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開始害怕做決定的?
也許是小時候,選錯了一次,被責備「你看,我就說不該選這個」。
也許是長大後,一次錯誤的判斷讓你付出了代價,從此不敢再相信自己。
你開始覺得,不做決定就不會犯錯。
面對任何選擇,你都要先問一圈人的意見。
「你覺得我應該選哪個?」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大家都怎麼想?」
你把這叫做謹慎,叫做集思廣益,叫做民主決策。
其實你只是想要有人幫你承擔責任。
如果選對了,是你英明;如果選錯了,是別人建議的。
同樣的,面對需要開始的事情,你總是在等。
等到靈感來了再寫,等到準備好了再開始,等到時機對了再行動。
你說這叫追求完美,叫做厚積薄發,叫做謀定後動。
其實你只是害怕開始後發現自己不夠好。
你寧願活在「我還沒開始,所以還有無限可能」的幻覺裡,也不願意面對「我開始了,但可能做不好」的現實。
你有一堆想做的事情,但都停留在計劃階段。
你有很多想法,但都擱在「等有時間再說」的清單裡。
你列了無數個目標,但從來沒有真正執行過。
你告訴自己,等下個月、等下個季度、等條件更成熟一點。
但你心裡很清楚,永遠不會有完美的時機。
永遠不會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永遠不會有零風險的選擇。
你用拖延和逃避,換來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只要不選擇,就不會選錯。
只要不開始,就不會失敗。
只要不行動,就不會被批評。
但同時,你也不會成功,不會進步,不會得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你活在一個永恆的暫停鍵裡,看著別人的人生在播放,而你的人生還在緩衝。
最諷刺的是,你以為自己在避免犯錯,其實你已經犯了最大的錯:
你選擇了不選擇。
你決定了不決定。
這本身就是一個選擇,一個決定,而且往往是最糟糕的那一個。
因為當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生活會替你做決定。
而生活替你做的決定,通常不是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