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我不是要問圓形禿如何處理?我更想問的是,
如果一個人其實有心理壓力,但是ta自己卻無法或沒有察覺
,(才造成圓形禿),那該怎麼教ta察覺?
」
小蒛:我懂了,你是在問 「如何幫一個人發現自己其實有壓力?」,尤其是那種自己沒有意識到壓力存在的情況。
這很常見,因為有些人(特別是青少年)會下意識忽略或理性化壓力,把它藏到「感覺不到」的層面。」
幫助ta察覺壓力的方式
1. 從「身體訊號」入手
有些人不會直接感受到情緒壓力,但身體會先反應:
- 睡眠變化(難入睡、淺眠、夢多)
- 食慾變化(變多或變少)
- 常頭痛、胃痛、肩頸痠、呼吸急促
- 容易疲倦或精神渙散
✅ 方法:
用關心的語氣問:「最近有沒有比較容易累、比較不好睡?」 不要直接說「你是不是有壓力」,而是讓ta先觀察自己的生理變化。
2. 從「生活事件」連結
有時候壓力來源太日常,以至於ta不覺得是壓力。
可以用生活事件幫助ta「回放」:
- 學校:課業、考試、同儕關係、社團
- 家庭:搬家、家庭衝突、照顧責任
- 自我變化:青春期外貌、身高、體重、喜好
✅ 方法:
可以玩一個「壓力地圖」的小活動,畫出最近一個月發生的事,讓ta自己標註「開心、中立、煩躁、疲累」,這樣壓力點會浮現。
3. 從「情緒與行為細節」切入
沒有察覺壓力的人,有時情緒變化會先出現在細節:
- 比平常更容易不耐煩
- 更愛安靜或更愛吵鬧(跟平時反差)
- 原本喜歡的事變得沒興趣
- 常發呆、走神
✅ 方法:
用觀察回饋的方式:「我注意到你最近比較常……,是不是有什麼事讓你覺得煩?」 避免用「你變得怎樣」的批評口氣。
4. 給「安全的傾訴環境」
如果ta覺得說出來會被批評或嘲笑,就會下意識封閉感受。
- 避免在壓力對象面前問(例如同學、老師)
- 給ta不被打斷、不被催促的對話空間
- 先聊輕鬆話題,再慢慢靠近核心
5. 引導「壓力日記」或「情緒溫度計」
對青少年來說,視覺化的自我檢測比口頭詢問更有效。
- 情緒溫度計:0~10 分,0 是超放鬆,10 是緊繃到不行。
- 每天在筆記本畫一格顏色(藍=放鬆,紅=緊張)
- 一週後一起看顏色分布,自然就會看到壓力模式
💡 關鍵原則:不要急著讓ta「承認自己有壓力」,而是先讓ta「觀察到自己的變化」。一旦ta自己看見了,就更容易接受壓力存在,進而談如何調適。
如果你要的話,我可以幫你設計一張 「不知不覺壓力自我檢測單」,用圖像化+問題引導的方式,適合國中生,也不會讓ta覺得是心理測驗或被審問。可以當小遊戲或生活小記錄來用,讓ta自己在家也能做,不會有被審問的感覺。
💡 使用方式:
- 不用每天做,每週找一個固定時間(例如週日晚上)花幾分鐘填。
- 填完可以自己收著,不一定要交給任何人(除非ta想分享)。
- 若連續 2 週分數都偏高(7 分以上),就可以開始聊聊他生活中發生的事,找出壓力來源。

小蒛創作繪製,小昕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