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寫在基因裡
在遠古時代,人類必須狩獵、採食、躲避敵人、抵抗天災等,以確保生命的安全及繁衍無虞。要完成這些事情,必須時時提高警覺,隨時處於備戰狀態,這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進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這些生理上的自然反應,幫助人類快速做出行動。
所以焦慮其實是演化後的一部分。但在現今的社會裡,由於快速的步調、龐大的生活壓力等因素,“焦慮”這件攸關生存的機制,早已經被過度啟動,讓人類受苦。
♠️不分年齡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幾個月大的嬰兒,一旦要和照顧者分離,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症,出現哭鬧、焦躁不安、依賴等情緒 ;求學階段的孩子對於學業、同儕、甚至外貌,出現了屬於青少年的焦慮 ; 成年到中老年的階段,雖是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追求,但在無止境的焦慮裡,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總是擔心未來、擔心那件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事情。
因為擔憂、也因為害怕,人們總是拿著好大一把放大鏡,盯著自己、盯著伴侶、盯著孩子、盯著任何人。我們深怕做錯,也害怕錯過。時常忍不住把自己放在社會眼光裡衡量比劃,好像那裡有標準答案。
- 要不要買房子?現在不買會不會錯過?
- 要不要生孩子?現在不生會不會後悔?
- 有沒有入錯行?現在轉職來的及嗎?
- 有沒有嫁錯郎?要不要繼續持續這段關係?
想著想著,還要不忘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只有這樣了嗎?
💊一條中山高的安眠藥
我們這麼努力、這麼拚命,明明只有十分的力氣卻做著二十分的事情。還沒有找到上面問題的答案,卻先找到了失眠跟壓力,以及無止境的不安感。
不安帶來焦慮,焦慮帶來失眠跟恐懼。一個可怕的統計數字:2021年健保申報安眠藥用量為4.35億顆,2022年增加至4.61億顆,2023年為4.77顆,三年以來成長一成。如果從基隆開始排的話,就是整整一條中山高速公路的長度!
(註:使用安眠藥的原因很多,也有因為疾病的因素使用,所以這裡不談正相關,只是想表達身心健康的重要)
每一個人都知道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關係密不可分,但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勢必得學著面對巨大的焦慮跟排山倒海的壓力。
至於要怎麼做,每一個人的答案不會一樣,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世界。
🧸焦慮解方:先問問自己吧
下了一個很像廢話的標題,但這其實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年輕時人生多磨難,導致我很早就想從不同的領域中理解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因此迷上紫微斗數跟星盤; 再更大一點的時候研究人類圖,最近則是覺得八字很有趣。
我沒有要怪力亂神請放心,也沒有要推薦哪一個比較準。我從這麼多的面向中得到最寶貴的,並不是流年、不是未來走向、也不是去哪裡、更不是做什麼比較好---而是,我真真實實地明白,原來我就是『那個樣子』,然後接納自己。
接納了自己以後,你就會知道,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那些強壓在你身上的世俗價值觀,只要你不願意,你就可以勇敢的脫掉。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彎彎繞繞、不斷找尋的過程。沒有人能給出所謂正確的答案,因為這些答案都是『別人的人生』,不是你的,唯有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決定,才能停止過度且不必要的焦慮。
買不買房、生不生子、要不要轉職、要不要繼續這段關係、甚至是人生的意義,這些焦慮的最佳解方,都源自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