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速寫的現場,永遠不變的就是現場一直改變。」光線會變、人物會走、風吹過來,紙張甚至會被吹到海裡面去。這種狀況下,「失敗」幾乎是常態。有人問我:畫壞了怎麼辦?我的答案很簡單——就像旅行一樣,沒有真正的壞,只是多了一條意想不到的路。而且,我甚至覺得,錯誤比正確更重要。
1. 不急著撕掉或蓋住
我很少在第一時間把「失敗」的速寫撕掉,因為那一張看似不順的畫,往往藏著現場的溫度。歪掉的透視、走神的筆觸,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有生命力。錯誤裡的線條常常透露了當下的慌張、緊張或驚喜,這些情緒反而比一張「正確無誤」的作品更真實。2. 用顏色或媒材轉化
有時候線條太亂,我會乾脆拿出顏色壓過去,改成以色塊為主的構圖;或者直接換媒材——用枯枝筆重新劃線,用水彩暈染掉多餘的細節。還有一招,是用票根、印章、旅行中的小紙片貼在畫面上,把錯誤「蓋成」旅行日記的意外裝飾。錯誤不只是可以被修補,更能成為創作的催化劑。
3. 從局部重畫
整張畫失敗,不代表裡頭每個角落都無藥可救。我會挑出一兩個喜歡的細節,單獨重畫到新的頁面。這個過程讓我重新聚焦,也提醒我——有時候錯誤只是因為「想抓全部」,而忘了專注在最有感覺的部分。
4. 錯誤比正確更重要
正確的畫,會讓你放心;但錯誤的畫,會讓你成長。正確往往只是熟練的結果,錯誤才是新的突破口。透視畫錯了,你會重新觀察建築;顏色失衡了,你會重新檢視配色邏輯;比例跑掉了,你會開始用身體去感受人物的姿態。錯誤逼你反思,也打開你原本不會走的道路。對我來說,一張畫錯的速寫,比一張完美無瑕的速寫更有價值,因為它是下一次進步的起點。
5. 旅行中的錯誤故事:突尼斯的法國門
在突尼斯的市中心,有一座宏偉的法國殖民時期大門,拱頂上雕花繁複,兩側是斑駁的立柱。我坐在對街準備速寫時,陽光正好斜斜照過來,把門的陰影切成兩半。畫到一半,一輛滿載貨物的卡車從我眼前緩慢通過,我慌亂中錯把立柱比例拉得過高,結果整座門像是被「加高」了一層樓。當下我覺得這是場災難,但回去後,我用深色線條壓過背景,把錯誤的高度變成了一種誇飾的視覺效果,反而讓這張門更有戲劇張力場景。現在回頭看,那張「錯版」的法國門,是我突尼斯速寫裡最有印象的一幅。
6. 錯誤是下一次的素材庫
我會保留這些「失敗作」,有時幾個月後翻出來,會突然發現它們的線條和顏色能啟發新的作品。就像旅行中的迷路,當下或許焦躁,但過一陣子回想,反而成了故事裡最亮眼的片段。
附錄:錯誤觀察清單:旅行速寫時的快速轉化法
1. 先停筆轉移視線焦點在判斷:不要急著修,先用眼睛找出錯誤裡的亮點。
2. 問自己「能不能誇張成特色?」:透視歪掉,也許可以變成戲劇性的誇張或變形構圖,更增加視覺效果。
3. 嘗試局部著色,轉移觀賞者的注意力:用顏色帶觀眾的視線離開錯誤處。
4. 加入現場元素做修飾:票根、咖啡漬、當地印章,直接掩蓋讓錯誤融入故事背景。
5. 留待日後再用:不要急著丟,錯誤的線條可能成為新作品的參考稿。
速寫最大的魅力,就是它不允許你反覆修飾到完美,而是要你在有限的時間裡誠實地記錄當下。所謂的「錯誤」,其實是你和現場互動的印記。當你願意從錯誤裡重畫,不只是救回一張畫,而是讓自己多了一種面對世界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