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研究生,總希望有人能拍胸脯說:
「這條路值得走。」
想要確定不會白忙一場,是最自然的焦慮。但當你經驗多一點,就會發現:
這個保證,沒有人能給,只有你自己能。
▋如果你還在問「這研究值得做嗎?」那答案就是:不該做長期
因為這代表你的 Vision 還沒成熟到能定義遠方。
當你看不到 2035 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就無法為 2030 設定清晰的 Goal,
也無法反推 2025 應該怎麼走。
缺乏遠景時,做長期研究就是在盲飛。
▋當你的 Vision 到了,2025 的路徑自然會被反推出來
真正的保證,不是來自外界的鼓勵,
而是你自己清楚地看到:
「如果 2035 的世界該是這樣,
那 2030 我必須完成這些,
所以今天,我該走這條路。」
這種內在的確信,比任何人的肯定都更穩。
▋Vision 不成熟時,先去接觸世界
如果自己還不確定,
最好的做法不是關在實驗室裡想,
而是去看業界、讀 funding solicitation、
理解社會的痛點與未來需求。
Vision 不是憑空長出來的,
是被現實磨出來的。
⸻
所以,想要保證不白忙一場?
別急著找導師、找趨勢給答案,
先問自己:
我看得到多遠?我能不能替那個遠方背書?
當你能,這條路自然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