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目標的路上,我們常常被兩種力量推動: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渴望,另一種則是外在世界的誘惑。心理學上稱之為內在驅動力 (Intrinsic Motivation) 和 外在誘因 (Extrinsic Motivation)。
對於一人創業者或任何追求個人成長的人來說,理解並平衡這兩種動力至關重要。它們決定了你的熱情能持續多久,你的腳步能走多遠。
一、什麼是「外在誘因」?
外在誘因是指那些來自外部環境的獎勵,用來激勵我們完成某件事。- 常見例子: 金錢、獎金、名聲、讚譽、職位晉升、社會地位、避免懲罰。
- 優點:
- 立竿見影: 外在誘因能夠快速激發行動,讓你迅速進入狀態。
- 目標明確: 獎勵是具體的、可量化的,讓人清楚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 缺點:
- 難以持久: 當獎勵消失或變得理所當然時,熱情也會隨之消退。例如,當你習慣了高薪後,薪水就不再是激勵,而變成基本需求。
- 易導致倦怠: 如果只為了外在誘因而工作,你可能會感到疲憊、空虛,因為工作的樂趣並非來自事情本身。
- 策略性短視: 過度追求外在誘因可能會讓你做出短期有利但長期有害的決策,例如為了賺快錢而犧牲品質。
外在誘因就像旅途中的汽油,能讓你快速啟程,但需要不斷補充。
二、什麼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是指那些來自內心深處的滿足感,驅使我們去做某件事,因為我們從事情本身獲得樂趣、挑戰和意義。
- 常見例子: 好奇心、學習新事物的渴望、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的使命感、發揮個人潛能的滿足。
- 優點:
- 長久且穩定: 這種熱情源於內心,不會輕易被外部環境改變。即使沒有立即的獎勵,你也能持續投入。
- 高質量表現: 當你因為喜歡而工作,你往往會更專注、更有創意,表現也更出色。
- 帶來意義感: 它讓你感受到工作的價值,不只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創造和成長。
- 缺點:
- 啟動較慢: 內在驅動力的形成需要時間,不像金錢那樣能立即產生效果。
- 目標較模糊: 內心的滿足感難以具體量化,需要你不斷探索和反思。
內在驅動力就像旅途中的「引擎」,它讓你自主前行,燃燒的是你自己的熱情。
三、如何平衡「內在」與「外在」?
一個成功的長遠旅程,需要兩者兼備,並以內在驅動力為主導。
- 以內在驅動力為「錨」,選擇你的方向:
- 先問自己: 我真正熱愛什麼?什麼樣的工作能帶給我成就感?我想為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 不要只看回報: 在創業或選擇工作時,不要只看潛在收入或名氣,而要確保這份事業能夠點燃你的內在熱情。這份熱情將是你度過難關、應對挑戰的根本動力。
- 以外在誘因作為「燃料」,激發短期行動:
- 設立里程碑: 雖然內在驅動力長久,但人也需要階段性的小獎勵。將大目標拆解成小里程碑,達成後給自己一些獎勵(例如休息、購買心儀的物品等)。
- 用金錢來放大影響力: 賺錢本身不是最終目的,但賺到的錢可以讓你招聘更多人才、擴大業務規模,更好地實現你的願景和使命。
- 警惕「外部獎勵」對內在熱情的侵蝕:
- 有時,過度的外部獎勵(例如,為你熱愛的事情設定太多金錢目標)反而會削弱你原有的內在驅動力。這時要懂得適時回歸初心,重新連結你對這份事業最初的熱愛。
結語:
「外在誘因」是我們前進的推動力之一,但它無法帶你走完全程。真正讓你走得更遠、更穩、更快樂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內在驅動力」。
找到那份讓你心甘情願投入的熱情,讓它成為你旅程中的「引擎」,然後巧妙運用外部獎勵作為「燃料」,你的創業之路將會變得更堅實,充滿意義和成就感。
—
準備好嘅話,歡迎 join 埋我哋一齊玩!我係 Kevin,連續創業者,呢個係我嘅創業修行筆記📝。每日我會分享我嘅創業心得同埋挑戰,希望可以同大家一齊行,一齊玩,一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