就能彼此分工合作、傳遞任務,甚至在有 AI 罷工(或出錯)時自動找替補。
這代表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真正的「任務共創夥伴」。
兩種協作文化:MCP vs A2A
你可以把 MCP 和 A2A 想成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 AI 辦公室文化,各自象徵了兩種合作模式的典範:
MCP 就像是一間組織分明的傳統企業,一切按部就班。你只需清楚交代任務,MCP 會負責派工、安排每個 AI 該做什麼,並在背後完成所有協調與整合工作。你不需操心細節,就像一位只需看報告的老闆,所有流程都在預期中穩定運行。
相比之下,A2A 則更像是靈活機動的新創團隊文化。你拋出一個任務後,AI 們會自己討論、認領、合作完成,就像一群有默契的隊友共同腦力激盪。他們可以快速調整、自由接手,也能在任務中即時應變,產出創新的成果,適合變化快速的場景。
這兩種協定其實不是彼此競爭,而是互補共存。MCP 適合穩定、流程導向的任務,而 A2A 則能應對多變、創意導向的挑戰。它們都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是成為我們的助手,幫助節省時間、整合資訊、加快決策節奏。
未來的工作樣貌可能會是這樣:我派出 MCP 去找幾位合適的 AI 團員,再用 A2A 讓這群 AI 在沒有我干預的情況下,自主討論並完成網站設計與開發。幾個小時後,我收到的不是報告,而是一個已經可以上線運作的網站原型。
結語:從獨行俠到超級團隊
就像人類從農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經歷了技術革新、產業轉型與合作模式的演進,AI 也正走在一條類似的道路上 — — 從「單打獨鬥」的工具角色,逐步邁向「群體協作」的智慧夥伴階段。
在這場劇烈變革中,MCP 和 A2A 就像交通規則與通用語言,讓 AI 不再彼此隔離,而能順暢互動、有效協作,形成真正的智慧團隊。沒有它們,再厲害的 AI 也只是孤島,有了它們,AI 之間才能產生協同效益,真正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