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不過1年」到延長存活期3倍:腦膠質瘤治療的新篇章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人類最早的腦病治療嘗試】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嘗試對腦部進行手術——「頭骨鑽孔術」(trepanation)。考古證據顯示,古人會透過鑽孔緩解頭痛、顱內壓升高、癲癇甚至顱腦外傷帶來的症狀。 然而,隨著醫學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些症狀可能來自腦部惡性腫瘤。當時被稱為「腦癌」的疾病,往往在診斷後不久就奪走患者性命。

如今我們知道,大部分惡性腦瘤屬於 腦膠質瘤(glioma),這是一種起源於腦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約佔所有腦癌的 80%。它具有高復發率與高致殘率,手術後仍容易惡化,因此被視為最棘手的癌症之一。

raw-image

【19世紀的開端:病理與手術的突破】

19世紀中葉,病理學之父 魯道夫·維爾肖(Rudolf Virchow) 首次提出「神經膠質瘤」的概念。1884年,英國外科醫生 Rickman Godlee 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腦膠質瘤切除手術。雖然患者最初康復,但因手術後的感染與併發症,不到一個月便去世。

這些探索揭開了腦瘤治療的序幕,也促使外科、顱內壓管理技術逐步進步。到了19世紀末,腦部手術的早期死亡率已由 50% 降至 6%,為現代神經外科奠基。

20世紀以後,科學家逐步建立腦膠質瘤的分類系統。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79年推出第一版分類,迄今已更新至第五版:

  • I級膠質瘤:多為良性,可透過手術完全切除。
  • II、III級膠質瘤:具侵襲性,容易惡化為高級別腫瘤。
  • IV級膠質母細胞瘤(GBM):最惡性,患者中位存活期往往僅 12~15 個月。

【放療與化療的引入:延長存活的第一步】

1950年代,放射治療開始被應用於膠質瘤,存活期比單純手術提升了一倍。 然而,即使採用積極的手術合併放化療,高級別腦膠質瘤患者的存活期仍不到1年,一直到1980年代,突破才逐漸出現。


Temozolomide:打破僵局的「第一代明星藥」】

1980年代,英國阿斯頓大學 Malcolm Stevens 教授 團隊開發出新型化療藥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

特點:

  • 可口服,吸收快
  • 能穿透血腦屏障(這對治療腦部疾病非常關鍵)
  • 藥物結構穩定,副作用相對可控

1999年,基於臨床數據,歐盟與FDA先後批准替莫唑胺上市。到了2005年,放療合併替莫唑胺 成為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的標準治療,中位存活期提升至 14.6 個月;腫瘤切除徹底的患者甚至可達 18.3 個月。這一里程碑,正式開啟了「替莫唑胺時代」。


【標靶療法:多路徑嘗試的探索】

進入21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進展,科學家開始針對腫瘤特定基因突變與訊號通路開發標靶藥物。

🔹 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 Avastin)

作用於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2009年獲FDA加速批准用於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是第一款獲批的膠質瘤標靶藥。


🔹 依維莫司(Everolimus, Afinitor)

抑制 mTOR 訊號通路,2010年獲FDA批准用於結節性硬化症相關腫瘤,也成為部分腦腫瘤的潛在選擇。


🔹 BRAF 突變靶向藥

在部分低度膠質瘤中,BRAF V600E 突變可透過 達拉非尼(dabrafenib)+ 曲美替尼(trametinib) 聯合療法治療,近年更被批准擴展至兒童低度膠質瘤。


【專屬標靶新藥的誕生:真正的「腦癌藥物」】

過去十年,隨著基因檢測普及,科學家發現多個與腦膠質瘤高度相關的突變,並開發出專屬靶向藥:

IDH 突變抑制劑 – Vorasidenib(Voranigo)

2024年獲FDA批准,適用於攜帶 IDH1/2 突變的 II 級膠質瘤患者。臨床數據顯示,患者病情穩定時間可長達 2 年以上,是25年來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H3 K27M 突變抑制劑 – Dordaviprone(Modeyso)

2025年8月獲FDA批准,用於治療攜帶 H3 K27M 突變的瀰漫性中線膠質瘤患者。這是首個針對該突變的全身性療法。


這兩款藥物為膠質瘤患者帶來了「基因分型專屬治療」,也被視為精準醫療的重要里程碑。


【新興療法:從病毒到放射性藥物】

除了標靶藥物,其他新型療法也在崛起:

🔹 溶瘤病毒療法 Teserpaturev(日本核准)

透過病毒選擇性感染並殺死腫瘤細胞。


🔹 MET 抑制劑 伯瑞替尼(中國核准)

針對腦膠質瘤相關的 MET 基因異常。


🔹 放射性偶聯藥物 TLX101

由 Telix Pharmaceuticals 開發,結合放射性同位素碘-131與 LAT-1 蛋白靶點。臨床試驗顯示,復發性高級別膠質瘤患者的中位存活期可延長至 32.2 個月,接近傳統治療的三倍。


【距離「治癒」還有多遠?】

目前,FDA已批准至少 8 款與腦膠質瘤相關的療法,多數為標靶藥物。但挑戰依然巨大:

  • 腦膠質瘤高度異質性,突變多樣,治療需個體化。
  • 血腦屏障限制了藥物進入腦部,降低了療效。
  • 腫瘤復發率高,仍缺乏長效、根治性方案。

然而,近400款新療法正在全球臨床試驗中,包括小分子、免疫療法、放射性藥物、合成致死策略等。這意味著,在未來10年,腦癌治療可能會迎來更多突破。


【總結】

過去從「活不過1年」到今天存活期延長3倍,腦膠質瘤治療已經取得了跨時代的進展。 儘管「治癒」仍是遠大目標,但隨著標靶藥物、基因治療、放射性偶聯藥物與免疫療法的湧現,這場與腦癌的戰爭正在被改寫。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藥時事 Drugnews
168會員
175內容數
歡迎加入 100+ 醫藥菁英圈 在這邊我們分享最深度的醫藥行業 投資分析 以及我們對未來醫藥行業的看法
藥時事 Drugnews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GLP-1 爭奪百億美元 MASH 新大陸的號角,由 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Novo Nordisk)正式吹響。 8月17日,Semaglutide 正式獲得 FDA 核准,用於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Thumbnail
2025/08/26
GLP-1 爭奪百億美元 MASH 新大陸的號角,由 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Novo Nordisk)正式吹響。 8月17日,Semaglutide 正式獲得 FDA 核准,用於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Thumbnail
2025/08/26
【為什麼這題重要】 很多人把夜間咖啡當成「提神救命水」,但最新 iScience 研究指出:晚上攝取咖啡因,會在果蠅模型中削弱「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導致更衝動的運動行為,且雌性比雄性更敏感。這個效應與單純的睡眠不足不同,牽涉多巴胺路徑與晝夜節律,定位在蘑菇體(mus
Thumbnail
2025/08/26
【為什麼這題重要】 很多人把夜間咖啡當成「提神救命水」,但最新 iScience 研究指出:晚上攝取咖啡因,會在果蠅模型中削弱「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導致更衝動的運動行為,且雌性比雄性更敏感。這個效應與單純的睡眠不足不同,牽涉多巴胺路徑與晝夜節律,定位在蘑菇體(mus
Thumbnail
2025/08/26
【血液裡的隱藏訊號:ctDNA 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有細胞更新,也會有細胞自然死亡。當細胞死亡或破裂,內部的 DNA 片段 就會釋放到血液中,這些稱為 循環游離 DNA(cfDNA)。 🔹 如果這些 DNA 來自癌細胞,就被稱為 循環腫瘤 DNA(ctDNA)。 📊 ctDNA 是
Thumbnail
2025/08/26
【血液裡的隱藏訊號:ctDNA 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有細胞更新,也會有細胞自然死亡。當細胞死亡或破裂,內部的 DNA 片段 就會釋放到血液中,這些稱為 循環游離 DNA(cfDNA)。 🔹 如果這些 DNA 來自癌細胞,就被稱為 循環腫瘤 DNA(ctDNA)。 📊 ctDNA 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他娓娓道出,由於創造金錢的導向,使整個醫療系統走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生態,仰賴手術、創造醫療表面上的需求,而不去幫助病人根本解決的問題,相反的,真正能療癒的「飲食、運動和壓力管理」等生活因子對於患者的康復遠比手術更有效,這些因與果構成不好的循環。
Thumbnail
他娓娓道出,由於創造金錢的導向,使整個醫療系統走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生態,仰賴手術、創造醫療表面上的需求,而不去幫助病人根本解決的問題,相反的,真正能療癒的「飲食、運動和壓力管理」等生活因子對於患者的康復遠比手術更有效,這些因與果構成不好的循環。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腦下垂體腫瘤說:「以前我只是個小細胞,慢慢吸收毒素擴大為毒瘤。我一直想為身體做點什麼,然而我覺得犧牲自己成就整體是很美的,所以我決定這麼做」、「毒素比我想的更多更麻煩,沒辦法只好繼續做下去」、「原本我吸收毒素後,是可以快速的分解、釋放掉毒素的,但現在的我已
Thumbnail
腦下垂體腫瘤說:「以前我只是個小細胞,慢慢吸收毒素擴大為毒瘤。我一直想為身體做點什麼,然而我覺得犧牲自己成就整體是很美的,所以我決定這麼做」、「毒素比我想的更多更麻煩,沒辦法只好繼續做下去」、「原本我吸收毒素後,是可以快速的分解、釋放掉毒素的,但現在的我已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I: 小膠的背叛 一文, 補充新圖冊。近期科學認定的長新冠腦霧罪魁禍首是突觸被破壞、被過度修剪。而這柄剪刀...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I: 小膠的背叛 一文, 補充新圖冊。近期科學認定的長新冠腦霧罪魁禍首是突觸被破壞、被過度修剪。而這柄剪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