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創傷療癒(三):當家人病了,別忘了照顧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最近一連串的事件,碰觸到我原生家庭的創傷,長年生活在精神病患家屬的氛圍中,變得敏感多疑,總以為離開了,隨著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情緒還是被激發出來,便想要把感受記錄下來。

最難的是家人,再糟糕的人還是想要照顧,想要保護。 當我們對某人無理取鬧的行為,產生憤怒的情緒,總覺得他們的家人,為什麼還要幫他們說話,還要其他人去包容和理解。 人生中,最難割捨的就是家人,就是親情。 我認識的一位義工朋友,平日裡,都會向我訴苦,哥哥是怎麼欺負家人,妄想得到母親的財產,想要一夕致富。 但是,當哥哥突然中風,這位義工朋友還是放不下,依然冒著大風雨,去醫院探望哥哥。 另外,有一位精神失常,經常找我們義工麻煩,向他的家人反應後,只是希望我們能夠關心他,愛護他,幫助他,卻沒有理會我們是被這個人如何羞辱,如何辱罵的。 從遇到這些事,一開始的不平靜,我慢慢懂了,家人與親情是很難放下的。 家庭中,出現這樣的人,都比我們面對這樣的人,還要痛苦。 而我們只不過是碰到一、兩次的衝突而已,對他們而言,是一生的噩夢。 生命中最難解的習題,就是情感,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和友情。 經歷過情感的折磨,就會覺得做事情很簡單,做人,實在很難。 難在於,親疏的差別對待,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屬於我的,不屬於我的,讓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多了。 寫一個故事來描述這樣的心境。 女子婉柔的為難。

raw-image

故事:為難的親情 主角:婉柔 地點:社區志工中心、醫院、老家 主題:親情的難題、公與私之間的界線與掙扎 一、她的訴苦 婉柔是社區志工中心的一員,平日負責陪伴長者、協助弱勢家庭,每個人都說她溫柔體貼,總是笑著說「沒關係,我來就好」。 但她內心最深的苦,從不輕易說出口。只有在與幾個熟識的志工茶聚時,她才會低聲地說: 「我哥哥⋯⋯從小就霸道,對父母不孝,錢沒幾個月就來借,還口口聲聲說,媽的財產應該分他一大半……那時我氣到和他斷絕來往。」 語氣平靜,卻掩不住多年的委屈。 而母親始終偏袒哥哥,嫂嫂也處處與婉柔作對。婉柔曾無數次吞下委屈,只因為那是她的家人。 二、突如其來的消息 某個午後,她接到母親的電話,聲音慌張:「妳哥哥中風了,送進了加護病房……我一個人不知該怎麼辦……你嫂嫂正在忙,妳能不能……」 那一刻,婉柔拿著手機愣住,腦中浮現哥哥曾怒吼、咒罵、指責母親的畫面,又浮現他搶奪遺產時滿臉貪婪的模樣。 「我真的不想管了……但……」 她望向窗外,雨滴密密斜落。 她穿上雨衣,騎著機車,在風雨中趕往醫院。 在醫院走廊,護士請她簽署一些同意書,她沉默地簽了。母親紅著眼坐在旁邊,一直喃喃:「你哥哥雖然不好,但他還是我兒子啊……」 那晚,她坐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內心翻攪。 她明白哥哥不是什麼好人,也深知這些年他帶來的傷害遠超出表面能說清的。 但,親情像一條細細的絲線,怎麼割都割不斷。 三、清楚的界線 兩天後,她打電話給嫂嫂,語氣平靜卻堅定: 「哥哥的事情,我知道了。這些年家裡的狀況我也不是不了解,該你們承擔的,就請你們承擔起來。醫療的部分若需要我幫忙聯絡資源,可以說;但日常照顧、費用安排與決策,請由妳這個妻子來處理。」 嫂嫂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沒多說什麼,語氣卻也不再咄咄逼人。 婉柔掛斷電話,沒有愧疚,沒有自責,反而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狠心,而是終於學會了尊重自己。 四、另一位家屬的懇求 隔天,她遇到一位熟悉的面孔——社區裡那位經常大吼大叫、找志工麻煩的男子的姐姐。 那名姐姐神情疲憊地說:「我弟又去中心吵你們了吧……對不起……拜託你們,還是多包容他一些,他的藥常常不吃……我們也很苦,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婉柔聽著,突然理解了一些什麼。 她過去常問:「你們家人為什麼不管他?」 但現在,她懂了:家人不是不痛,而是痛得太久,太深,才會說不出口。 五、和解的方式不是認同,而是放下對錯 她不再咄咄逼人地質問那些「不作為的家屬」,因為她自己,也曾無能為力,也曾想斷絕一切。 回到志工中心,她仍舊笑著接起每一通電話,仍舊對那名精神病患的辱罵保持耐性。 只不過她開始懂得——不是原諒,而是明白那種為難的心情。 後來在志工中心,有一次有人抱怨某位精神障礙者常來騷擾大家,婉柔淡淡說: 「有些人的家人看起來冷漠,其實是早已筋疲力盡。與其責怪他們不作為,不如相信他們也曾盡力,只是選擇了保護自己。」 她不是變得冷酷,而是變得更柔軟、更寬容,但那份寬容不再傷害自己。 六、尾聲:重新選擇愛的方式 哥哥的病情穩定後,她沒有重修舊好,也沒報仇雪恨,嫂嫂為他找到一間安養中心,交由機構照顧。 她說服母親:「這樣你比較輕鬆,我也可以安心去照顧其他人。」 母親默默點頭,眼中有淚,卻也多了放下的平靜。 那一刻,婉柔終於理解了自己這些年的委屈與堅持,並不需要誰來肯定。 因為在愛與不愛之間的為難,早已讓她成為一個更堅定、更柔軟的自己。 母親仍會偶爾提起哥哥的狀況,婉柔聽了,點點頭,但不再介入。 她把更多心力投注在社區陪伴裡,幫助那些願意接受的人,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而她與母親的關係,也因她不再受傷,變得平和。 她明白了: 有界線的愛,才能長久;不犧牲的善良,才是真正的溫柔。 ✦ 心語結語 ✦ 最難的從來不是原諒別人,而是接受自己還願意去在乎。 愛,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一場無聲的牽掛。 我們不是被親情困住,而是被愛的餘溫牽引著,學會了慈悲。 放下,並不是放棄關係, 而是不再讓不對等的關係,消耗自己的心力。 親情很重,但不是用來綁架我們一生的。 成熟的愛,是懂得—— 有些責任,不該由「誰心最軟」的人來承擔。

📣 演講主題:《情感的折磨與自我界線——學會不委屈地愛》

副標題:走過親情的為難,學會在人際之中不迷失自己 ✦ 演講摘要: 「經歷過情感的折磨,就會覺得做事情很簡單,做人,實在很難。」 在這場演講中,社區志工婉柔將分享她面對家庭關係中不平衡與委屈的歷程,如何從「凡事自己扛」的犧牲者角色,逐漸建立健康界線,走出情感操控與愧疚勒索的陰影,重新學會愛自己,也更懂得怎麼愛他人。 她誠實談論那些最難說出口的親情矛盾,也誠懇分享,在情緒與理智拉鋸的十字路口,她如何選擇照顧自己的心。 ✦ 內容重點: 「親疏差別」是人性,誠實面對,而不是否定它 為什麼最深的痛,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 怎麼在不愧疚的情況下,說出「這不是我的責任」? 如何建立內在的情緒界線,不再被拉扯? 放下不代表斷絕,而是停止委屈自己成全關係 ✦ 適合對象: 正在照顧親人、卻感到疲憊的人 在情感關係中容易退讓、忍讓的人 想理解「不委屈的愛」是什麼樣子的人 🎤 演講稿 主題:《情感的折磨與自我界線——學會不委屈地愛》 講者:婉柔/社區志工、情感陪伴者 一、開場:做事簡單,做人真的很難 大家好,我是婉柔。 今天站在這裡,其實有點顫抖。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要講的,是我曾經最難面對的——「親情中的為難」。 曾經,我以為「愛」就應該是包容、忍耐、犧牲。直到有一天,我在醫院外的長椅上,看著雨水一滴一滴落下,才真正承認自己其實累了——累到再也撐不起那個總是替別人著想、從不為自己說話的我。 我們常說,做人比做事難。難在哪裡? 難在親疏的差別對待。 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我親近的,我陌生的;屬於我的,不屬於我的……這些情感的標籤,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 我花了好多年才明白,放下委屈,不是絕情;建立界線,不是不愛。 二、故事分享:哥哥中風那年,我沒有再委屈自己 我哥哥曾經對我們家造成許多傷害。他貪婪、情緒暴躁,還企圖奪走我母親的財產。這樣的人,我一直恨,也一直捨不得完全放下。 直到那一年,他中風住進加護病房。家人都說我該去照顧他,但我沒有立刻答應。我知道,那不是冷漠,而是我選擇先照顧自己。 我不再讓自己委屈,去成全一段傷人的關係。 我打電話給嫂嫂,語氣平靜地說:「這是妳的丈夫,妳來處理吧。該我協助的資源,我可以幫忙,但不再介入生活。」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對家人劃下清楚的界線。那天,我哭了,但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終於放過了自己。 三、為什麼親情最讓人受傷? 我們都在乎家人,所以特別容易受傷。 因為在親情裡,我們很難說「不」。 因為那是「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媽媽」、「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這些身份牽動著我們的愧疚與責任。 但親情不是綁票,愛也不是犧牲。 我們不是為了家庭,把自己逼到無路可退的人質。 我曾經照顧過一位精神病患的家屬,她悄悄跟我說:「我知道我弟很可怕,可是他是我唯一的弟弟啊……我又怎麼可能真的放棄?」 我懂她。因為我也曾是那樣的妹妹。 但我更懂——有界線的愛,才是真正長久的愛。 四、情感的練習題:如何不再委屈地愛? 我想邀請大家,離開今天之後,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內心真正的情緒是什麼?(不要急著說「應該」怎麼做) 2. 對我來說,什麼是過度的責任? 3. 如果我說出「不願意」,會怎麼影響我和對方的關係?這真的不能承受嗎? 請相信,你可以既善良,又有界線;你可以既愛人,也不犧牲自我。 👥 觀眾回饋與提問 💬 聽眾回饋 1: 「妳說的好真實。我就是那個不敢拒絕家人、最後自己身心俱疲的人……聽完妳的故事,我決定開始學著說『我不想』,哪怕一次都好。」 💬 聽眾提問 1: 「如果我媽媽總是要我幫哥哥善後,說什麼都是『你哥就只有我們能幫』,我該怎麼辦?」 婉柔回答: 我明白這種「道德綁架」很難回應。你可以這樣說: 「媽,我理解你很心疼他,但我現在沒有能力處理。幫他,不應該用犧牲我來換。」 我們可以幫,但不是用盲目的方式。我們要知道,愛的方式可以選擇。 💬 聽眾提問 2: 「如果我劃下界線,會不會讓家人認為我變得冷血?」 婉柔回答: 我以前也這麼怕過。但你知道嗎?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會慢慢明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而那些一直消耗你的人,其實不值得你再受傷。 冷血不是拒絕,是漠視;但劃界線,是在守護你自己。 ✦ 結語 ✦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你不是不好,而是太習慣壓抑自己。」 願今天的分享,讓你知道: 做事雖難,做人更難, 但你可以先從,不再為了愛,把自己弄丟,開始。 謝謝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8會員
399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一個小男孩發現鄉間小路旁種了滿天星,他開心地跟滿天星說話。 那晚滿天星化身為花仙子,來到他的夢裡。 小男孩握著花仙子的手,希望花仙子能夠幫他實現夢想。 小男孩的夢想,是找到那個喜歡滿天星的小女孩。 小女孩躺在椅子上,看著遠方的山,她說 ,好想去山裡走走,可是,她生病了,沒辦法旅行。
Thumbnail
2025/08/03
一個小男孩發現鄉間小路旁種了滿天星,他開心地跟滿天星說話。 那晚滿天星化身為花仙子,來到他的夢裡。 小男孩握著花仙子的手,希望花仙子能夠幫他實現夢想。 小男孩的夢想,是找到那個喜歡滿天星的小女孩。 小女孩躺在椅子上,看著遠方的山,她說 ,好想去山裡走走,可是,她生病了,沒辦法旅行。
Thumbnail
2025/08/02
話未必是真的,看懂一個人的個性,才能和平相處。 有些人賭氣,說了反話,是情緒在作怪。其實,個性決定他的行為,往往答應幫忙的人,未必會幫忙,說不幫忙的人,反而會幫忙,這就是個性使然。 有的人性格很彆扭,表面和氣,非常樂意助人,卻私底下,完全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事情常常出乎意料之外,還要善後處理。 有的
Thumbnail
2025/08/02
話未必是真的,看懂一個人的個性,才能和平相處。 有些人賭氣,說了反話,是情緒在作怪。其實,個性決定他的行為,往往答應幫忙的人,未必會幫忙,說不幫忙的人,反而會幫忙,這就是個性使然。 有的人性格很彆扭,表面和氣,非常樂意助人,卻私底下,完全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事情常常出乎意料之外,還要善後處理。 有的
Thumbnail
2025/07/29
唯有真實地面對痛苦,我們才可能真正超越它;唯有識破虛幻的快樂,才可能走向真正的幸福。 我們都曾經以為,幸福就是無憂無慮、事事順心、永遠快樂。於是,我們用力去追求能帶來快感的事物:金錢、關係、成就、被喜歡的感覺。只要它們存在,就彷彿我們值得活著;一旦消失,就陷入焦慮與痛苦。 但你是否發現,那些看起
Thumbnail
2025/07/29
唯有真實地面對痛苦,我們才可能真正超越它;唯有識破虛幻的快樂,才可能走向真正的幸福。 我們都曾經以為,幸福就是無憂無慮、事事順心、永遠快樂。於是,我們用力去追求能帶來快感的事物:金錢、關係、成就、被喜歡的感覺。只要它們存在,就彷彿我們值得活著;一旦消失,就陷入焦慮與痛苦。 但你是否發現,那些看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年開始,我不斷嘗試顯化【人】。 一開始是朋友、家人,後來顯化新SP,我都成功了。 《顯化家人的部分》 我的家族中某位長輩有憂鬱症,情緒很不穩定,有段時間經常在家族群組裡暴走。而且他會針對我媽,所以我特別看不慣。 但其實這位長輩在我小時候有照顧過我,我們的關係是不錯的。 這讓我很兩難:
Thumbnail
今年開始,我不斷嘗試顯化【人】。 一開始是朋友、家人,後來顯化新SP,我都成功了。 《顯化家人的部分》 我的家族中某位長輩有憂鬱症,情緒很不穩定,有段時間經常在家族群組裡暴走。而且他會針對我媽,所以我特別看不慣。 但其實這位長輩在我小時候有照顧過我,我們的關係是不錯的。 這讓我很兩難: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庭和愛的故事,作者在夢中體驗到了對家人的懺悔和改變態度的過程。藉由作者的夢境經歷,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每一刻,並勇敢地表達愛意。這篇文章具有溫馨感人的情感連結,值得分享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庭和愛的故事,作者在夢中體驗到了對家人的懺悔和改變態度的過程。藉由作者的夢境經歷,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每一刻,並勇敢地表達愛意。這篇文章具有溫馨感人的情感連結,值得分享和思考。
Thumbnail
所謂近親難度,是由於諸多原因使然。同為一家人,如果我們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資源多於其他手足,長大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條件也都優於其他兄弟姊妹,假使有一天,我們看到其中手足遭遇逆境,生活陷入困難而想要度他一程,他也許不會接受,反而會反唇相譏我們貓哭耗子假慈悲。他心中有恨,同為一家人卻不同待遇的恨。這是近親
Thumbnail
所謂近親難度,是由於諸多原因使然。同為一家人,如果我們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資源多於其他手足,長大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條件也都優於其他兄弟姊妹,假使有一天,我們看到其中手足遭遇逆境,生活陷入困難而想要度他一程,他也許不會接受,反而會反唇相譏我們貓哭耗子假慈悲。他心中有恨,同為一家人卻不同待遇的恨。這是近親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自從經歷母親出車禍後10個月,一種懷疑自己情緒的念頭四處亂竄,開始是因為弟妹們的慌亂,加上大齡的焦躁或是不知何時是底線,又或是經濟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的推諉與不信任,在新年過後人人並沒有降低憂慮。   親情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看不到的壓力,日日燒心,卻也做不了什麼,總有人要承擔。試著,看作是生活
Thumbnail
  自從經歷母親出車禍後10個月,一種懷疑自己情緒的念頭四處亂竄,開始是因為弟妹們的慌亂,加上大齡的焦躁或是不知何時是底線,又或是經濟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的推諉與不信任,在新年過後人人並沒有降低憂慮。   親情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看不到的壓力,日日燒心,卻也做不了什麼,總有人要承擔。試著,看作是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