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我不由自主的走近你的房門。我轉動喇叭鎖,輕推著很久沒打開的門。撲鼻而來的是空氣不流通的味道,這之中參雜著以前你的氣味,只是淡了許多,也許只是心理作用吧?
我看著房內的擺設,還是跟以前一樣,只是上面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我走近你的床緣,看著床頭櫃上的照片,那張照片是我們的家庭合照,好像是去哪個遊樂園玩時拍下的,但我怎麼就是想不起來。
我緩緩坐在你曾經睡過的床,轉頭看著外頭的雨水敲打著陽台的女兒牆,有些許的雨悄悄的打在落地窗上,一道道水痕從窗面滑落,宛如剛哭過的臉。我看著這景色陷入沉思,我不懂為何對你的記憶如此模糊。我努力回想著卻毫無頭緒。
我在想是什麼原因造成我與你的回憶如此稀少?我竟然得出一個可以怪罪的論點,或許這樣可以合理化我們之間的鴻溝。
這其中的原因包括父權文化、家庭中扮黑臉及白臉有關。
父權文化
世代傳承的文化,假如是好的方法就繼續延續,但壞的部分我想可以像教科書教改一樣從中剔除,應當與時俱進。
記憶中,你總是板著一張嚴肅的臉,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你要這麼做?是要鞏固你的威嚴嗎?還是你的面子?
還是你也是從上一輩的長輩那學來的?我不得而知。
我只記得你用這種爛方法,讓我不敢靠近你,更遑論與你對話,所以我們之間的共同回憶才會那麼少吧?
情感也只建立在你是我的父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黑臉白臉
由於父權文化的影響,我想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由父親扮起黑臉這個角色吧?
雖然我國小剛入學時,看過女強男弱的家庭,當時我只覺得很稀有,但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只覺得這應該是為數不多的例外。
說起黑臉白臉,我覺得短期來看是有顯著的效果,但長期來看,我卻不建議長期由同一人來擔任黑臉這個角色。
因為長期下來,以我從小活到現在的生命經驗裡,我父親就是扮演黑臉太久,導致我非常懼怕他,導致與他的親密連結就相對薄弱。
我覺得一個家庭裡,父母應該要互相輪流扮演黑臉與白臉,不然這對其中一方都是不公平的對待。
這當中與孩子失去的親密感該找誰討要?
我想沒有父母樂見孩子與你生疏,輪流才是最公平的方式。不該讓孩子過於懼怕其中一方,而是要取得平衡。
我想最好的親子關係應該像朋友一樣,沒有上對下,只有互相分享與支持引導,才是長久之計。
忽然間雷聲四起,回憶與反思嘎然而止。我回過頭看著門的方向,被盈眶的淚水模糊了視線。
想這麼多好像也沒什麼意思,我聳聳肩嘆了一口氣。
因為你已經離開,到我目前到不了的國度。
我起身走出房門,關起那扇思念的門,關起那文化的荼毒,亦或是我合理化的怪罪。
一一
突然有感而發
有什麼建議或想法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