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還當職場『乖寶寶』?關於職場界線與自我價值的拉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我在「窩在可能裡」Podcast,分享完第33集後,就連續三週沒有更新,並不是真的偷懶,而是在消化一場突如其來的低潮。這次的低潮,與我過去的經歷都不同,它挑戰的是我對「公私界線」與「自我價值」的堅持。這也讓我不斷反思:當我們為了「符合他人期待」而做出妥協時,我們到底犧牲了什麼?

raw-image

職場的期待,與我的界線

這次的事件,簡單來說,是一件不在我職務範圍內的下班後任務。我一直以來在上班時間都走「共好」路線,樂於協助他人,因為我認為上班時間做什麼都沒關係。但下班後,我就是另一個人,一個只想把所有時間留給自己的人。

然而,這次我明確感受到了被期待的壓力。我開始反覆思考,我是不是一個難相處的人?是不是界線嚴苛到不近人情?我該為了職場的和諧,而讓步嗎?那段時間,我頂著頭頂的烏雲,不斷在「滿足他人期待」與「保護私人時間」之間拉扯。

豁然開朗的覺醒:捍衛你的珍寶

直到和朋友聊天後,我才意識到這並非我個人的困擾,許多人也都在練習如何拿捏職場界線。這句話,徹底解除了我的負罪感。

在一個早晨,我終於豁然開朗。我找到了答案:如果我選擇遵從外界期望,不僅會剝奪我的私人時間,還會讓我在不情願的場合中戴上「社會化面具」。這種做法,會讓我的真實自我感到不安,並且讓我質疑為何無法真誠地做自己。

我的結論是:我會捍衛好不容易建立的價值觀,不會為任何人輕易妥協。 這與現在的同事好不好相處無關,而是關乎「人我界線」與「價值觀是否契合」。我人生前半段所建立的「真實」與「自由」的價值,是我的珍寶。一旦外部世界挑戰這些價值,我很難輕易退讓。

當「乖寶寶」不再是選項

在我的觀察中,許多公部門的同事都負荷了過重的工作量,並習慣在下班後繼續待命。這種公私不平衡的職場文化,讓人們漸漸失去與自己的連結。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乖寶寶」,但我現在認為,這是一個需要被打破的職場規則。下班就是下班,我們都應該擁有公私平衡的生活,有更多時間與家人、朋友,或只是單純與自己待在一起。

我打從心底厭惡「加班」這個概念,也不追求升官。我在職務上能作出的承諾,就是保持善意、共好,並把本職工作做好,不扯團隊後腿。如果這樣的價值觀不被環境允許,那就歸去來兮。我不認為自己有義務(或我懶得)對抗付我薪水的人,如果認知不同,離開不適合的環境,才能與對的環境相遇。

做出決定後,我一掃頭頂的烏雲。我知道自己想保全什麼價值,也相信自己有選擇權,並且我不怕改變。我正在活出「窩在可能裡」這個頻道名稱。這次的低潮,只是宇宙想確認我是否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一旦看見真實的自己,就很難再回頭當一個配合體制與社會期待的「乖寶寶」。

如果你也想找回公私平衡,如果你也正在掙扎要如何堅守自己的價值,希望這集能帶給你一些力量與啟發。讓我們一起活出真實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窩。窩在書裡的沙龍
22會員
47內容數
在喧囂的塵世中,總有那些美好,可以讓我們保有片刻寧靜,慢慢、慢慢、慢慢...堆疊成專屬自己的生活風格。
2025/06/11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被『一本書』影響,及分享如何『啟動』將個人獨特經驗轉化為價值,並運用現代工具放大影響力,最終實現財富與時間自由的『實驗』。作者分享其接下來預計如何經營Podcast頻道「窩在可能裡」的策略,包括內容真實與獨特性、多平臺佈局以及數據驅動的迭代,並強調持續學習、修正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6/11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被『一本書』影響,及分享如何『啟動』將個人獨特經驗轉化為價值,並運用現代工具放大影響力,最終實現財富與時間自由的『實驗』。作者分享其接下來預計如何經營Podcast頻道「窩在可能裡」的策略,包括內容真實與獨特性、多平臺佈局以及數據驅動的迭代,並強調持續學習、修正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3/07/07
我想,如果我們用孩子的「玩耍心態」,面對生命,咱們的小日常,定能每日都活活潑潑、朝氣蓬勃;所成就的生活質感,也定是有趣及全力以赴的;所織造的靈魂底色,也定充滿各色燦亮與光亮
Thumbnail
2023/07/07
我想,如果我們用孩子的「玩耍心態」,面對生命,咱們的小日常,定能每日都活活潑潑、朝氣蓬勃;所成就的生活質感,也定是有趣及全力以赴的;所織造的靈魂底色,也定充滿各色燦亮與光亮
Thumbnail
2023/06/09
我。不。想。那。樣。啦。因為我是來地球體驗及玩樂的,我要盡可能的探索地球樂園。即便,此時此刻的我,正處在一個「要揭開獎項」的忐忑心情裡,但,我還是選擇先走出去再說。當「靜」無法讓自己看到答案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動」起來,然後在歷程中釐清自己,最後做出「勇敢跳離舒適區」或「心甘情願安於現狀」的決定。
Thumbnail
2023/06/09
我。不。想。那。樣。啦。因為我是來地球體驗及玩樂的,我要盡可能的探索地球樂園。即便,此時此刻的我,正處在一個「要揭開獎項」的忐忑心情裡,但,我還是選擇先走出去再說。當「靜」無法讓自己看到答案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動」起來,然後在歷程中釐清自己,最後做出「勇敢跳離舒適區」或「心甘情願安於現狀」的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菜鳥和老鳥們,今天我們來聊個有趣又不失嚴肅的話題:在職場中,當個乖寶寶真的是萬無一失的策略嗎? 想當年,我剛進入職場時,也是個標準的乖學生。每天準時打卡,老闆交代的事情從不說不,就連加班也是二話不說就留下來。我心想:這樣一定能得到上司的青睞,很快就能平步青雲了吧? 結果呢?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菜鳥和老鳥們,今天我們來聊個有趣又不失嚴肅的話題:在職場中,當個乖寶寶真的是萬無一失的策略嗎? 想當年,我剛進入職場時,也是個標準的乖學生。每天準時打卡,老闆交代的事情從不說不,就連加班也是二話不說就留下來。我心想:這樣一定能得到上司的青睞,很快就能平步青雲了吧? 結果呢?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