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就是奇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國文老師是我高中就確定了職志,直到現在教國文也教了十幾年。教完寫文發表,還莫名其妙地出了書。而這些都只源自一個鍾情:我真的很喜歡文學。

其中一位網友問,為什麼這麼喜歡這些老掉牙的東西?

我想用一句台詞回答。

「文字,簡直就是奇蹟。」

raw-image


大字不識的傭兵,忍不住詢問識字的少女:能讀書識字,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

熱愛學習的少女,如此回答:文字就是奇蹟。

這是出自漫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中,我非常喜歡的台詞。

這是一部以「地動說」為主題的漫畫。中古世紀的歐洲,所有學術研討都以服務上帝為依歸,質疑教會的異端份子,都會被嚴刑拷打,甚至處以絞刑。

即使被通緝、拷問,依舊有學者繼承地動說的質疑,私下研究,記錄,書寫,出版,只為了將靠近真理的瞬間感動,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少女約蘭達喜愛數學與天文,對學術有著過人熱切,卻因性別只能擔任研究助理,她的研究成果不能掛名——因為「誰要看女人寫的論文?」

渴望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少女,卻生在識字便可能被視作女巫的時代。即使備受打壓,約蘭達依舊不改對求知的渴望。她是那麼虔誠的相信,文字是奇蹟:

「文字真的很了不起,只要會使用文字,就能超越時間和地點,可以為二百年前的訊息落淚,也可以為一千年前的傳說大笑。
我們的人生,都被困在這個時代裡,無法逃脫。但是,只有閱讀文字的時候,能夠聽到古時候的偉人向我開口說話。
在那一瞬間,我彷彿脫離了這個時代。
變成文字的思想,會永存於世,甚至可以不斷推動未來麽某些人。這種事,簡直就跟奇蹟沒什麼兩樣。」

讀到這段話時,我立即想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東晉,也有一個人,在暮春慨嘆人生總是複製著讚嘆美好、失去美好的循環。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蘭亭集序」

同樣的感動,王羲之也曾感嘆過,相信著,他也相信,文字就是奇蹟,人類的核心問題始終未變,生老病死,愛恨嗔癡,求不得,棄不得,變得是科技,是制度,卻始終不是人心。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蘭亭集序」




我一直是文字奇蹟的信奉者,在每次和千百年前的人物對談時,

我可以發現,有些痛苦與寂寞不是只有我獨自承受;

可被激勵,確實有人能克制慾望,達到更高更遼闊的視野境界。

這些是我確實感受到的力量,就像《地》之中,仰望星空的天文家們,在星辰規律中感受上帝之美,並為自己能有「知」的思考賦能,感受上帝的恩賜。

如果這些研究者靠近真理的方式是仰觀天象,那我就是依靠文字。

人總是需要一些信念,甚至可名為信仰。以此建立自己的認同,形塑自己的原則,並決議每一次的岔路。

你有你的信念,我有我的方向,

一個能跨越千年留下的學問,必然有其可耐讀之處。但這個時代資訊過多,倉促的讓人來不及細嚼深思,卻又太急切的發表定見。

所以,每當國文教學再次被丟上前線,炮火質疑:

學古文有什麼用?

文白篇數該如何分配?

不讀XX就不能學得XX能力嗎?

這些砲火轟鳴的議題,我已不想爭論。這些論戰各有信念,當陷入二分法時,雙方辯手只是想質疑批判,爭出勝負。

可是這件事本來就沒有對錯的。

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實際證明,這是很美的,很貼近生活的。

而這,就是從課堂開始。從每一次的備課開始,以文學為主幹,擴展出歷史哲學思想社會學,外見社會,內觀自我。

從讓學生願意聆聽開始,我們用多數資料驗證,盡量建立作者立體維度,不要只輕易地從隻言片語,將無法為自己辯解的古人標籤化。

一次次的嘗試,我的田畝在教室。

比起不斷的與人爭論,大聲疾呼,我更願意用一種低眉順目,細水長流的堅持

直接從實務層面開始處理;

文字是奇蹟,但怎麼講解文字的感動,是必須不停鍛造的技術。




前天一群畢業的小羊回來,都是看完「地」的孩子們,師生嘰嘰喳喳的討論書中劇情,討論還不夠—— 一個女孩遞給我一張滿是心得的卡片,寫滿的對書中求知的感動。

「這部作品在科學之下還覆蓋一層屬於人文的感動,因為感動,所以書才會留存。
我想這也是老師您一直以來想帶給大家關於「為什麼要學國文?」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一個個沒有留名的,推動地動說的靈魂,讓我想到百年前曲水流觴後落筆的老者。
透過文字傳下的感動,在百年後的今天,因為看過,又再次跨越時空和他四目交會。
啊!文字果然是奇蹟啊!」

看到小羊卡片上寫的這段話,我很是感動

師生各自閱讀不約而同愛上同一段台詞,默契的聯想到蘭亭集序,已是難得相投的意氣。

而你為何會為這段話流淚?學生能懂。

他們懂,那正是你一直堅持在做的。

比起不斷的爭論,我更想做的,是回歸每一堂課,將感動用各種方式,用大量資料、戲劇、動漫、音樂,各種閃爍著感性與理性的思辨,形成「美」的瞬間,在課堂中傳遞。

爭辯疾呼固然有其意義,但我更想要另一種細水長流的驗證。


這輩子沒有文學,當然不會怎樣,這東西又不是陽光空氣水。

這世界美好的東西也很多,取捨萬殊,靜躁不同,我也不認為非文學不可。

但這就是我的世界,一個無可救藥的文字愛好者。


只要還有國文課,我就想讓這些發著光的東西漫天飛行;如果失去了教室,就換別的方式驗證。畢竟當他成為一種信念,生活無處不可見其光芒。

但如果在某個時刻,你會突然被文字所打動,或是被我的分享共情,

恭喜你,這就是文字的奇蹟。

#地真的很好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的沙龍
871會員
73內容數
古文讀起來霧煞煞,但說到底依舊是人類的那些事,用看戲的方式打開古文,發現他們的悲歡離合其實就是一場場精采大戲。
2025/05/31
端午節,追憶屈原與李材韓:他們為何選擇「乾淨」而痛苦?本文探討屈原的愛國情操與悲劇命運,並與韓劇《信號》中的李材韓角色相互對比,反思在不公義的社會中,堅持原則的代價與掙扎。
Thumbnail
2025/05/31
端午節,追憶屈原與李材韓:他們為何選擇「乾淨」而痛苦?本文探討屈原的愛國情操與悲劇命運,並與韓劇《信號》中的李材韓角色相互對比,反思在不公義的社會中,堅持原則的代價與掙扎。
Thumbnail
2025/03/25
這本《第二堂人生國文課》,我不再只用影劇漫畫結合。我們用課文看社會議題,看人性,更要看每一次人生關卡,自我的抉擇。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Thumbnail
2025/03/25
這本《第二堂人生國文課》,我不再只用影劇漫畫結合。我們用課文看社會議題,看人性,更要看每一次人生關卡,自我的抉擇。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Thumbnail
2025/03/05
我很喜歡朱自清的〈背影〉,因為他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 朱自清在這篇文章中,有好幾處模糊淡筆,交代的不清不楚:「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 為什麼兩年未見?朱自清並未寫出。因為那可能是他說不出的痛。
Thumbnail
2025/03/05
我很喜歡朱自清的〈背影〉,因為他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 朱自清在這篇文章中,有好幾處模糊淡筆,交代的不清不楚:「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 為什麼兩年未見?朱自清並未寫出。因為那可能是他說不出的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就服乙級超神記憶攻略」已經連續出了四本書,累積讀者早就超過三、四千人。每梯次成績公佈後總是會收到不同學生的報喜,有人及格後哭了,有人寫乾了12隻筆,有人只是借了我的書來唸,有人第一次報名只是要考個經驗,沒想到一次及格嚇壞老闆。同學們的留言寫下「有點相見恨晚 幸好有遇見」
Thumbnail
「就服乙級超神記憶攻略」已經連續出了四本書,累積讀者早就超過三、四千人。每梯次成績公佈後總是會收到不同學生的報喜,有人及格後哭了,有人寫乾了12隻筆,有人只是借了我的書來唸,有人第一次報名只是要考個經驗,沒想到一次及格嚇壞老闆。同學們的留言寫下「有點相見恨晚 幸好有遇見」
Thumbnail
從小我就喜歡寫作。 在我有記憶以來,寫文章是獲得成就感的方式。當時一般人到四年級文章才有機會被選中,但三年級起我就是常勝軍,幾乎每期的校刊都有我的文章。國中的時候周六仍需上半天課,下午班級請了作文老師來上課,每堂課的一開始老師都會念優秀的作品,每一次都會有我,老師在台上朗讀著我的文字,說明這篇文章
Thumbnail
從小我就喜歡寫作。 在我有記憶以來,寫文章是獲得成就感的方式。當時一般人到四年級文章才有機會被選中,但三年級起我就是常勝軍,幾乎每期的校刊都有我的文章。國中的時候周六仍需上半天課,下午班級請了作文老師來上課,每堂課的一開始老師都會念優秀的作品,每一次都會有我,老師在台上朗讀著我的文字,說明這篇文章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 契機是... 我被自己非常喜歡的中文系老師稱讚了!
Thumbnail
▋ 契機是... 我被自己非常喜歡的中文系老師稱讚了!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英文並不算好,但常常給人一種外語流暢的既定印象。想想,得歸功於大學英文必修課教授的薰陶。 當時,她有一個莫名的堅持,每堂的課後作業,都是抄寫一段發派下來的文章。除了抄寫,還外加複誦,期中考的成績,80%的分數,來自於文章抄寫的確實性、以及複誦錄音檔的完成度。
Thumbnail
我的英文並不算好,但常常給人一種外語流暢的既定印象。想想,得歸功於大學英文必修課教授的薰陶。 當時,她有一個莫名的堅持,每堂的課後作業,都是抄寫一段發派下來的文章。除了抄寫,還外加複誦,期中考的成績,80%的分數,來自於文章抄寫的確實性、以及複誦錄音檔的完成度。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就很喜歡中文這套語言,因為我很喜歡中文蘊含的文化特點與意境表達。 可是我中學的中文科成績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中三那年甚至落入到中文輔導班。我當時實在心灰意冷,感嘆滿腔的熱誠都只是我一廂情願。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就很喜歡中文這套語言,因為我很喜歡中文蘊含的文化特點與意境表達。 可是我中學的中文科成績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中三那年甚至落入到中文輔導班。我當時實在心灰意冷,感嘆滿腔的熱誠都只是我一廂情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