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裡,媽媽不是在工作的桌邊,就是在廚房裡忙碌著。
那些在灶邊翻炒、蒸煮、燉煮的時光,如今想來仍歷歷在目。
或許正因為那些味道陪我長大,所以我總記得——媽媽的背影總是沾著香氣。在我腦海裡,媽媽就像是一位家庭裡的魔法廚師。
她總能變出讓人垂涎的糖醋魚、滷肉、燜筍乾,還有鹹香入味的黑胡椒燜粉腸、筍絲大腸、腸旺…… 甚至到了某些季節,她會端出梅子雞、甜米糕,或是那道每年冬天都會出現的燒酒雞。
媽媽的菜太多太多,我光是列出來就要流口水了。
每一道料理,都是她用時間、經驗、和耐心慢慢煮出來的滋味;
而我,也總是習慣繞進廚房,哪怕只是站在一旁聞著香氣、等一口第一口試吃,都是幸福。
長大一些後,我從一個蹲在灶邊偷吃的小孩,變成站在媽媽旁邊的學徒。
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告訴我: 「這個加點米酒提味會更好。」 「這個千萬不要再加鹽了,會死鹹!」 「不要太早下,不然會苦。」
媽媽其實不是一個說太多話的人,
但她總會說:「這樣炒比較香喔」、「妳要記得這個醃好要先曬太陽」……
她用料理教我怎麼生活,也用味道陪我長大。
她的話語裡,不只是做菜的技巧,更藏著一種溫柔又實用的生活智慧。
我記得她不急不躁的語氣,也記得鍋邊冒著熱氣時,她滿臉汗水卻專注的樣子。
現在,當我自己站在廚房、拿起鍋鏟時,才懂那種熟悉的手感與味道,是多麼深植於身體裡。
鍋邊所殘留的溫度、廚房內瀰漫不散的香氣、記憶中一再重現的畫面—— 那不是什麼稀鬆平常的日子,而是我生命裡最真實、最安心的餘溫。
那是媽媽用時間,煮給我一輩子的溫柔。

「不是所有的味道都能複製,但媽媽煮的,是記憶裡最深的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