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研究生活再忙,也要練習「善待自己」的三個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碩博士生活是高度密集的內耗週期。

進度壓力、實驗失敗、咪挺焦慮……

久而久之,很多人會覺得「沒時間善待自己」,只能「撐過去」。

但事實上,真正能讓你走得長遠的研究者,

不是意志力最強的人,而是能夠敏銳覺察自己的人。

正如一句話說得好:

「善待自己,覺察你的感受。監測你的睡眠、飲食和身體感受。」

以下三種方法,就是碩博士生每天都該做的「自我照顧」練習。

▋方法一:每週一次「身體快照筆記」

我們太習慣追蹤專案進度,卻從來沒追蹤過自己的身體與心情。

建議你每週花 10 分鐘,寫下:

• 這週的平均睡眠時間與品質(是否斷斷續續、是否容易醒)

• 這週是否有三餐按時?是否偏油、偏糖?

• 這週的身體感覺是疲倦、壓力、緊繃?還是放鬆、有動力?

• 這週是否有一整天沒講話?沒曬到陽光?

這份快照筆記,幫助你回到自己的身體,

因為很多碩博士生的 burn out,是從不覺察開始的。

▋方法二:每天問自己一次「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研究很容易讓人習慣壓抑情緒:

生氣要吞下去、崩潰也只能裝沒事。

但越是這樣,越容易內耗而不自知。

最簡單的做法是這句話:

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不是想法,是感受)

這個問題不用你馬上處理情緒,

它的目的只是「讓情緒有一個出口」,而不是卡在你體內。

你會發現,光是承認自己「有感覺」,就已經是一種自我照顧。

▋方法三:建立一種不依賴螢幕的休息方式

螢幕看一整天,很多人休息時還是滑手機、看影片、玩電玩……

但這些只是把焦慮轉移到另一個刺激源頭,並不是休息。

建議你固定安排一些「不用眼睛」的休息方式:

• 散步(哪怕只是五分鐘繞 Lab)

• 洗碗、摺衣服

• 聽 podcast 或冥想

• 一張 A6 紙隨筆塗鴉

這些方式能讓你的神經系統真正「轉換頻道」,

讓你回到一個比較有餘裕的狀態。

研究生活的進展,絕對不是靠硬撐來的。

善待自己、覺察感受、照顧身體,

這些看似軟性的事情,才是你能夠長期產出成果的底氣。

記得:

學術上的專業,是來自對自己身體與心靈的溫柔掌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8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許多碩博士生會以為「決策」的核心在於「分析完所有資訊,找出最好的選項」。 但實際上,決策從來不是一場資訊比賽。 真正的決策,是一個行動的承諾。 經典定義:「決策,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而作出的行動承諾。」 這句話很短,卻藏著研究生日常會卡住的三個盲點。 ▋盲點一:你以為還沒資料,其實是還不敢承
2025/08/08
許多碩博士生會以為「決策」的核心在於「分析完所有資訊,找出最好的選項」。 但實際上,決策從來不是一場資訊比賽。 真正的決策,是一個行動的承諾。 經典定義:「決策,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而作出的行動承諾。」 這句話很短,卻藏著研究生日常會卡住的三個盲點。 ▋盲點一:你以為還沒資料,其實是還不敢承
2025/08/08
剛開始讀英文 Paper 時, 每一行都像在爬牆,腦袋只想逃跑。 但後來我發現,問題不在於單字或文法, 而在於心態沒有調整好。 這三個轉念,讓我從抗拒到敢繼續讀下去。 ▋我不再期待「一看就懂」,而是讓自己多看幾遍、多留幾秒 以前讀不懂就覺得「完了,我不行」, 現在我知道,研究不是考試,
2025/08/08
剛開始讀英文 Paper 時, 每一行都像在爬牆,腦袋只想逃跑。 但後來我發現,問題不在於單字或文法, 而在於心態沒有調整好。 這三個轉念,讓我從抗拒到敢繼續讀下去。 ▋我不再期待「一看就懂」,而是讓自己多看幾遍、多留幾秒 以前讀不懂就覺得「完了,我不行」, 現在我知道,研究不是考試,
2025/08/08
剛開始做實驗時, 每一次跑出來的結果都像天降判決。 圖表一漂亮,就覺得自己離發 Paper 只差一步; 數據一崩潰,就開始懷疑整個研究方向是不是錯的。 這種「患得患失」,是每個碩博士生都必經的煉獄。 真正成熟的研究者, 不是讓實驗永遠成功, 而是學會把心態擺回正確的位置, 讓結果成為
2025/08/08
剛開始做實驗時, 每一次跑出來的結果都像天降判決。 圖表一漂亮,就覺得自己離發 Paper 只差一步; 數據一崩潰,就開始懷疑整個研究方向是不是錯的。 這種「患得患失」,是每個碩博士生都必經的煉獄。 真正成熟的研究者, 不是讓實驗永遠成功, 而是學會把心態擺回正確的位置, 讓結果成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無論你現在經歷什麼,都要記得調整心態,繼續努力。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成長。當你感到壓力很大時,記得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重新出發。每一次努力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每一次堅持都是為未來打下基礎。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無論你現在經歷什麼,都要記得調整心態,繼續努力。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成長。當你感到壓力很大時,記得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重新出發。每一次努力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每一次堅持都是為未來打下基礎。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直至讀了《人生4千個禮拜》,才明白箇中道理。原來,專心做自認重要的、在乎的事,例如你所重視的創意計畫,或處理難解的婚姻問題,皆會感覺不自在,甚或感覺沉悶到無以復加,是因你被迫面對了自身的極限:你得體驗自己的力量有限,人的生命有限,且你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直至讀了《人生4千個禮拜》,才明白箇中道理。原來,專心做自認重要的、在乎的事,例如你所重視的創意計畫,或處理難解的婚姻問題,皆會感覺不自在,甚或感覺沉悶到無以復加,是因你被迫面對了自身的極限:你得體驗自己的力量有限,人的生命有限,且你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Thumbnail
大到財富自由、環遊世界、提早退休,或是小一些的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日更寫作、減重成功,許多人總是盤算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並且信心滿滿的展開行動,但卻往往無疾而終,離達成目標的的日子遙遙無期。
Thumbnail
大到財富自由、環遊世界、提早退休,或是小一些的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日更寫作、減重成功,許多人總是盤算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並且信心滿滿的展開行動,但卻往往無疾而終,離達成目標的的日子遙遙無期。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