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覓安心?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家裡的東西總是太多嗎?吃的、穿的、護膚的、健保的、閱讀的、書寫的……購買那刻,總認為都是必需品,但當真正使用時,往往都只是其中幾樣。家中空間不足總是不夠嗎?櫃子塞滿,抽屜卡住,地板也不敢隨便放東西,怕一不小心就踢翻了甚麼。生活上,我們總想多儲一點,以防萬一,總是想要多一點,生怕需要時沒有。這種「以備不時之需」的心態,是無形的繩索,綁住了我們的生活,也綁住了我們的心。

 

在工作上總是瞻前顧後,想東想西,要不就怕說錯話,開罪別人嗎?總怕自己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讓人誤會嗎?有時明明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卻不自覺地在意別人的反應,甚至為了維持和諧而壓抑自己。同事間的關係看似平穩,但內心卻始終忐忑,彷彿生活中總有牽掛,總有未竟之事。即使一件事辦完了,內心也不見得安定。像是完成了任務,卻沒能卸下負擔。心安,似乎總是難事。那麼,云何安心?安心可有方法?

 


我們習慣向外尋找答案,以為多一點儲備,就能安心;以為關係和諧一點,就能心定;以為把事情安排妥當更妥當,就能無憂無慮。但事實卻是:外在再周全,心若不穩,仍起波瀾。安心,不在某地,不在某人,也不是某種狀態的達成。安心其實是一種向內的平衡,一種與自己、與當下的平穩關係。

 

安心有法,從念頭入手。那些反覆上演的內心小劇場——「他是不是不高興了?」「我是不是說錯話了?」「這樣做會不會不妥?」——往往都是我們主觀的念頭。我們太習慣預設他人的反應,太習慣用「應該/不應該」來衡量自己。但這些念頭,可以並非真相。它們只是習慣性的反應,是過去經驗的殘影。

 

要安心,得先停下這些自編自導自演自以為合理的劇情。回到當下,回到正在發生的事。吃飯時,就專心吃飯,感受食物的味道與質感;走路時,就專注身體的快慢與平衡;眼觀事物,如是觀察,不加評斷。這不是逃避,而是讓心回到現場。當我們真正活在此時此刻,心就不再漂泊。


 安心,也是一種信任。信任自己當下的判斷與行動,已是此刻最合適的選擇。不是完美,而是誠實地面對當下的自己。這種信任,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對生命的深層理解:我們無法掌控一切,但可以選擇如何回應。

 

當然,安心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時間,也需要練習。像是讓一池混濁的水慢慢沉澱,讓心中的躁動逐漸平伏。有時仍會起波瀾,有時仍會被念頭牽引,但只要願意練習,水面終會變得澄明清澈。

 


安心,不是遠方的目的地,而是此刻的可能。它不在某個理想狀態,也不在他人眼中的評價。它在我們願意停下來的那一刻,在我們與自己和解的那一刻,在我們看見念頭、卻不被牽走的那一刻。

 

何處覓安心?既然再多的物質、關係、付出都無法讓心真正地安下,那麼安心,根本不在外求。


安心,是一種「回家」,是一種「當下」,是一種願意與當下共處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林教室
5會員
54內容數
「雨林教室」是一座以文字編織的小小雨林,承載我對理想學習與書寫生活的嚮往。身為教學者、書寫者與生活觀察者,這片沙龍是我栽種思想、記錄人間溫度和傾聽自然節奏的天地,好比熱帶雨林,多元包容而生機處處。 願這空間,能成為你我在紛亂世界中歇腳的所在:讓文字為我們留住片刻清明;讓閱讀成為我們重新出發的步伐。
雨林教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我們的腦袋很擅長「編劇」,這是一種天生的生存本能,但這些念頭往往與事實有很大距離,容易導致誤解和痛苦。如何覺察並與內在劇場和平共處,藉由辨識「解釋」和「事實」,減少負面情緒,提升人際關係品質,才有機會打開更多可能。
Thumbnail
2025/08/02
我們的腦袋很擅長「編劇」,這是一種天生的生存本能,但這些念頭往往與事實有很大距離,容易導致誤解和痛苦。如何覺察並與內在劇場和平共處,藉由辨識「解釋」和「事實」,減少負面情緒,提升人際關係品質,才有機會打開更多可能。
Thumbnail
2025/07/26
愛情是一場修行,也是最深的渴望與試煉。在愛情中我們都會經歷的迷惘與頓悟,如何看見彼此、看見自己,並在失望後仍不放棄,最終以真誠的心念,讓關係得以轉化。
Thumbnail
2025/07/26
愛情是一場修行,也是最深的渴望與試煉。在愛情中我們都會經歷的迷惘與頓悟,如何看見彼此、看見自己,並在失望後仍不放棄,最終以真誠的心念,讓關係得以轉化。
Thumbnail
2025/06/28
從東亞到英國,錯誤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文化密碼與教育智慧? 在不同文化中,犯錯究竟代表什麼?本文從東亞的「羞恥文化」談起,對比英語世界鼓勵「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結合作者身為教師的教學經驗,思索錯誤的意義與人性價值。願我們都能擁有「錯而不羞,學而不倦」的勇氣,從錯誤中學習,也溫柔原諒曾經跌倒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6/28
從東亞到英國,錯誤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文化密碼與教育智慧? 在不同文化中,犯錯究竟代表什麼?本文從東亞的「羞恥文化」談起,對比英語世界鼓勵「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結合作者身為教師的教學經驗,思索錯誤的意義與人性價值。願我們都能擁有「錯而不羞,學而不倦」的勇氣,從錯誤中學習,也溫柔原諒曾經跌倒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其實不用盲目追求外在的家,…而是要在自己心中安放一個心靈的家,讓我們有勇氣與能量接受與付出。可以安放心情的地方是家…,而我們最重要的家是自己的心靈城堡。只要回到自己心靈安放的家,我就不用擔心外面是風吹還是雨打,我可以跟自己同在,不必擔心外界的紛紛擾擾。”-尚瑞君 以上這段話和"心在哪裡,家就
Thumbnail
"我們其實不用盲目追求外在的家,…而是要在自己心中安放一個心靈的家,讓我們有勇氣與能量接受與付出。可以安放心情的地方是家…,而我們最重要的家是自己的心靈城堡。只要回到自己心靈安放的家,我就不用擔心外面是風吹還是雨打,我可以跟自己同在,不必擔心外界的紛紛擾擾。”-尚瑞君 以上這段話和"心在哪裡,家就
Thumbnail
如果你有嚮往的生活,請務必勇敢去追求,然後讓靈性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成為你人生的看板,這才是活在這個地球上最真實的感受。去愛、去享受、去行動、去擁抱你最想要的一切,然後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心靈豐盛。
Thumbnail
如果你有嚮往的生活,請務必勇敢去追求,然後讓靈性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成為你人生的看板,這才是活在這個地球上最真實的感受。去愛、去享受、去行動、去擁抱你最想要的一切,然後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心靈豐盛。
Thumbnail
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因為追求未來的目標而忽略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停下腳步,仔細地看看我們的周圍,並感恩我們所擁有的,就會發現,幸福和滿足其實早已在我們的身邊。 感恩家庭 首先,感恩家庭。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情感的歸屬地。無論是父母的愛護,兄弟姐
Thumbnail
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因為追求未來的目標而忽略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停下腳步,仔細地看看我們的周圍,並感恩我們所擁有的,就會發現,幸福和滿足其實早已在我們的身邊。 感恩家庭 首先,感恩家庭。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情感的歸屬地。無論是父母的愛護,兄弟姐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回顧二十多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時的情景,並談到了在這個追求自我的時代,找回初心的重要性。文章充滿對文字、影像的熱情,並表達了生活隨興的信念。
Thumbnail
回顧二十多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時的情景,並談到了在這個追求自我的時代,找回初心的重要性。文章充滿對文字、影像的熱情,並表達了生活隨興的信念。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的點滴,珍惜每一個微小的瞬間。 每天花一點時間專注於自己真正重視的事情,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在日常中找到更多的滿足感。並遠離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和事,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Thumbnail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的點滴,珍惜每一個微小的瞬間。 每天花一點時間專注於自己真正重視的事情,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在日常中找到更多的滿足感。並遠離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和事,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Thumbnail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Thumbnail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