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況:軟體工程師的「海景第一排」
曾幾何時,軟體工程師就像是一線士官,負責與電腦溝通,將需求落地成產品。所謂的「Vibe Coding」(只提需求和反饋,最後自動得到程式碼)當時還只是夢想,或者說,是只屬於甲方的奢侈幻想。
但 2022 年 12 月 ChatGPT 的出現,讓這一切改變。寫程式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AI 寫程式的能力一波比一波強,「程式小白靠 AI 寫出爆火 App」的新聞層出不窮。隨著模型每年迭代,程式碼生成的速度與品質不斷提升,看起來軟體工程師的飯碗岌岌可危。
二、AI 的優勢與侷限
身為第一線工程師,我必須說:AI 距離「取代全部工程師」仍有一段距離。
AI 的優勢:
- 需求明確的程式碼:又快又好,甚至可跨語言無痛轉換。
- 重構與測試:在細節優化、樣板生成上有巨大效率優勢。
AI 的侷限:
- 缺乏上下文與全局觀:無法理解需求的前因後果,或基於產業 Know-how 做出技術決策。
- 難以考慮長期維護與架構取捨:只能解局部問題,無法兼顧整體策略。
換句話說,AI 現階段主要衝擊低階工程師,對能理解真實需求、掌握產品架構的中高階工程師,影響相對有限。
三、團隊結構的變化
隨著 AI 能力提升,開發團隊的金字塔結構正在改變:
- 傳統金字塔:高層少 → 中層多 → 初階更多
- 未來趨勢:高層少 → 中層多 → 初階幾乎消失
中高階工程師在 AI 的加持下,產量大幅提升,而初階工程師的存在感與產值快速下降。
這對新人並不是好消息:
- 就業機會減少 → 實作經驗不足 → 升級速度更慢
- 很多新人能用 AI 快速做到 60 分,但當標準提升到 85 分或更高時,就卡關。
四、給菜鳥工程師的建議
在新環境下,想要生存並成長,新人必須主動升級自己,不能只依賴 AI 輸出。
- 與 AI 協作是基本功
學會用 Prompt 引導 AI,並驗證產出正確性。 - 建立系統觀
不只寫功能,要理解整體架構與設計理由。 - 累積產業 Know-how
理解業務邏輯與領域知識,成為有背景脈絡的工程師。
否則,未來的職場只會更嚴苛:機會少、競爭大、成材率低。靠著 Prompt + AI 過日子而不求甚解,幾乎沒有晉升空間。
總結
AI 正在重塑軟體工程師的價值分佈,低階職位被快速壓縮,中高階在 AI 輔助下更具競爭力。 新人要想突圍,必須盡早掌握 AI 協作能力、系統思維與產業知識,才能在這波浪潮中站穩腳步,而不是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