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微光》EP10 深度報導:未竟的旅程——罕病家庭的未來挑戰與你我的下一步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大家好,我是中華光點的理事長,林醫師。

《角落微光》第一季的旅程,即將在此告一個段落。首先,我想向所有一路陪伴我們的聽眾與讀者,致上最深的感謝。

回顧這一季,我們從「診斷的迷航」出發,走進了「以院為家」的醫療日常;我們看見了「教室裡的空桌」,也傾聽了「畫筆下的心事」;我們理解了「手足」的矛盾,「超人爸媽」的脆弱;我們更見證了「友誼」的橋樑、「藝術」的力量,以及角落裡那些「點燈人」的溫暖身影。

我們相信,理解是同理的開始。而在第一季的最終章,我們想邀請大家,在建立了這份理解之後,能和我們一起,將目光望向更遠的前方,誠實地面對這趟「未竟的旅程」——罕見疾病社群,依然橫亙在眼前的巨大挑戰。


第一章:天價藥物——生命標價的倫理困境

隨著醫療科技的飛速進步,基因療法等創新藥物的出現,為許多罕病家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希望的背後,卻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標價。

當一種罕病的救命藥物,例如SMA基因治療藥物,一劑要價高達4,900萬台幣時,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面臨著巨大的倫理與財政考驗。這也讓我們的健保體系,陷入了兩難:

  • 倫理的責任: 每一個生命都無比珍貴,我們是否有權利,因為價格而放棄拯救一個孩子的機會?
  • 資源的永續: 健保是全民共有的公共資源,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平衡罕病的天價支出與其他重大疾病(如癌症、洗腎)的需求?

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它不僅是病友團體與政府之間的角力,更是考驗著整個台灣社會,對於「生命價值」與「公平正義」共識的深刻提問。


第二章:傳承的危機——當專業與關懷後繼無人

另一個隱藏在檯面下的危機,是「專業人力的斷層」。

  • 醫師人力的斷層: 許多投身罕病領域的資深醫師(如林炫沛醫師),窮盡畢生之力為孩子們奔走,但他們終將面臨退休。而年輕一代的醫師,由於罕病領域工作壓力大、健保給付低、情感負荷重等因素,投入的意願相對低落。我們不禁要問,下一個世代的罕病兒童,將由誰來守護?
  • 照護人力的缺乏: 如同我們在第六集中所討論的,照顧者極度需要「喘息服務」。然而,台灣的長照體系中,具備重症罕病居家照護能力的專業護理師或照服員,其人力嚴重不足且費用高昂。這讓喘息服務成為了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奢望。


第三章:「長大」的挑戰——成人罕病患者的照護斷層

過去,許多罕病孩子可能無法活到成年。但如今,拜醫療進步所賜,他們長大了。然而,「長大」這件喜悅的事,卻讓他們面臨一個全新的、更殘酷的挑戰——服務體系的斷裂。

當罕病兒童年滿18歲後,他們將從兒童醫療、兒童福利與特殊教育的保護傘中「畢業」。然而,我們的成人世界,準備好接住他們了嗎?

  • 醫療轉銜的困難: 他們需要從熟悉的兒科,轉往完全陌生的成人科別,但許多成人科醫師對罕見疾病並不熟悉。
  • 長照體系的空白: 現行的長照2.0服務,主要為高齡者設計,往往無法滿足非高齡、但有複雜照護需求的成人罕病患者。
  • 社會角色的轉銜: 在升學、就業、自立生活等方面,他們面臨著比一般人多上數倍的障礙,而社會的支持系統卻遠遠不足。


第四章:結語——我們的下一步,從攜手開始

這些未竟的挑戰,沉重而真實。它們提醒著我們,這趟旅程還遠未到終點。

而《角落微光》的旅程,也不會在此結束。在第一季,我們專注於「中華光點」所服務的罕病兒童。而在下一段旅程中,我們希望能將這份關懷,延伸到更廣闊的角落。

在此,我們想向各位聽眾與讀者正式預告:《角落微光》第二季,我們將非常榮幸地,與「臺灣葡萄樹關懷協會」攜手合作。

「葡萄樹關懷協會」長期深耕台灣偏鄉,陪伴那些因家庭功能失衡而需要支持的弱勢孩童。我們發現,彼此有著共同的信念——那就是用藝術與陪伴,點亮孩子的生命。下一季,我們將把視野從罕病兒童,拓展到更廣闊的偏鄉弱勢社群,共同探討如何為台灣所有在角落中的孩子,編織一張更強韌的支持網絡。

感謝您這一季的陪伴。我是林醫師,誠摯地邀請您,繼續與我們同行,迎向一個更廣闊、更充滿合作與希望的第二季。

中華光點官網 

中華光點FB 

中華光點YT 

捐款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華光點的沙龍
1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是《微光角落不孤單》,一個分享罕病家庭生命故事的溫暖頻道。我們相信,理解能點亮角落,陪伴能帶來力量。邀請您一同傾聽,讓角落因我們的關注而不再孤單。
中華光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中華光點以藝術陪伴罕病兒童,透過繪畫療癒其身心,並藉由校園巡迴畫展促進病童與健康學童間的雙向交流與生命教育。
Thumbnail
2025/08/02
中華光點以藝術陪伴罕病兒童,透過繪畫療癒其身心,並藉由校園巡迴畫展促進病童與健康學童間的雙向交流與生命教育。
Thumbnail
2025/07/29
大家好,我是中華光點的理事長,林醫師。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看見了一幅孩子的畫作,如何成為連結兩個世界的溫暖橋樑。而這座橋樑的背後,其實有一群非常重要的人,他們是親手搭建這座橋樑的「點燈人」。他們是床
Thumbnail
2025/07/29
大家好,我是中華光點的理事長,林醫師。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看見了一幅孩子的畫作,如何成為連結兩個世界的溫暖橋樑。而這座橋樑的背後,其實有一群非常重要的人,他們是親手搭建這座橋樑的「點燈人」。他們是床
Thumbnail
2025/07/19
《深夜辦公室裡的迴響:一部電影劃開記憶的層層包裹》這篇文章以一位醫生兼光點協會理事長林協興的觀點,細膩描述觀看電影《BIG》後的心路歷程。文章並非單純的影評,而是藉由電影的情節,引發對生命價值、親情與社會關懷的省思,並展現出協會「藝術療癒」理念的實踐與對社會的貢獻。
Thumbnail
2025/07/19
《深夜辦公室裡的迴響:一部電影劃開記憶的層層包裹》這篇文章以一位醫生兼光點協會理事長林協興的觀點,細膩描述觀看電影《BIG》後的心路歷程。文章並非單純的影評,而是藉由電影的情節,引發對生命價值、親情與社會關懷的省思,並展現出協會「藝術療癒」理念的實踐與對社會的貢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顯微記》用了八篇短篇來描述八個人的生活,如同用顯微鏡來檢視這些身處醫療相關產業的人們,記下他们受工作影響而延伸至生活的點滴,一觀絕對理性的醫學照護領域中情感和自我認定如何交錯糾纏,意外、自盡、跨性別、同性戀、婚外情等等各式人生,成就一篇篇觀測記錄。
Thumbnail
《顯微記》用了八篇短篇來描述八個人的生活,如同用顯微鏡來檢視這些身處醫療相關產業的人們,記下他们受工作影響而延伸至生活的點滴,一觀絕對理性的醫學照護領域中情感和自我認定如何交錯糾纏,意外、自盡、跨性別、同性戀、婚外情等等各式人生,成就一篇篇觀測記錄。
Thumbnail
第二次去台大看黃醫生的門診後我又再次被確診,既然已經無處可逃,那接下來呢.......
Thumbnail
第二次去台大看黃醫生的門診後我又再次被確診,既然已經無處可逃,那接下來呢.......
Thumbnail
確診後的第一天,我開始忙著了解我的保險的內容,以及思索要去找哪位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Thumbnail
確診後的第一天,我開始忙著了解我的保險的內容,以及思索要去找哪位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8 #好友來訪 化療後,在家中靜養,讓身體復原,三個月後繼續接受三次化療。這段時間在家休養,減少外出、活動。感謝仍有很多關心的好友前來探望。昨天四十多年前同事,林澄杉校長來寒舍,帶來關懷和祝福,十分感動。因為他自己也正與病魔奮鬥中,每星期洗腎三次,年紀還大我十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8 #好友來訪 化療後,在家中靜養,讓身體復原,三個月後繼續接受三次化療。這段時間在家休養,減少外出、活動。感謝仍有很多關心的好友前來探望。昨天四十多年前同事,林澄杉校長來寒舍,帶來關懷和祝福,十分感動。因為他自己也正與病魔奮鬥中,每星期洗腎三次,年紀還大我十
Thumbnail
目前終於寫了30篇臨床故事(含衛教篇),雖然點閱率是真的不高,但其實寫著寫著,就會回想起當初及現在的點點滴滴,好多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就慢慢回想起更多護理的回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更關注這麼產業的重要性。
Thumbnail
目前終於寫了30篇臨床故事(含衛教篇),雖然點閱率是真的不高,但其實寫著寫著,就會回想起當初及現在的點點滴滴,好多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就慢慢回想起更多護理的回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更關注這麼產業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