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英文一定很好!」其實沒有!語言就是用來溝通跟相處的~語言學習心法GET!─推薦《Bird Blitz》美語學習牌卡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嗨!大家好!又是一個好久不見!我當媽媽了!2025年的8月,我跟先生終於迎來了我們的寶貝Abigail。這篇文章是在月中第6天,我開始從疼痛魔王拿回我身體主導權的第1天,得以重新拾筆創作...感謝所有一切!I SURVIVED!

關於在醫院生產的過程以及後續在月中修復身心的體驗,我想我會再另外用其他的文章來做分享,這篇文章配合最近跟 CLC加州陽光美語Berkeley Hills Press 合作的募資產品:《可立之丘【English Quest美語系列牌卡 ─ Bird Blitz】| 學習任務啟動!》,想從語言學習的觀點跟大家分享:

  1. 我自己是如何學英文的?
  2. 汲取我在過去任教經驗中我看到學生們學習英文的過程,我認為可以提供各位爸爸媽媽參考的語言培養建議
  3. 最後我也會預言一下我會如何讓Abigail從小學習多種語言(其實這會有點挑戰,因為我跟先生和各自家人所需要使用的語言加起來基本有4種)。

「你英文一定很好!」「其實還好!」

因為我先生是奈及利亞人,肉眼可見的黑人,就是外國人,所以當周遭的親友或是剛認識不久的人知道後都會接著跟我說:「那你英文一定很好!」

但是我的回答總是...「其實還好!」

這絕對不是自謙,是事實,基本是就算是日常會話有時候我也會不知道哪個字或哪些話應該怎麼用英文表達,最常使用的策略就是直接搭配肢體指出來,或是拿出那樣東西說「This!」,再不然就是用我腦中有的字彙去直白長篇的描述,這就會造成我跟先生的溝通有時候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也很容易講著講著就越講越氣,氣自己講不出想講的意思,氣對方怎麼會聽不懂我想表達的內容。

最主要,會讓別人覺得我英文好我想應該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會害怕講英文,不過這在Z世代的孩子身上我相信會越來越好,雖然政府這幾些年在各級學校推行的雙語政策真的不優,然而因為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願意投入更多的心力和資金讓孩子去補習或是透過線上資源、網路讓孩子們能夠接觸到更多英語使用的機會。

這當中牽涉到的很重要一點是──「對語言的熟悉性」,因為熟悉所以可以更自在、更自由地去使用這個語言,不會感到害怕或是侷促。

而在我這一輩人中(Y世代),除非是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跟英語有關,不然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大概「聽」「讀」英文沒問題,而在「說」「寫」英文會有障礙。

當然,我的本科專業其實跟英文沒有特別關聯,我的英文基本上就是透過跟外國人交朋友、跟外國人交往、特別找需要用到英文的工作「刻意練習」而來的。

上大學時我很羨慕從北部來的同學,很多人的多益隨便考都有金色證書,開始產生危機感,自動去思考出我的學習策略,總結我的學習背景:

  1. 從幼稚園到高中基本上都是讀台灣體制內的公立、私立學校。
  2. 沒有出國交換或是留學的經驗。
  3. 高中上學測英文補習班時遇到恩師,開啟我對英文學習的興趣,讓我不再害怕英文。
  4. 學測英文13級分,但是聽力口說和寫作都很差(包括到現在我的聽力還是不太好,必須靠對話脈絡去推測對方想表達的意涵)。
  5. 大學開始透過自學方式加強自己的聽說讀寫──看美劇、逼自己讀英文文獻、跟外國人聊天、跟外國人交往。

從我的例子中,加上我過去為了學習英文看過的許多文獻資訊,我很負責任地說:

「學習語言永遠不嫌晚!」


不嫌晚沒錯,但語言學習還是有「黃金期」!

在語言學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語言學習的黃金期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大腦對語言的吸收有一段特別敏感、效率特別高的時期。

  • 青春期前是關鍵期
    美國語言學家 Lenneberg (1967) 首次提出「語言學習黃金期」假說,認為在青春期(大約 12 歲以前),大腦的可塑性最高,是語言吸收的最佳階段;過了青春期後,語言習得能力會逐漸下降。
  • 0–6 歲:語音敏感期
    研究顯示,嬰兒一開始能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語音,但隨著 6–12 個月的成長,會逐漸失去對「非母語」語音的敏感度(Werker & Tees, 1984)。也就是說,越早接觸第二語言,孩子越能保留正確的發音潛力。
  • 7–12 歲:語法與結構最佳期
    後續研究也指出,Johnson & Newport (1989) 追蹤不同年齡的移民兒童,發現 7–12 歲之間學習第二語言的孩子,語法表現最接近母語者;Snow & Hoefnagel-Höhle (1978) 也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兼具兒童的語言可塑性與較成熟的思維能力,是學習第二外語的黃金年齡。
  • 青春期後:成效顯著下降
    雖然大人也能學會語言,但研究普遍顯示,青春期之後才開始學習的人,發音與語法往往比較難達到母語程度(Lenneberg, 1967)。
  • 環境與輸入比年齡更重要
    不過,並不是錯過黃金期就學不會。Krashen (1982) 提出「可理解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理論,強調只要環境中有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並且伴隨互動與動機,即使在成年後也能有效學習。

讓我們簡單總結以上的資訊,我們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他的學習策略和環境:

0–6 歲:最適合語音與聽力打底。

這就是為何近年來雙語或是全美幼兒園愈來愈受家長歡迎的主要原因,在學齡前的孩子透過沉浸式的學習能夠為孩子對該語言的熟悉性跟發音的自然度、準確度有很大的幫助。

7–12 歲:最適合語法、結構、第二外語。

小一(G1)開始便應該可以有系統地去加強孩子對語言更深入地掌握,在聽說讀寫上去做知識性的建立和訓練,如果還是一直停留在只有沉浸式的環境這樣的層級,恐怕對孩子在精進語言上沒有太大的幫助。

青春期後:學得慢,但仍可透過方法突破。

小時候沒來得及學好,或是沒有資源可以做額外的學習沒關係,就跟在下一樣,透過其他方式,「刻意練習」,一樣可以掌握好,但確實在語音的輸入和輸出上就會跟所謂的母語人士或是仿原生學習長大的孩子有些落差。我自己本身在口音上確實下了不少工夫去做調整。

為什麼要把握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期?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語言學習其實跟大腦發展有關。誠如前述,0–12 歲是語言習得的黃金期,尤其在 6–10 歲之間,孩子的大腦對「聲音、詞彙、語法」特別敏感,學起來快、記得牢,也比較容易開口。

雖然錯過了這段時期,長大後還是可以學語言,但就需要更多「刻意練習」與「有意識的策略」,自然度和流暢度往往不如在黃金期打下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建議家長,不需要等到孩子「單字背完」才開始說,就像我也不需要完全確定我所說的英文都是正確的才能說出口。我們應該要在黃金期裡,多讓孩子們在「有情境的互動」中用出來,不管有沒有讓孩子去上全英的幼兒園或學校,或者是額外讓孩子去補英文,在一般的環境下,我們也可以透過有限的資源以及教材、桌遊牌卡等,讓孩子從小就自然去接觸英文。而像《Bird Blitz》這樣的桌遊,正好提供了安全、有趣又有效的環境。

此外,從心理學和語言習得的角度來看,如果語言沒有和「生活經驗」或「情感」連結,就很難進入長期記憶。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只是被動背單字,而不是在「真實互動」裡用出來,那學到的知識很快就會消失。

遊戲化學習:孩子的大腦更喜歡的方式

那麼,怎麼幫助孩子自然學英文呢?答案就是——透過遊戲化的學習 (Game-based Learning)。遊戲不只是好玩,它其實完美結合了語言學習的三個關鍵要素:

  1. 任務導向 (Task-based Learning)
    孩子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要「完成任務」。例如:找出同顏色的牌,或者數字符合乘除法的牌。
  2. 動覺式學習 (Kinesthetic Learning)
    不只是看和聽,而是要動手、動腦、開口說。這種「身體參與」會讓語言和記憶更牢固。
  3. 情緒動機 (Affective Filter)
    玩遊戲會帶來樂趣和成就感,孩子的焦慮降低了,自然更敢開口。這正是學語言最需要的「正向循環」。

桌遊怎麼成為語言的助力?以桌遊《Bird Blitz》來說,它的玩法很簡單:每次出牌的時候,孩子要大聲說出英文的顏色+鳥的名稱(例如:"blue parrot")。聽起來很小的一個動作,但其實這就是語言輸出的過程。

而且,孩子在遊戲裡不只是說,而是還要觀察別人的牌、思考數學規則、即時反應。這些互動讓「聽、說、讀、思考」同時進行,英文就不再只是課本上的符號,而變成了一種「能拿來用」的工具。也就是說,學英語之外,還能練到各種能力!《Bird Blitz》帶來的能力培養其實遠超過語言本身,涵蓋了:

🧠邏輯與策略思維:選擇匹配規則,思考「如果...那麼...」的可能性。

🧠數感與計算反應:遊戲裡結合乘除法,讓數學更生活化。

🧠觀察力與專注力:遊戲中要注意每個人的出牌狀況。

🧠人際互動與情緒調節:等待輪次、接受輸贏,這些都是社交的練習。

相信我,孩子在遊戲中會更勇敢、更勇往直前!

我曾經拿這套牌卡給幾位學生試玩。剛開始,他們有點害羞,不太敢講英文單字;但幾分鐘後,因為想贏,他們開始很自然地大聲說出來,甚至互相糾正發音。這正是遊戲的力量:孩子不是因為「被要求」而開口,而是因為「想贏、想參與」而自然地用英文表達。

混血寶寶的語言學習策略

其實這個問題從懷孕初期就一直困擾著我,我一直很害怕太多的語言環境會讓寶寶混亂,因為我之前也曾經接觸過皮紋檢測,在這個領域中指出如果是認知型的寶寶,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確定感就很難開口說出來或是下判斷,也就是在還沒有完全認知並且得出邏輯時不敢輕舉妄動,我覺得這很符合我自己的學習經驗,因為我就是認知型的。

雖然這門領域在科學上沒有太多的支撐也不是很主流,但確實以我的學習風格來說,如果不確定或無法說服自己的大腦我也會很怕去表達,就會沒自信,會擔心是是對的嗎?還是其實不太正確?

然而,這當中應該也跟自信心有很大的關聯,所以我告訴自己還是別窮緊張,就讓寶寶先自然成長,基本上在家裡我跟先生都是用英文對話,但有趣的是,英文對我跟先生來說都算是第二語言,我們的母語分別是中文和伊博語(Ásụ̀sụ́ Ìgbò),此外,我老家慣用台語,這麼算來,寶寶會基礎接觸到4種語言,當然我們會盡量讓她在學齡前平均接觸這些語言,讓她的大腦能夠先輸入這些語言的各種語音,雖然我們的英文不是非常精準的發音和文法,但透過學齡後的系統性學習我相信可以補足這一塊。

不過考量到整體環境的影響,台灣在生活上,走出家門還是中文的環境,因此我相信中文會是Abigail的主要(強勢)語言,接著才會是英文吧(?!),但無論如何,在這兩種語言的文學素養培養上,也就是透過閱讀視聽培養孩子對這兩種語言的的理解和思考力,我相信我們會加重去陪伴她學習。

不曉得大家的想法如何呢?或者是您本身或是您的孩子在學習語言上有遇到什麼特別的狀況或有趣的經驗,很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我們一起討論喔!

延伸資源:《Bird Blitz》 募資超早鳥優惠!

最後的最後,還是想和大家分享,《Bird Blitz》目前正在嘖嘖募資平台上推出。這套遊戲牌卡是由專業出版團隊設計,背後有 20 年教育經驗,整合了語言習得理論、遊戲化學習、以及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

它不是一副單純的卡牌,而是一套能幫助孩子「在快樂中開口說英文」的教育工具。

👉 點這裡可以看看專案介紹:Bird Blitz 嘖嘖募資頁

🎀因為突然生產的關係這篇格文有點遲了,因此特別跟團隊請求延長超早鳥優惠,回饋給大家!除了《Bird Blitz》以外,還有同系列的《Bug Battle》合購組合,歡迎大家選購~使用上配合線上教學影片,如果有任何問題,團隊的服務專線也會熱情回應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azing Key的沙龍
46會員
23內容數
Amazing Ke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7
「沒完沒了/老師去哪裡」Podcast EP2探討孩子人際關係與霸凌議題,從家長與老師雙重角度出發,分享真實案例,並提供七項實用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內容包含班級核心人物與邊緣學生的觀察、家長常見盲點、人際衝突與霸凌的區分、以及老師的教學困境。
Thumbnail
2025/07/17
「沒完沒了/老師去哪裡」Podcast EP2探討孩子人際關係與霸凌議題,從家長與老師雙重角度出發,分享真實案例,並提供七項實用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內容包含班級核心人物與邊緣學生的觀察、家長常見盲點、人際衝突與霸凌的區分、以及老師的教學困境。
Thumbnail
2025/04/26
最近Netflix上了一部新的日劇《 #為什麼是我來神說教 》,馬上吸引我的眼球。 一開始是在一間餐廳中,一群高中生在餐廳中大聲喧嘩,作為主角的「麗美靜」,想著哪個大人去跟他們這些小孩說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是現場唯一的大人,進而對自己是不是大人而有遲疑並自我提問。 後來其中一位同學去為大家服務裝
Thumbnail
2025/04/26
最近Netflix上了一部新的日劇《 #為什麼是我來神說教 》,馬上吸引我的眼球。 一開始是在一間餐廳中,一群高中生在餐廳中大聲喧嘩,作為主角的「麗美靜」,想著哪個大人去跟他們這些小孩說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是現場唯一的大人,進而對自己是不是大人而有遲疑並自我提問。 後來其中一位同學去為大家服務裝
Thumbnail
2023/07/11
真的是好久、好久、好久沒有發新的文章了...這快半年的時間,在尋找人生方向和志業、重新出發的路途上,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太出乎意料了...以一種我完全無法掌握的速度和轉向模式真實地變成我現在的生活。
Thumbnail
2023/07/11
真的是好久、好久、好久沒有發新的文章了...這快半年的時間,在尋找人生方向和志業、重新出發的路途上,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太出乎意料了...以一種我完全無法掌握的速度和轉向模式真實地變成我現在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親子互動新思維: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五種方法】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但強迫和壓力通常適得其反,以我家為例,為了讓孩子學習外文,特地將他喜歡的寶可夢圖鑑買了簡化版和精裝版兩種,分別為中文和日文,藉以引起學習的興趣,喜歡精裝版的內容就要去學日文才看得懂,再加上低壓力的學習環境
Thumbnail
【親子互動新思維: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五種方法】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但強迫和壓力通常適得其反,以我家為例,為了讓孩子學習外文,特地將他喜歡的寶可夢圖鑑買了簡化版和精裝版兩種,分別為中文和日文,藉以引起學習的興趣,喜歡精裝版的內容就要去學日文才看得懂,再加上低壓力的學習環境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當孩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有感,才會更有足夠的大腦記憶作為語言治療課程討論的媒材,練習如何整合、組織、邏輯條裡性的敘述高階段的語言內容,孩子逐步練習後的語言能力也才會更真實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的表現能力,也才會讓語言治療課程更達到協助孩子進步的角色呢!
Thumbnail
當孩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有感,才會更有足夠的大腦記憶作為語言治療課程討論的媒材,練習如何整合、組織、邏輯條裡性的敘述高階段的語言內容,孩子逐步練習後的語言能力也才會更真實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的表現能力,也才會讓語言治療課程更達到協助孩子進步的角色呢!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