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
📝總結打在前:認識自己,放過自己,自己會更輕鬆。
記得是看到副標的拖延症而感興趣,讀著讀著才發現自己沒有看到副標所說的是15個議題,本以為是大篇幅在寫拖延症的內容。
作者是韓國人氣的心理諮商專家及Podcaster,節目:《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
全書架構非常清楚,作者拿出15個現代人常見的心理議題,如拖延症、情緒管理、認識自己、完美主義、如何說話、拒絕……等。
- 適合對心理健康、自我認識及頗析感興趣的人。
📌架構:
全書內容總共四部(雖然是寫chapter),四部之下是1章節1議題。
我將這四部分別理解為:1.放過自己 2.認識自己 3.學習表達 4.與自己的情緒共處。
每一章節大致可分為3個部份:個案舉例、作者分析、應用建議。
由一個案實例說明,以個案內容切入,接著是作者的分析與說明,最後是作者提供如何實踐的建議。
作者分析的時候常常以相關的心理實驗的結果分享,淺白卻仔細地分析,有時會提供簡單的量表供讀者自行檢測,對相關的說明比較,作者也會提供清楚的圖表、表格,讓讀者更容易懂得作者的論述;最後是作者對於該議題實踐上的建議。
當我摸清楚這本書的架構之後,對於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就更容易吸收了,以拖延症為例,由個案看拖延症的分析,以及量表檢測自己的拖延症嚴重情形,最後便可透過作者的應用建議,清楚知道該如何改善拖延症。
📌內容:
在讀到後兩部的時候,我發現作者使用「一味」的詞彙越來越頻繁,可以讀出作者想要讓讀者減少過度的焦慮、擔憂或是追求完美主義等,而讀完後回頭咀嚼書名,更覺得滿有意思。
雖然讀到自覺自己沒有這些困擾的章節,但仍可用這些學習去分析身旁的人,這樣做讓我更知道該如何跟人們相處,
像是作者提到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08因為害怕失敗和落伍,所以不敢跨出挑戰〉,我腦中便對這兩心態的極端各自浮出某些人臉,就知道該如何與對方相處,也稍微可以得知對方日常所說的話,原來是由於這樣的心態所造成的。
雖然作者所提到的個案通常都是比較突出的例子,但並非不嚴重所以就不需要面對或改善,而是透過認識自己的內心,得到更妥善的應對。
📌心得:
作者的筆觸很溫柔,就像這幾年開始,人們對心理健康的意識與需求更加明顯,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很常感到作者想要讀者放過自己,而放過自己首先要認識自己。
作為心理學相關的書,這本書並沒有太艱澀的詞彙與理論,這本書給予很舒適的起頭,你可以從15個議題中挑選自己有共鳴的議題閱讀,看看書中的個案、作者的建議,自己是否認同。如果可接受作者的論述,非常建議可以讀完全書,除了認識自己,也可以透過這些內容,讓自己的人際空間上更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