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連串的事件,碰觸到我原生家庭的創傷,長年生活在精神病患家屬的氛圍中,變得敏感多疑,總以為離開了,隨著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情緒還是被激發出來,便想要把感受記錄下來。
最難的是家人,再糟糕的人還是想要照顧,想要保護。 當我們對某人無理取鬧的行為,產生憤怒的情緒,總覺得他們的家人,為什麼還要幫他們說話,還要其他人去包容和理解。 人生中,最難割捨的就是家人,就是親情。 我認識的一位義工朋友,平日裡,都會向我訴苦,哥哥是怎麼欺負家人,妄想得到母親的財產,想要一夕致富。 但是,當哥哥突然中風,這位義工朋友還是放不下,依然冒著大風雨,去醫院探望哥哥。 另外,有一位精神失常,經常找我們義工麻煩,向他的家人反應後,只是希望我們能夠關心他,愛護他,幫助他,卻沒有理會我們是被這個人如何羞辱,如何辱罵的。 從遇到這些事,一開始的不平靜,我慢慢懂了,家人與親情是很難放下的。 家庭中,出現這樣的人,都比我們面對這樣的人,還要痛苦。 而我們只不過是碰到一、兩次的衝突而已,對他們而言,是一生的噩夢。 生命中最難解的習題,就是情感,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和友情。 經歷過情感的折磨,就會覺得做事情很簡單,做人,實在很難。 難在於,親疏的差別對待,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屬於我的,不屬於我的,讓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多了。 寫一個故事來描述這樣的心境。 女子婉柔的為難。

故事:為難的親情 主角:婉柔 地點:社區志工中心、醫院、老家 主題:親情的難題、公與私之間的界線與掙扎 一、她的訴苦 婉柔是社區志工中心的一員,平日負責陪伴長者、協助弱勢家庭,每個人都說她溫柔體貼,總是笑著說「沒關係,我來就好」。 但她內心最深的苦,從不輕易說出口。只有在與幾個熟識的志工茶聚時,她才會低聲地說: 「我哥哥⋯⋯從小就霸道,對父母不孝,錢沒幾個月就來借,還口口聲聲說,媽的財產應該分他一大半……那時我氣到和他斷絕來往。」 語氣平靜,卻掩不住多年的委屈。 而母親始終偏袒哥哥,嫂嫂也處處與婉柔作對。婉柔曾無數次吞下委屈,只因為那是她的家人。 二、突如其來的消息 某個午後,她接到母親的電話,聲音慌張:「妳哥哥中風了,送進了加護病房……我一個人不知該怎麼辦……你嫂嫂正在忙,妳能不能……」 那一刻,婉柔拿著手機愣住,腦中浮現哥哥曾怒吼、咒罵、指責母親的畫面,又浮現他搶奪遺產時滿臉貪婪的模樣。 「我真的不想管了……但……」 她望向窗外,雨滴密密斜落。 她穿上雨衣,騎著機車,在風雨中趕往醫院。 在醫院走廊,護士請她簽署一些同意書,她沉默地簽了。母親紅著眼坐在旁邊,一直喃喃:「你哥哥雖然不好,但他還是我兒子啊……」 那晚,她坐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內心翻攪。 她明白哥哥不是什麼好人,也深知這些年他帶來的傷害遠超出表面能說清的。 但,親情像一條細細的絲線,怎麼割都割不斷。 三、清楚的界線 兩天後,她打電話給嫂嫂,語氣平靜卻堅定: 「哥哥的事情,我知道了。這些年家裡的狀況我也不是不了解,該你們承擔的,就請你們承擔起來。醫療的部分若需要我幫忙聯絡資源,可以說;但日常照顧、費用安排與決策,請由妳這個妻子來處理。」 嫂嫂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沒多說什麼,語氣卻也不再咄咄逼人。 婉柔掛斷電話,沒有愧疚,沒有自責,反而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狠心,而是終於學會了尊重自己。 四、另一位家屬的懇求 隔天,她遇到一位熟悉的面孔——社區裡那位經常大吼大叫、找志工麻煩的男子的姐姐。 那名姐姐神情疲憊地說:「我弟又去中心吵你們了吧……對不起……拜託你們,還是多包容他一些,他的藥常常不吃……我們也很苦,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婉柔聽著,突然理解了一些什麼。 她過去常問:「你們家人為什麼不管他?」 但現在,她懂了:家人不是不痛,而是痛得太久,太深,才會說不出口。 五、和解的方式不是認同,而是放下對錯 她不再咄咄逼人地質問那些「不作為的家屬」,因為她自己,也曾無能為力,也曾想斷絕一切。 回到志工中心,她仍舊笑著接起每一通電話,仍舊對那名精神病患的辱罵保持耐性。 只不過她開始懂得——不是原諒,而是明白那種為難的心情。 後來在志工中心,有一次有人抱怨某位精神障礙者常來騷擾大家,婉柔淡淡說: 「有些人的家人看起來冷漠,其實是早已筋疲力盡。與其責怪他們不作為,不如相信他們也曾盡力,只是選擇了保護自己。」 她不是變得冷酷,而是變得更柔軟、更寬容,但那份寬容不再傷害自己。 六、尾聲:重新選擇愛的方式 哥哥的病情穩定後,她沒有重修舊好,也沒報仇雪恨,嫂嫂為他找到一間安養中心,交由機構照顧。 她說服母親:「這樣你比較輕鬆,我也可以安心去照顧其他人。」 母親默默點頭,眼中有淚,卻也多了放下的平靜。 那一刻,婉柔終於理解了自己這些年的委屈與堅持,並不需要誰來肯定。 因為在愛與不愛之間的為難,早已讓她成為一個更堅定、更柔軟的自己。 母親仍會偶爾提起哥哥的狀況,婉柔聽了,點點頭,但不再介入。 她把更多心力投注在社區陪伴裡,幫助那些願意接受的人,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而她與母親的關係,也因她不再受傷,變得平和。 她明白了: 有界線的愛,才能長久;不犧牲的善良,才是真正的溫柔。 ✦ 心語結語 ✦ 最難的從來不是原諒別人,而是接受自己還願意去在乎。 愛,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一場無聲的牽掛。 我們不是被親情困住,而是被愛的餘溫牽引著,學會了慈悲。 放下,並不是放棄關係, 而是不再讓不對等的關係,消耗自己的心力。 親情很重,但不是用來綁架我們一生的。 成熟的愛,是懂得—— 有些責任,不該由「誰心最軟」的人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