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聞一直罵在野黨?這其實是警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當執政黨監督在野黨:民主還在嗎?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公共議題與財務獨立觀察

📅 發佈日期:2025/08/21


【開場:民主的基本邏輯,是否已經顛倒?】

在一個正常的民主體制中,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權力需要被監督」。這不只是憲法架構上的設計,也是一種民主文化的體現。執政黨是施政的主體,應當對人民、媒體與在野黨負責。而在野黨的存在,是為了作為權力的制衡者,防止權力過度集中與濫用。

但當我們觀察到現實社會中,執政黨不斷主動「監督」在野黨,頻繁對在野黨言論進行政治性批評,甚至動用國家資源塑造輿論戰場,我們就必須問:

這仍是民主社會嗎?

當媒體與輿論幾乎一致性地跟隨執政論調,全面質疑在野黨言論與立場,而對執政方的施政失能避而不談,甚至進行包裝與美化時,民主的健康就已亮起紅燈。


一、民主機制的失衡:當監督角色被顛倒

民主體制的核心之一,是「權責對等」。執政者掌握政策制定與行政資源,自然應當承擔最大的監督壓力。而在野黨本身並不掌握資源與行政機器,最多只能透過議會質詢與社會輿論來制衡。

但當執政者利用新聞發布會、社群媒體、政論節目頻頻針對在野黨進行「政治揭露」、「攻擊言論瑕疵」、「批評立場矛盾」,這其實是一種話語權反制的策略,意在削弱反對力量的社會信任度。

  • 權力中心正在利用行政優勢打壓異己;
  • 民主機制出現功能反轉;
  • 公民社會無法有效理解權責落點,導致監督焦點錯置。

長期下來,人民將越來越不關心執政績效,而只會將在野黨視為「製造混亂的元兇」,這是民主社會最根本的顛倒。


二、媒體失職:從守門人到傳聲筒

媒體本應站在人民立場,監督所有公共權力。但當媒體變成一面倒地攻擊在野黨、僅播放對執政有利的觀點,我們就進入了「資訊統治」的危機。

  • 只引用執政黨版本,不提供在野黨回應;
  • 反對聲音被標籤化為「假訊息」、「挑釁」;
  • 名嘴一致唱和執政觀點,營造單一意識形態空間;
  • 國家資助媒體與特定網紅進行議題操控。

當媒體由「質疑政府」變成「打擊反對派」,民主第四權就不復存在,而人民也失去了獨立判斷的基礎。


三、敵我邏輯的政治操作:誰反對誰就是敵人

當民主社會中出現「不支持政府就是敵人」的邏輯,極容易演變為民粹或威權式操作。這種手法簡單粗暴,卻特別有效,因為它訴諸群眾的情緒,而非理性。

常見語言策略:

  • 「你反對政策,就是反對國家。」
  • 「現在團結最重要,不要扯後腿。」
  • 「在野黨只會鬧事,從來不建設性。」

這類話語策略一旦普及,人民會逐漸認為:「批評政府」是不應該的、不愛國的、會造成社會分裂的行為。

於是,真正的公共討論空間就此喪失,留下的只是情緒對立與意識形態分化。


四、公民社會萎縮:沉默的多數其實是受害者

許多人會說:「反正政治離我很遠,我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但事實是,當政治話語權被單一聲音壟斷後,那些選擇沉默的人,其實正在失去他們的民主權利——只是他們自己沒意識到。

沉默不是中立,而是對失衡現狀的妥協。當知識分子不敢說話、社運團體被邊緣化、獨立記者被控告或監控,整個社會就會失去思辨能力。

沒有異議空間的社會,只會陷入資訊泡泡與錯誤循環。


五、制度包裝下的威權回潮:民選威權的危機

選舉制度還在,所以我們是民主國家。」這是一種非常表面且危險的誤解。

許多國家在選舉制度維持下,實際上已是「民選威權體制」:選票合法化權力,但實質壓制異議與控制體制。

  • 領袖權力高度集中;
  • 國會形同橡皮圖章;
  • 媒體與司法系統被染色;
  • 反對勢力遭打壓、控告或抹黑。

當選舉只剩形式,民主就只剩外觀,而無實質意義。


六、我們能做什麼?從沉默中找回主動

面對話語失衡與制度問題,個人仍可有所作為:

  1. 不被話語控制:先問為何這樣說,而非盲從。
  2. 多元資訊來源:比較不同觀點,培養判斷力。
  3. 支持獨立媒體:讓真正監督者能存活。
  4. 與人討論政治:打開公共對話空間。
  5. 行使公民權利:政治參與不只投票。

【結語】民主不是免費的,也不是理所當然的

民主不會自動延續,它需要每一代人持續守護與實踐。當執政者不再願意接受批評、媒體放棄監督、公民不再敢發聲時,民主就不再存在,只剩下一個形式的空殼。

不要在失去自由後才懷念它的可貴。

讓我們從拒絕被話語牽著走開始,重新找回對話、思辨與行動的勇氣。

📣 歡迎留言分享:你身邊是否也出現了「反對即敵人」的現象?你認為民主還剩下多少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資匠心沙龍
9會員
138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掌握自己財務的未來,因為錢不會自動流向你,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財富就會跟隨而來。 我的宗旨是提供簡單、實用且穩健的理財建議,幫助讀者從基礎開始,逐步建立有效的財務規劃與投資策略。無論你是投資小白還是有些經驗的理財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生活的質量提升與財務自由。
投資匠心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0
👁‍🗨 社會觀察與感觸|關注社會現象與民眾心理,從財務與人生視角反思時代議題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引言:能源焦慮下的集體心理投射 在這個能源焦慮感逐漸升高的時代,核電的存廢早已超越技術範疇,成為一種社會心理的映照。 我們不妨從一則新
2025/08/20
👁‍🗨 社會觀察與感觸|關注社會現象與民眾心理,從財務與人生視角反思時代議題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引言:能源焦慮下的集體心理投射 在這個能源焦慮感逐漸升高的時代,核電的存廢早已超越技術範疇,成為一種社會心理的映照。 我們不妨從一則新
2025/08/19
🎭 派對 or 祭典?鬼魂的兩種風格 每到十月,歐美街頭就變成大型角色扮演舞台:吸血鬼跟蜘蛛人同框,南瓜燈笑得比誰都誇張。萬聖節已經是全球性的「鬼魅派對」,糖果和服裝產業的年度大旺季。 台灣的七月中元,卻是另一番景象。夜晚巷弄裡煙霧繚繞,供桌上滿滿是泡麵、飲料和餅乾。這不是遊戲,而是一場「慎重
2025/08/19
🎭 派對 or 祭典?鬼魂的兩種風格 每到十月,歐美街頭就變成大型角色扮演舞台:吸血鬼跟蜘蛛人同框,南瓜燈笑得比誰都誇張。萬聖節已經是全球性的「鬼魅派對」,糖果和服裝產業的年度大旺季。 台灣的七月中元,卻是另一番景象。夜晚巷弄裡煙霧繚繞,供桌上滿滿是泡麵、飲料和餅乾。這不是遊戲,而是一場「慎重
2025/08/17
蛀牙是最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之一,輕則牙齒敏感酸痛,重則牙齒結構嚴重受損,影響咀嚼、口腔舒適及生活品質。當牙齒損壞程度過深,單純補牙已不足以支撐咀嚼力時,牙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 牙冠。本文將從蛀牙成因、牙冠適應症、材質硬度選擇、治療流程、風險、口腔保健、互動提問與經驗分享等多角度,完整解析牙冠治療,幫助
2025/08/17
蛀牙是最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之一,輕則牙齒敏感酸痛,重則牙齒結構嚴重受損,影響咀嚼、口腔舒適及生活品質。當牙齒損壞程度過深,單純補牙已不足以支撐咀嚼力時,牙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 牙冠。本文將從蛀牙成因、牙冠適應症、材質硬度選擇、治療流程、風險、口腔保健、互動提問與經驗分享等多角度,完整解析牙冠治療,幫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藐視國會或是藐視民主?對自己的政治意見太有自信,可能會影響到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溝通喔
Thumbnail
藐視國會或是藐視民主?對自己的政治意見太有自信,可能會影響到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溝通喔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民進黨國會過半時只會要人少數服從多數,怎麼當自己變少數就又一個樣了😃
Thumbnail
民進黨國會過半時只會要人少數服從多數,怎麼當自己變少數就又一個樣了😃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