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感,其實是一種本能:接納自己是解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焦慮寫在基因裡

在遠古時代,人類必須狩獵、採食、躲避敵人、抵抗天災等,以確保生命的安全及繁衍無虞。要完成這些事情,必須時時提高警覺,隨時處於備戰狀態,這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進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這些生理上的自然反應,幫助人類快速做出行動。

所以焦慮其實是演化後的一部分。但在現今的社會裡,由於快速的步調、龐大的生活壓力等因素,“焦慮”這件攸關生存的機制,早已經被過度啟動,讓人類受苦。


♠️不分年齡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幾個月大的嬰兒,一旦要和照顧者分離,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症,出現哭鬧、焦躁不安、依賴等情緒 ;求學階段的孩子對於學業、同儕、甚至外貌,出現了屬於青少年的焦慮 ; 成年到中老年的階段,雖是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追求,但在無止境的焦慮裡,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總是擔心未來、擔心那件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事情。

因為擔憂、也因為害怕,人們總是拿著好大一把放大鏡,盯著自己、盯著伴侶、盯著孩子、盯著任何人。我們深怕做錯,也害怕錯過。時常忍不住把自己放在社會眼光裡衡量比劃,好像那裡有標準答案

  • 要不要買房子?現在不買會不會錯過?
  • 要不要生孩子?現在不生會不會後悔?
  • 有沒有入錯行?現在轉職來的及嗎?
  • 有沒有嫁錯郎?要不要繼續持續這段關係?

想著想著,還要不忘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只有這樣了嗎?


💊一條中山高的安眠藥

我們這麼努力、這麼拚命,明明只有十分的力氣卻做著二十分的事情。還沒有找到上面問題的答案,卻先找到了失眠跟壓力,以及無止境的不安感。

不安帶來焦慮,焦慮帶來失眠跟恐懼。一個可怕的統計數字:2021年健保申報安眠藥用量為4.35億顆,2022年增加至4.61億顆,2023年為4.77顆,三年以來成長一成。如果從基隆開始排的話,就是整整一條中山高速公路的長度!

(註:使用安眠藥的原因很多,也有因為疾病的因素使用,所以這裡不談正相關,只是想表達身心健康的重要)

每一個人都知道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關係密不可分,但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勢必得學著面對巨大的焦慮跟排山倒海的壓力。

至於要怎麼做,每一個人的答案不會一樣,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世界。


🧸焦慮解方:先問問自己吧

下了一個很像廢話的標題,但這其實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年輕時人生多磨難,導致我很早就想從不同的領域中理解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因此迷上紫微斗數跟星盤; 再更大一點的時候研究人類圖,最近則是覺得八字很有趣。

我沒有要怪力亂神請放心,也沒有要推薦哪一個比較準。我從這麼多的面向中得到最寶貴的,並不是流年、不是未來走向、也不是去哪裡、更不是做什麼比較好---而是,我真真實實地明白,原來我就是『那個樣子』,然後接納自己。

接納了自己以後,你就會知道,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那些強壓在你身上的世俗價值觀,只要你不願意,你就可以勇敢的脫掉。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彎彎繞繞、不斷找尋的過程。沒有人能給出所謂正確的答案,因為這些答案都是『別人的人生』,不是你的,唯有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決定,才能停止過度且不必要的焦慮。


買不買房、生不生子、要不要轉職、要不要繼續這段關係、甚至是人生的意義,這些焦慮的最佳解方,都源自於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橋下說書人ChiChi的沙龍
13會員
21內容數
🌹寫散文跟小說,也寫萬家燈火的故事 🌹說書人愛旅行,有旅遊見聞跟行程規劃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讚或留言讓我認識你:) {每週二、五更新,歡迎光臨}
2025/08/26
在寵物界有句話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在我們家完全不適用。奶茶最愛的,是跟牠同性別的爸爸,而我充其量,就是個餵飯的..
Thumbnail
2025/08/26
在寵物界有句話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在我們家完全不適用。奶茶最愛的,是跟牠同性別的爸爸,而我充其量,就是個餵飯的..
Thumbnail
2025/08/15
這些委屈,早已深埋在身體裡,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等待引爆。人的身體跟心理,總會有不能承受的最大重量。當超過時,會像降雨一樣,會有個力量擋也擋不住地衝了出來。對於這個現象有一個很宗教、很占星的形容,叫做『業力引爆』...
Thumbnail
2025/08/15
這些委屈,早已深埋在身體裡,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等待引爆。人的身體跟心理,總會有不能承受的最大重量。當超過時,會像降雨一樣,會有個力量擋也擋不住地衝了出來。對於這個現象有一個很宗教、很占星的形容,叫做『業力引爆』...
Thumbnail
2025/08/05
在這個影音盛行的時代,閱讀與寫作日漸式微,在這股抵擋不住的洪流之下,是不是有屬於寫作人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8/05
在這個影音盛行的時代,閱讀與寫作日漸式微,在這股抵擋不住的洪流之下,是不是有屬於寫作人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Thumbnail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