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死-(二十二)靈性成長與學習的危險所在
「水之惡-死-」主題的歷程回顧
靈性集體自殺的案例,已列舉夠多了,對於探索靈性奧秘與接觸靈性成長的知識,感覺如何?有沒有危險的感覺呢?這番「水之惡-死-」的主題探討,由人類皆有的「死之本能」開始,先說明死之本能與水的相關性,也闡述了靈性修練中與死之本能的關聯意義。
接著,由自古靈性修練常提到「肉體不過臭皮囊」的觀念為啟,去看長期以來宗教與古傳思想中「否定肉體」的文化內容,藉探討「肉體即原罪」、「身體即墳墓」到近代哲學進一步強化靈魂精神優於肉體物質觀點的「我思故我在」,再連結到現代「肉體疏離」的身體異化觀念的心理現象,為接下來關於靈性修練中「否定肉體」較為極端的集體自殺案例,做了一個如同死亡劇場導引的開場白。
因靈性原因而輕賤、殘害生命的往例非常多,也因「否定肉體」是不少宗教過往習以為常的習慣,所以許多宗教與靈性在過去的年代裡,進行集體屠殺時向來是沒有負擔的。
畢竟,在許多靈性發展者眼裡,精神與靈魂比起物質與肉體是更高級的存在,故將物質與肉體都為精神與靈魂貢獻出來,是必然也不證自明的自然規律。
你所接觸的宗教或是靈性成長內容,是將肉體視作比靈魂更低等的存在嗎?還是認為肉體與靈魂是同等的存在?
這點,不用現在便有答案。
你家的靈修偏重什麼呢?
因依當代的觀念而言,大多都會認同肉體與靈魂是同等存在,物質與精神都要均衡發展才是最好的。
但說得容易,要做到卻不容易。
而根深蒂固的習慣,也不是說說就會改變的。
言行合一的人其實是少見的,很多說是一套,做是另一套,卻常常沒有發覺;他們都會認為,自己說的等於自己做的,其言行是一致的,不衝突的。
記憶偏差(Memory bias)是一種認知偏差,指的是在記憶形成、儲存和提取過程中,人們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記憶出現扭曲、錯誤或不完整的情況。
簡單來說,記憶偏差就是指記憶並非總是準確地反映過去的事件。
這是心理學早有例證與研究證實的。
因此,千萬別與一個人爭執他的記憶內容,除非有證據。
雖然有證據也不一定有用。
因為還有「詮釋偏誤」。
所以,當一個人說什麼,認為發生什麼,其實可信度都很低,依我的經驗,沒有到上四階的心境狀態,都別有太多指望的好。
這也代表,一個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都做些什麼。
是偏重肉體呢?還是偏重精神?或是偏重心智?
或者,其實以上三者皆不偏重,而是偏重社會道德規範。
亦或,以上皆不重要,偏重的是上師、導師或教主的指引。
或偏重的是他個人別有居心的操控算計。
這些,都要自己慢慢觀察時才會有答案。
還是一樣,一個原則,千萬別把自己交出去了。
至少對吾家這門鍊魂法門來說,鍊魂的素材是你自己,把你自己交出去,靈魂就沒得鍊了。
至於其他法門,自己斟酌吧。
畢竟各家有各家的竅門,隔行如隔山,隔法如隔海,選擇自己來,福禍自負擔,也是一種鍊魂的好方法(最簡單的鍊魂就是不斷做取捨的選擇)。
靈性他殺、自殺與集體屠殺
然後,因為這裡是以靈我人格意識偏態發展為限,去列舉與「水」之「寂靜嚮往」相關的心理偏態發展會有的行為案例,故才是「靈性集體自殺」的事件彙整與呈現。
回顧一下:
(1)人民聖殿教,九一三人死亡。
(2)太陽神殿教,七十四人死亡。
(3)大衛教派,七十六人死亡。
(4)奧姆真理教,十四人死亡,六千人以上受傷。
(5)五大洋公司,三十二人死亡。
(6)好消息國際教會,四百二十七人死亡,六百一三人失蹤。
(7)天堂之門,三十九人死亡。後續再三人死亡。
至於台灣的日月明功案與鼓山吳姓一家案,列出來算私心覺得,這是靈性修練失控導致偏差觀念,與靈性急症危險的警惕案例,且也符合「水之惡-死-」的主題。
不過,這不算靈性自殺,算靈性他殺。
若真追究歷史上的靈性他殺案例,恐怕會沒完沒了,數量也太多,規模也太大,所以就含蓄列舉台灣的案例做為警醒即可。
而靈性他殺的案例,多數都混有其他屬性參與,例如日月明功案就是火性的假我面具角色扮演偏態失控所導致,非純粹是「水性」歸屬的事件。
所以,靈性他殺,就略提即可。
至於靈性屠殺,市面上的書籍與相關研究其實不少,如《血田:宗教與暴力的歷史》、《大屠殺後的生活:宗教間對話與政治衝突之間》,若想讀簡單點的,則有較為通俗類的《令人戰慄的恐怖宗教史》可以選擇。
或者可查詢維基百科的「宗教迫害」詞條,裡頭詳列了很多相關的歷史重大事件,依自己感興趣的事件引索去查看,資料就相當豐富了。
當然,不去理會也可以,因為光只有靈性的偏態發展,通常不會造成靈性屠殺事件,向來都有其他因素的偏態發展同時發揮與失控才會變成這番局面。
追求靈性成長者必然要面對的深層課題
水性下行,潤下,浸入,許多的體驗與想法都與內在有關,水型人格也多是內向的、溫和的,靈我人格的特性也是與「整體」較為相關的,思索的是「整體」的意向,與自己在「整體」中的定位與意義。
也因是屬於「整體」的,所以行動上常會以融入「整體」為主。
但「整體」不一定是人類這個「整體」,有可能是某種專業知識領域的「整體」。
或者,某種非人的「整體」。
靈我人格本質上還是「整體」的,與「個體」相處會容易格格不入,所以靈我人格也傾向於人類所識別的「獨處」行為。
意即,靈我人格會不受其他個體關注地,安靜融入在一個「整體」的角落中,不會選擇積極參與個體與個體交流互動的人際關係。
因此,如果真的只有靈我人格的偏態發展,再怎麼失控失衡,他依然會偏向選擇「獨處」。
即使是封閉的「獨處」。
這也表示,單純只有靈我人格自體能量疊加的偏態心理發展,斷不會發展出靈性他殺與靈性屠殺事件,只會發生靈性自殺事件而已。
而發展成靈性集體自殺事件,則是因為他們靈我人格的那份「獨處」產了共鳴,融為了一個「整體」。
與其說他們是一個由數個個體集合起來的集體,不如說他們是同屬一個「整體」會較為準確。
靈我人格本質是「整體」,所以當數十個靈我人格為一個共同願景產生共鳴時,他們會融為一個「整體」,不分彼此。
這就是「天堂之門」的情況。
他們成員之間的情緒沒有恐懼,只有融洽。
故此,我才會說「天堂之門」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水型人格偏態發展的靈性失控集體自殺案例,與其他的靈性集體自殺案例有不小的差異。
對他們而言,這不是個別生命的死亡,是一個整體生命的重新轉生。
他們的意識化合為一,共同期待光年之外的星際生活,一同捨棄肉體這個僅是堪用的原罪容器,喜樂地共同奔向他們心目中的全新維度,進入類似基督復活應許的不朽肉體,去向一個比「這一層」還要「更高一層」的天堂世界。
而這個對於「世界之外的世界觀」的期待與嚮往,就是我所看見的靈性成長與學習的危險所在。
例如天堂、天庭、天界、仙界、樂園、理天(一貫道)、淨土、極樂世界等許諾,以及星際流派許諾的太空天堂、高維世界等。
這些許諾的死後世界,均屬於「世界之外的世界觀」,是每個學習靈性成長者,必然要面對的深層課題,或者是——幻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