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面練習:在不適中成長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在成長的歷程中,我們往往習慣從「自我」這個工具箱裡,取出那把最得心應手的工具來解決問題 — — 無論它是瑞士刀、鐵錘或是螺絲起子。隨著時光流逝,這些慣用的工具逐漸成為我們面對所有難題的唯一選擇。

直到某個時刻,我們發現這個曾經最熟悉、最管用的工具竟已無法有效發揮作用。此時,當我們不得不重新翻找工具箱深處,拿出那些早已塵封箱底、甚至鏽跡斑斑的陌生工具時,內心往往會湧現強烈的慌張與焦慮感 — — 我們害怕使用不熟悉的方式,擱心自己無法掌控,擔憂會把事情搞砸。

這,正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相反面練習」。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與其做個好人,我寧願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對我而言,所謂「完整」並非拋棄原本的自己,而是試著接納並練習那些過去習慣抗拒的特質與行為。這樣的過程,確實伴隨著令人不安的焦慮感。

我曾經歷過兩次截然不同的「相反面練習」:一次來自外部的當頭棒喝,另一次則源於內在的深刻覺察。

第一次的震撼來自他人的直言不諱。在某次專案合作中,我慣性地將某些工作直接攬下,並非因為喜歡承擔,而是預設了對方可能無法處理妥當。我以為這是在維護關係、避免麻煩,卻沒料到有位同事毫不客氣地點破我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只有你自己能做好,那就全都接下來做吧。」

他的這句話讓我低潮了好一陣子,卻也迫使我開始審視自己的行為模式:原來我不願意交辦工作,並非為了對方著想,而是為了保護那個害怕失控的自己。

於是我開始嘗試改變 — — 試著直接表達需求,勇敢地將工作交出去。起初確實十分焦慮,擔心這樣做會破壞關係、造成誤解。但事實證明,那些恐懼並未成真。工作不僅進行得更順利,心中的重擔也逐漸卸下。

另一個「相反面練習」則來自自我的覺察。一直以來,我總是習慣提前規劃、做足萬全的準備,試圖掌控所有可能的變數。但這樣的控制慾望,逐漸將我推向疲累與焦慮的邊緣,直到我發現無論再多準備,仍無法消除內心的不安,反而加深了疲憊感。

於是我試著「放手」 — — 但這並非優雅的轉身,而是一場與自己的角力。

我開始半強迫地限制自己:為每件事設定「最低滿足目標」,並控制準備時間。這個過程充滿了內在的拉扯。 每當想要「再多準備一點點」時,就得硬生生阻止自己,告訴自己「夠了,就這樣」。那種感覺就像在焦慮的漩渦邊緣,一邊想跳進去繼續準備,一邊又拼命拉住自己不要陷入無止境的循環。

最初幾次,我幾乎是咬著牙完成的。內心不斷質疑:「這樣真的夠嗎?」、「會不會出錯?」但我強迫自己按下「停止」鍵,即使心中仍有不安。

出乎意料的是,這種半強迫的「夠了就好」竟然逐漸帶來了解脫感。 我發現那些「最低滿足目標」其實已經足夠,而過去認定必要的額外準備,更多時候只是在餵養內心的焦慮怪獸。漸漸地,被迫的放手變成了主動的選擇。

這兩次「相反面練習」讓我深刻體悟到:這兩次「相反面練習」讓我深刻體悟到:當我們碰觸到自己的相反面時,那些不適與抗拒感其實正是成長蛻變的必經歷程,而非做錯什麼的證明。

透過這些經驗,我逐漸理解,接納並活出自己的「相反面」,不只是為了追求完整,更是為了讓自己活得輕盈自在一些。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也別忘了追蹤【焦慮星人的職場求生指南】,一起在焦慮中溫柔地探索、慢慢地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焦慮星人的職場求生指南
13會員
7內容數
寫給那些總是撐著走的職場人,在混亂與焦慮中,找回靠近自己的路。願這裡的文字,成為你暫時歇腳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想要寫些什麼,不想要對抗,想要接受,還在調整,我想要自己每天都是我所認為的好,但這不可能,做不到,因為我的情緒有起伏,狀態也有起伏,還在練習怎麼陪伴不同狀態的自己,練習接納中,慶幸的是現在對自己,批判少很多。 最近感覺進入另一種模式,反而是對別人批判很多,這樣是否眼光焦點都在別人身上呢,我很多
Thumbnail
想要寫些什麼,不想要對抗,想要接受,還在調整,我想要自己每天都是我所認為的好,但這不可能,做不到,因為我的情緒有起伏,狀態也有起伏,還在練習怎麼陪伴不同狀態的自己,練習接納中,慶幸的是現在對自己,批判少很多。 最近感覺進入另一種模式,反而是對別人批判很多,這樣是否眼光焦點都在別人身上呢,我很多
Thumbnail
我們被教導要力求完美,但怎樣的程度是剛好,怎樣的程度又會阻礙自己成長呢?
Thumbnail
我們被教導要力求完美,但怎樣的程度是剛好,怎樣的程度又會阻礙自己成長呢?
Thumbnail
可能我需要練習一下,上次可以這樣,不代表下次也可以這樣。
Thumbnail
可能我需要練習一下,上次可以這樣,不代表下次也可以這樣。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