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輪子」。
我們常說:科技改變世界。但,誰來決定哪一種科技應該被發明、被使用?說到這個,我總會想到「印加帝國」。
在南美安地斯山脈中,印加人建造了石砌神殿、精密的山路系統與強大的中央集權。他們甚至發展出結繩記事的文字與嚴密的行政體系。然而,他們卻沒有發展出「輪子」這項看似簡單又關鍵的技術。
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輪子。他們製作過有輪子的陶土玩具;只是輪子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被應用到建築、運輸等層面。
他們也不是不夠聰明,你知道嗎?印加人在石工、天文、農業灌溉及道路建設等技術上,其實都展現了極高的智慧與成就。他們在當時的文明發展中屬於頂尖,建造了綿延廣闊的道路系統與宏偉的石砌建築。只是,後來西班牙人帶來了火槍與騎兵,整個文明從此陷落。
那到底是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地形崎嶇難行,也沒有馱獸可配合輪子使用,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們的社會運作,不需要輪子來提升效率。
事實上,美洲原生動物中,幾乎沒有像馬、牛、駱駝這種能被人類馴化並拉動貨物的大型動物。在這樣的限制下,輪子即使被發明,也缺乏實用的條件與動力來源,自然無法成為社會主流。
我們今天常用「印加人沒發明輪子,點錯科技樹」來開玩笑。但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後見之明的評價。畢竟,「科技是否被採用」,往往是歷史條件共同決定的,不完全是人的選擇。
這個故事也帶給我們兩個啟發。
—
第一層啟發:很多技術,不是不能,而是「不需要」
在《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中,賈德・戴蒙指出:
「歷史的不同進展,與人種優劣無關,而是與地理條件與可用資源有關。」
輪子若不能在地形上順利運行,沒有牲畜拉動,又缺乏金屬製作車軸與輪框的條件,那麼它的出現就只是概念,而無法成為社會的基礎工具。
印加的文明不是不夠聰明,只是沒有那樣的「剛好」條件與需求。
他們發展了卓越的石建工程技術,也曾在安地斯之巔閃耀過屬於自己的高峰。
—
第二層啟發:你所擁有的「進步」,可能只是「時代給的機會」
今天的我們早已習慣行動支付、空調冷氣、網路團購、高速飛行,但這些科技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仰賴整體社會條件的配合。冷氣要有電網、網購要有物流、AI要有龐大的數據與算力支持。
我們之所以能寫下、分享、閱讀這一篇日記,也並非全是個人的努力,而是因為剛好趕上了網路與AI的時代。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的支持,再多靈感也可能孤單地被困在腦海深處。
所以,當我們回望歷史、審視他人、評價自己的時候,
請別忘了多點寬容和理解。
—
話說回來,
親愛的你呢?
你曾否懷疑自己,為何總跟不上別人的節奏?
或是責備別人怎麼都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
但我們都可以提醒自己,輪子的出現,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文明和生命都會在嘗試著找各自的解決方案,也都有著各自的演化路徑。
印加人的遺產,至今也是光彩奪目,也能穿透歷史。
願你有個寬容、善良、理解與感恩的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