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薩奇🐰畢業後的日子,雖然不用再每天狂寫論文。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地與曾接受我訪談的研究參與者聯繫,寄送感謝小卡與小禮物。這是蠻有趣的過程,但也比想像的累耶哈哈哈!不幸的是,在前老闆指導下所收的問卷與訪談資料都不能用,對於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無法一一感謝,也不太能完整說明我的情況,讓我很是抱歉。我身上所發生的總總,皆可以說明指導教授對於一個學生的影響與重要性,所以在關鍵時刻要做出選擇時,絕對不可以隨意亂找老師啊!
延續上次的內容,這週的文章要分享的內容是我詢問身邊五位朋友,他們在就讀碩士時,選擇指導教授時的考量,以及薩奇的小建議。我統整了他們的回答,可以分為三個面向:教授的研究、教授的指導風格,以及教授的個性。
一、教授的研究
這個面向中,大家在意的是教授的研究領域,以及教授擁有的學術資源。其中,最多人在意的是「教授的研究領域」,與自己想做的有沒有契合(n=4)。朋友B、C一開始要找老師時,重視的是老師目前在做的研究,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朋友D現在是一位博士生,在碩士時期她就有想要做的論文主題,所以只鎖定可以指導她的教授,作為選擇教授的最高準則。然而在找老師著作來看的時候,在國外讀碩的朋友A,建議可以找老師近幾年的發表的著作來看,看自己有沒有興趣,並確認是否是有影響力的研究。第二多人在意的是「教授擁有的學術資源」,能否對自己的未來有所幫助(n=3)。朋友D提及她在選擇碩士指導教授時,會看老師的資源有無符合日後她要繼續讀博的規劃。如果資源有符合的話,她就會去當老師的研究助理,讓老師知道她可以協助很多研究事物,以此增加自己的經驗。朋友E則說她會看老師有無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入研究,或是有無認識相關領域的朋友。朋友A特別提到,如果是未來要繼續讀博的人,老師是你想讀的領域的佼佼者,也經常和國際學者合作出版papers,在研究方面就是完美的人選!
二、教授的指導風格
此方面,最多人重視「教授會花時間與學生討論論文,並且尊重且聆聽學生的意見(n=3)」。朋友B、E提到老師能溝通,不會總是以自己的意見為主、會傾聽學生意見,並給予回應是很重要的。朋友B以前meeting的時候,會與老師輪流說話,不會只有老師一人狂講。而且老師會抱持學生的主題,學生自身要比較了解,然後聆聽學生的想法。朋友C則是很在意與老師meeting頻率高不高。她在衝刺論文的時候,一週會跟老師meeting兩到三次。
有兩位朋友重視「老師有無穩定送學生畢業,不拖延學生的人生規劃」。朋友C會觀察老師的研究室中,老師會不會穩定放人。因為朋友C在畢業後有一系列實習、考試的規劃,所以準時畢業是她的首要需求。朋友E則是重視老師願意給學生畢業的承諾。
三、教授的個性
關於教授的個性,每個人在意的點都不太一樣,不過朋友A、C跟我強調打聽的重要性!朋友A說到打聽是為了要確保教授會適時給予指導,避免不合理要求。朋友E希望教授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穩定情緒、懂得尊重學生與任何人且不自視甚高。朋友C提到很兇、個性古怪,或擋人財路的老師是她絕對會避開的。
整體而言,曾經就讀過碩士朋友們在意教授的專業領域,與自己想做的有契合,並希望教授擁有的學術資源能助於個人未來的發展。在指導風格的部分,能有一位願意傾聽並尊重學生,不會耽誤學生未來規劃的教授是很重要的。最後,教授的個性部分,每人在意的點都不同。但可以知道的是,一定要向教授的學生打聽,確保研究室的真實面貌是你可以接受的。
四、薩奇的小提醒
教授的學術才能固然重要,但也別忘記考量教授的個性。若是非常古怪,即便她的研究能力很好,paper寫超級多,但也可能會把你搞得很慘,所以請慎重考慮這部分!
謝謝大家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在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