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一下最近的心得。
先介紹一下我的工作,
我在兩間不同的公司擔任AI相關的職業,
一間是金融科技的Lab裡面擔任AI研究員,工作內容可以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對內的工作流程改善,另一個是作新的產品出來
另一間是在影音公司擔任AI工程師,工作內容就更直接明確一點,大部分的工作內容都是做出改善工作流程的環境。
40歲能夠從學術轉到AI領域真的是機運大於經驗與實力,也許是那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剛好我擁有的一切足以支撐起這個機會,當然還有家人們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最近覺得由於工作大量使用AI,平時需要遠離AI,
讓自己可以充電的方式,是有氧運動、重訓、學習書法、練武術、讀各種領域的書、洗車,也許接下來就是要來做點小皮件。
我認為梅洛龐蒂的哲學,人類的世界是基於他自己的感官經驗所建構出來的。
我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全是遠離現實的數位,所以我會為了維持真實的生活,刻意讓我的生涯規劃能夠讓我做許多想做的事情。
有心理師的另一半真的很棒,前提是要跟得上。
以下寫一些生活零碎想法記事。
1.做產品有時也需要大量的觀察人類的行為,這個算是我的經濟本科。儘管另一半說,這樣很像在模仿神在造人。我不會說這是錯的,現在盡量抱持各種開放的心態,好好思考。
2.AI也許可以解決很多假訊息的問題,現在也的確看到AI巨頭在搶瀏覽器這塊地盤,可想見未來任何資訊,最先跳出來的應該會是AI給你的資訊。這有點像是數位貨幣的51:50問題,除非假訊息可以鋪天蓋地,讓資訊量大過全世界的真實訊息(同時還要考量原有訊息持續成長的前提),那基本上是很難做些虛假的。
3.承2,也因為如此,AI必須是絕對中立的。也就是說,AI也許會告訴人類不想聽的答案,而那些AI領域的天才們也都知道這些事情,所以正努力讓AI不要失控。
4.每2-3個月AI就會進化到一個新的階段,許多商品一下都掛掉,但也從中證明了他們的眼光是對的吧。事實上是,人類的認知(包含使用習慣、偏好等)也許有點跟不上這種進化。看看現在,即便交通工具已經進化到無人駕駛,還是很多人喜歡騎腳踏車。我們自己其實是可以選擇AI在我們的世界長成什麼樣子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