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學生私訊我說:
「我朋友也有找私人教練,但..覺得教練講動作都講得不太具體明確。」
我跟她說:
「其實這種時候,可以先直接跟教練溝通看看~
你想要什麼風格,是白話一點?要示範清楚?
還是想知道背後原理、為什麼做這個動作?」
因為有些教練會怕講太細學生會覺得枯燥
所以就變成『A動作,三組10下,開始!』但不會說明太多。
我認為怎麼教學,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我剛當教練的時候也一樣,超愛講專業名詞
講一堆肩胛節律、關節角度、主動抑制之類的
結果有學生直接回我說:
「教練不好意思...你可以講白話一點嗎…我真的聽不懂但我想懂。」
也有學生超乾脆的反饋給我:
「我不在意原理,直接告訴我幾下做什麼,別讓我受傷,有訓練到就好。」
所以後來我學會一件事
每個學生想要的教學方式都不同
教練能不能調整,除了上課時的觀察力,關鍵更在於學生願不願意開口說出來溝通。
如果有體驗課最好,能感受一下教練的上課風格
如果沒有,那諮詢階段就要坦率一點
你想要細講一點的?簡單粗暴一點的?需要督促跟情緒價值的?
都可以先跟教練討論。
因為如果一開始不講,等到上課後覺得不適應
卻又不好意思反應…那種硬吞下去、只想把課消耗完的感覺
會慢慢累積成不想上課甚至運動的心情
教練不是神,也不是讀心大師
反而是最需要你給予反饋的人
不管是好的還是不習慣的,都是讓彼此長遠合作變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