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探討美國對半導體產品實施關稅政策,但對已在美國設廠或計畫設廠的企業(如台積電)提供豁免,凸顯台灣及台積電在美國國家安全與供應鏈中的戰略價值。文章從三個角度展開:第一,美國的關稅戰爭強化台積電作為科技與地緣政治的關鍵;第二,台積電因在美設廠及技術安全合作獲得關稅豁免,象徵台美合作的深化;第三,台灣其他產業面臨關稅談判挑戰,需拓展多元市場策略以應對未來困境。
台積電、台灣是美國的國安問題
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爭,旨在遏制中共陣營對全球的經濟與政治侵蝕。台灣作為第一島鏈的關鍵地緣政治門戶,擁有台積電這一全球半導體龍頭,掌握高科技晶片命脈,對美國國安至關重要。台積電不僅供應美國科技巨頭所需晶片,其技術領先地位更是美國抗衡中共的籌碼。美國勢必透過關稅豁免等政策,將台積電及台灣的半導體聚落緊密綁定於其供應鏈,確保科技優勢與地緣安全。台灣的戰略價值不僅在於地緣位置,更在於台積電的不可替代性,美國將不遺餘力確保台灣成為其最堅實的國安夥伴。台積電等半導體聚落在美國設廠投資可獲得關稅豁免
美國關稅政策明確,只要企業承諾在美設廠,即可獲得關稅豁免。台積電已投資逾3000億美元於美國設廠,並承諾擴大投資,符合豁免條件,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啟重大利基。同時,台灣近期高調偵辦竊取台積電機密的國安案件,顯示台美雙方在技術安全上的高度共識。此舉不僅保護台積電的核心技術,也強化台美在國安上的互信。台積電的關稅豁免不僅是經濟利好,更象徵台灣在美國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透過嚴格的國安法執行,確保雙方合作在技術與安全層面無懈可擊。
台灣其他產業的談判挑戰與除了美國之外的多元市場策略
台積電的關稅豁免為台灣爭取到戰略優勢,但其他產業是否能獲得類似條件,則取決於台美貿易談判的成效。美國關注貿易逆差與國內市場保護,台灣談判小組需謹慎應對,因台積電的承諾並不保證其他產業如電子製造、綠能等能輕易獲得優惠。談判的挑戰在於平衡美國利益與台灣訴求,同時避免在野黨(如藍白陣營)因內政考量阻撓台美緊密合作。若立法院無法通過有利條件,政府可透過行政權或合作備忘錄推進協議。此外,台灣應積極開拓歐盟、日本及其他市場,透過多邊貿易協定增強貿易韌性,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確保經濟安全並提升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我推測美國將不計一切代價把台灣留在民主陣營,甚至拉到美國身邊。美國開出的條件是好是壞,將嚴重影響台灣人對美國的信任度趨勢。
- 國際政治上,不應對世界各國抱有錯誤幻想。沒有國家會大愛無私地幫助另一國家,台灣必須在國防、經濟上做更多準備與佈局,排除中國後,應該要確保能在國際間更靈活地獲取優勢。
- 中國的威脅讓全世界重視台灣這個長期抵禦中國的小國家。趁現在國際輿論與風向持續支持台灣之際,台灣應加強與世界的接觸。顯然,台灣政府正積極這麼做,持續接觸歐盟各國以及烏克蘭。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