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努力,是人類社會中最溫柔的暴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我討厭我的工作。超討厭。

但別誤會,我的公司其實真的不錯。上至老闆主管,下至同事們,整體來說沒甚麼令人憎惡的存在。

跨國企業,說大不大,但外商體質又加上公司賺錢,各項福利不敢說業界頂標,但也是挺好的。

問題在於,我對這份工作實則一點興趣也無。

文科畢業,甚麼工作起薪都是最低。對於一個家中有領低收證,不想再過物質缺乏日子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我只能當業務。

每個剛認識我的人都說我絕對是E人。適合當業務的E人。很會說話的E人。交遊廣闊的E人。喜愛社交的E人。喜歡認識新朋友的E人。

以上每個都是我,但是也每個都不是我。 我痛恨社交。不認為人需要太多朋友;交遊廣闊,但也只是因為雙子的天性,披上了E人的外衣,內在卻渴望獨處和寧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險業務。南山人壽的菁英班106期還是108期我忘了。當天只記得我一早出門快遲到了,我媽(也是我的直系主管)在家門口攔了一台計程車。指指車頂上的小小燈箱,這台車靠行在「成功」車隊。

「你看,這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旅程。」她說。

時光飛逝十幾年後的今天,如果當時她指的是保險上的成功,那是完全沒有的。若要延伸到各種世俗認可的成功,那還得看你對成功的定義是甚麼形狀。

當時在南山晉升主任後離升襄理只差臨門一腳,卻就怎樣跨不進門裡。我一怒之下不做了;接著到101大樓裏頭一間新加坡商獵人頭公司做了三個月,達成了業績目標後離職;進了長輩介紹的公司,但又因為公司文化差異太大,只撐了一年;後來因為當時和獵頭公司的同事關係維持得不錯,又加上保險的背景,進了一間美商保險公司,做了一年的銀行保險輔銷。離職後我不可以思議的文科學歷,踏入了現在的產業,中間換了幾間公司,但直到現在還是在同樣的產業。

在保險公司時期,有一句話影響我非常深,就是「人不能把興趣當飯吃。」

但真的不能嗎?

若人不能從事自己打從心底喜愛的事情,並從中獲取能夠養家餬口的報酬,那難道不是一種罪惡嗎?

人一天只有24小時,但大部分人一天最少要上繳8-9小時在工作上。拉長人生看,如果全球人類的平均餘命是74歲,扣掉我們不能工作的日子(太老或太小),代表我們至少在工作這件是上花了30-40年。

再拉開一點來看,我們的一生約有:74年 × 365天 × 24小時 = 約 648,000 小時,其中睡覺約佔 1/3(8 小時/天) 大約等於216,000 小時,因此工作約佔 60,000 小時

換句話說,一個人清醒時光中,工作佔了接近一半以上的黃金時段。 如果只看成年後有效時光(不睡、可行動的時間),工作甚至可能佔 1/2 或更多。

這樣看來,難道我們從事一個不是由自己所熱愛事務為核心基礎的工作,不是在浪費生命嗎?

我們都是薛西佛斯,各自推著屬於自己的巨石。然而連挑選巨石的權力我們居然也拱手讓人了。我們不能辛苦但帶滿臉幸福地推進手中的巨石,因為得推著符合期待的巨石阿。 不管這份期待來自哪裡。 也許是父母的期待,社會的期待,甚至是自己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而荒謬的是,我們還得對這一切心懷感激。感激自己「至少有工作」,感激「薪水穩定」,感激「環境單純、同事不壞」,彷彿只要這些條件存在,就不該有任何怨言,彷彿抱怨就是一種忘本,對不起整個社會賦予我們的「機會」。

可所謂的「機會」,如果只是要我們每天醒來都在等待下班,週日傍晚開始焦慮週一,靠著偶爾出現的特休和國定假日勉強維持呼吸,這種「機會」值得被感謝嗎?

最近這陣子感到一切力不從心。時不時質疑自己到底何時才肯面對自己正在過著不想要的人生?

人們說,這就是長大。成熟就是接受自己無法擁有全部,學會妥協,學會現實。 但這樣的「成熟」是那麼耗損。我們已經變成一台沒有靈魂的機器。只能準時啟動、按表操課、穩定輸出,然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地生鏽。

我當然願意勞動(工作),甚至可說自己絕對能力超群。也不是不能努力,甚至可說自己根本太過用力。

但難道人們沒有發覺我們的工作和工時根本上就是一場反人性的運動嗎?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努力,而事實上叫人努力根本是一場來自管理和統治階級的集體催眠。 到底多用力的努力才算及格?多費力地前進才算合乎標準?

若是說到底我就是不想工作,那又有甚麼錯了嗎?既然無法寄情所愛,甚至勞動條件這麼變態,那不想工作,痛恨工作,就等於懶惰和無用嗎? 而多數的我們,要在這社會上安身立命就得盡量顯得自己不那麼異於常人。

一個「正常的」、「正當的工作」就是我們的保護色。 老一輩常用「好手好腳不工作,就是廢物一個。」這樣的話來定義人的有用與否。

然而一個個體是否有用,究竟又是為誰所用呢? 是否我們從一開始就搞錯了問題的核心。 不是「我們值不值得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是「痛恨工作是不是一種罪」,而是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綁在有用與否這樣的二元分類裡頭?

我們的存在,難道非得被使用、被榨取、被評鑑? 那些被老一輩不屑說成「沒用的廢物」,也許正活得比任何人都誠實。至少他們從不掩飾,不屑偽裝,更不會假裝自己很樂在其中。至少他們沒有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功能性產品」來討好社會。

我並不是鼓吹大家今天就集體離職,不工作不生產。只是我們也許該承認,有些人,真的不適合這個體系?有些人,真的在某些結構裡活得很辛苦?有些人,就是在逼自己適應、逼自己努力的過程中,一點一滴耗掉自己僅剩的靈魂碎片? 努力這件事,如果只是為了維持一個讓你無法喘息的生活方式,那它本身就是一場暴力。

而我們還必須微笑著接受它。 這才是我真正痛恨的地方。 我不想忍受辛苦、承受壓力、接受低薪、理解自己永遠不會被理解,更無法平靜看待這個社會將之一切合理化,並且期望我們感恩。

停止假裝熱愛不屬於內心呼召的勞動,也不再繼續幫「努力」這兩個字貼上崇高的標籤。 多數人之所以努力,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不是因為他們愛這樣的人生。而是因為他們走投無路,只好穿上「努力」的鎧甲,偽裝勤奮,因為我們的社會厭棄懶惰和不上進。

如果有那麼一天,人人終能做著自己真心熱愛的事,不再只是為了養家餬口、維持表象。

我也不會說這是「成功」。

只是慶幸我們終於開始活得像一個人。 不是工具,不是資源,不是生產力。

只是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荒謬世界中的呼喊
0會員
4內容數
卡謬的信徒/資本主義的囚徒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人們常常忙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成功,卻忽略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善良。然而,心念必須發自於善的循環,才能真正帶來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有些時候看到一些可憐的人,亦或者需要尋求幫助募款,甚至是廟宇捐款,亦或者是因為某種因素需要而佈施給予,有目的的佈施在心態上與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思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人們常常忙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成功,卻忽略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善良。然而,心念必須發自於善的循環,才能真正帶來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有些時候看到一些可憐的人,亦或者需要尋求幫助募款,甚至是廟宇捐款,亦或者是因為某種因素需要而佈施給予,有目的的佈施在心態上與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思
Thumbnail
願意照顧自己的需求,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Thumbnail
願意照顧自己的需求,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確有一種追求完美、凡事挑剔、永遠批判,把負面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他們以為不斷提出問題便會顯得高瞻遠矚,只要踩低別人就可以拉高自己的身價⋯⋯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確有一種追求完美、凡事挑剔、永遠批判,把負面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他們以為不斷提出問題便會顯得高瞻遠矚,只要踩低別人就可以拉高自己的身價⋯⋯
Thumbnail
你的人生不應只為討好他人,而是要善待自己、愛自己。關於如何在維護愛自己與展現善良之間找到平衡的建議。
Thumbnail
你的人生不應只為討好他人,而是要善待自己、愛自己。關於如何在維護愛自己與展現善良之間找到平衡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