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本義是覺醒,是看清本質的那一瞬間。
在研究裡,這個瞬間不是神秘的開悟,
而是你在 proof、模型推導、數據分析時,突然感覺到:「這裡有東西。」
那是一個微小卻重要的啊哈時刻。
▋提醒:研究最珍貴的不是「做很多實驗」,而是培養能看見本質的覺察
很多研究生以為進展來自做更多實驗、跑更多代碼。
但真正能讓研究往前推的,
往往是一個細節的洞見,一個轉換角度的覺察。
覺察是一種能力,需要被刻意練習、被看見。
▋實踐:用「佛」標記你的啊哈時刻
當你在推導或分析時,
哪怕只是直覺告訴你「這裡不一樣」,
立刻用一個「佛」的符號或標籤記下。
不要等到「確定」才記,
因為研究裡的覺醒,常常是後來回頭才發現它的重要。
你可以在研究日誌裡專門開一個「佛」的區域,
把每一次小的洞見收集起來,
這些點會慢慢串成你研究的真正骨架。
▋研究對應:讓「覺醒」成為可以追蹤的習慣
覺察不是靈光乍現的偶然,
而是你願意停下來,
記住那個「啊,這裡有東西」的片刻。
當你養成追蹤這些瞬間的習慣,
研究不再只是勞動,而是持續的看見。
⸻
所以,下一次 proof 推到一半,
或看到一組奇怪的數據時,
先別急著解釋,先在旁邊畫上一個「佛」。
因為那很可能,就是你的下一個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