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心(四):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請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話未必是真的,看懂一個人的個性,才能和平相處。 有些人賭氣,說了反話,是情緒在作怪。其實,個性決定他的行為,往往答應幫忙的人,未必會幫忙,說不幫忙的人,反而會幫忙,這就是個性使然。 有的人性格很彆扭,表面和氣,非常樂意助人,卻私底下,完全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事情常常出乎意料之外,還要善後處理。 有的人做事很認真,表面敷衍,假裝厭煩,喜歡提出各種意見刁難,原本以為不會幫忙,卻會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比自己想要的還要周到。 漸漸地,我不再以說出來的話,來與人互動,而是仔細觀察每個人做事的態度和方法。 人跟人之間,真的需要相處一段時間,才能真正了解。 看一個人做事,比聽一個人說話,更能了解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 然而,這個社會以網路互動,很難實際觀察一個人做事,因此,那些善說卻不會做事的人,掌握了主導權,而那些會做卻不會說話的人,失去了被看見的機會,社會越來越空洞,真才實學的人被忽略了,善於偽裝的人反而得勢。 幸好,我仍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義工朋友,獲得真誠的友誼,和願意做事的人,共同為這個社會帶來光明與希望。 以此主題,寫一個故事,描述社會的現實。

raw-image

故事:默默做事的人

主角:楊芸 地點:城市中的一間社福機構「晴光會」 1. 華麗語言的力量 楊芸是一位中年社工,長年在社福領域默默耕耘。她不擅言詞,平時低調,只是在每次需要人手時,總能看見她出現在現場,默默處理垃圾、補貼物資、陪伴個案到深夜。 但隨著機構加入更多年輕志工,氣氛漸漸改變了。 有個志工叫葉煦,是社群媒體上的小有名氣的人物,話說得漂亮,拍照精緻,每次只參加五分鐘,就立刻上傳「愛心滿滿」的合照,寫上:「和弱勢共感,是我們社會的責任。」 按讚數總是破千。 而楊芸的身影,從未出現在這些貼文裡。 2. 話與行為的斷裂 機構裡的林主任也逐漸被網路聲量影響,開始重用會發言、會「營造形象」的志工。 有一次,大型冬季送暖活動需要統籌負責人,林主任直接任命葉煦為總召。 楊芸只是默默點頭,繼續包裝食物包,沒說一句話。 活動當天,葉煦卻因拍攝合約檔期延遲到場,事前聯絡混亂,物資分配失準,好幾個家庭領不到預定的毛毯。 群組裡開始抱怨,甚至有民眾在臉書公開發文指責組織「作秀」、「沒誠意」。 葉煦在網路上發了一篇看似誠懇的道歉文:「我們永遠無法完美,但我願意一直學習。」 貼文底下依舊滿是讚賞:「勇敢!」、「有擔當!」 3. 不說話的人,悄悄地在做事 那晚,楊芸主動發訊息給林主任: 「我明天請假一天,把這次漏掉的家庭逐一補送,免得他們失望。」 她花了兩天,冒著寒風走完七個區域,把剩下的毛毯與食物包親自送到。 那些家庭握著她的手說:「原來你們沒忘了我們,謝謝。」 4. 被看見,不一定靠聲音 事後,林主任特地約楊芸吃飯。 「芸姐,我最近一直在反省。你從沒抱怨過,但我卻忽略了你這種人。」 楊芸淡淡一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喜歡先說話,再看看要不要做;有的人嘴硬,其實做得比誰都多。 這些年,我學會了——不要只聽人怎麼說,要看人怎麼做。嘴巴不一定代表心,行為才是真相。」 5. 光的歸隊者 林主任後來重新調整團隊結構,成立一組「實務志工隊」,讓願意長期投入的人擔任小組長。 葉煦雖然不再是總召,但仍被安排負責宣傳,做他擅長的事。 而楊芸,則成為實務隊核心,帶著一群不善言詞、卻願意深耕的人,默默地,把一點一滴的關懷落實在土地上。 ✦ 結語 ✦ 這是一個說話的時代, 也是一個看不見真心的時代。 願我們不被話語迷惑, 不讓虛假佔據真實的位置。 看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請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8會員
391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幾天前,接觸到粉彩療癒,便激起我的情緒能量,化為創作的動力。 於是,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粉彩畫的療癒力,才發現多年前學習色鉛筆時,我已經稍有涉獵粉彩畫,只是專注於色鉛筆的練習,而未能深入。 如今,透過手指作畫的奇妙經驗,讓我更加好奇粉彩畫的療癒力? 粉彩畫的療癒力,來自於它「柔軟、直接、觸感
Thumbnail
2025/08/01
幾天前,接觸到粉彩療癒,便激起我的情緒能量,化為創作的動力。 於是,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粉彩畫的療癒力,才發現多年前學習色鉛筆時,我已經稍有涉獵粉彩畫,只是專注於色鉛筆的練習,而未能深入。 如今,透過手指作畫的奇妙經驗,讓我更加好奇粉彩畫的療癒力? 粉彩畫的療癒力,來自於它「柔軟、直接、觸感
Thumbnail
2025/07/31
今天,聽到有人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說,應該是“己利利人”。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和“己利利人”有何不同? 這兩句話看似都在談「為他人付出」,但背後的觀念與能量截然不同: 🔥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這句話強調的是自我犧牲: 出發點是利他,但常伴隨「自我消耗」、「壓抑需求」。
Thumbnail
2025/07/31
今天,聽到有人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說,應該是“己利利人”。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和“己利利人”有何不同? 這兩句話看似都在談「為他人付出」,但背後的觀念與能量截然不同: 🔥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這句話強調的是自我犧牲: 出發點是利他,但常伴隨「自我消耗」、「壓抑需求」。
Thumbnail
2025/07/30
問: 幾天前,我參加一個研習活動,其中有一堂課是粉彩療癒。 我和一位朋友坐在一起,我們兩個人的行為模式,完全不同。 她不斷和老師互動,而我對老師的指導,產生一種排斥,我想要靜靜地畫畫,不受干擾。 課程結束後,我和朋友聊起,彼此分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她的成長,父母沒有太多的控制,而我是完全
Thumbnail
2025/07/30
問: 幾天前,我參加一個研習活動,其中有一堂課是粉彩療癒。 我和一位朋友坐在一起,我們兩個人的行為模式,完全不同。 她不斷和老師互動,而我對老師的指導,產生一種排斥,我想要靜靜地畫畫,不受干擾。 課程結束後,我和朋友聊起,彼此分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她的成長,父母沒有太多的控制,而我是完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順民」改變自己的方法,先從「說不」、「表達否定」開始!
Thumbnail
「順民」改變自己的方法,先從「說不」、「表達否定」開始!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人性是多樣的,每個人呈現在你面前的不會只是一個樣子,他必定有你不曾見過、你不知道的模樣。很多時候不能只聽一面之詞便對此人做出任何評論,
Thumbnail
人性是多樣的,每個人呈現在你面前的不會只是一個樣子,他必定有你不曾見過、你不知道的模樣。很多時候不能只聽一面之詞便對此人做出任何評論,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個性比較強勢,有的個性比較溫柔。個性比較溫柔的人,是不是比較討喜,比較讓人們喜歡呢?從某個角度角說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對象,有委屈就往肚子裡吞,因為她溫柔,別人把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丟棄自己的情緒垃圾。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溝通向來是機會,既給了別人,同時也給了自己。
Thumbnail
溝通向來是機會,既給了別人,同時也給了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