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小聰明」當作真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


很多人都以為,懂得鑽漏洞、耍心機就是聰明。這類人總能佔到一時的便宜,但長遠來看,卻是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別人對你的信任與尊重。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下德」,表面上沒失去什麼,實際上卻失去了更深層的德性。


真正的智慧是「上德」,看似不刻意表現德性,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這種人不會為了得到什麼而去做善事,而是因為內心本來就充滿了善意。他們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反而因為不計較,得到了更多的回報。這份回報可能不是金錢,而是內心的踏實與平安。


譬如:

工作中,有人為了搶功,故意隱瞞資訊,讓同事出錯。雖然他一時得逞,但最終大家都會發現他的小動作,從此對他敬而遠之。而另一個同事,總是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默默協助大家。雖然他不求回報,但當團隊遇到困難時,大家都會第一個想到他,因為他的人品和德性,已經成為大家心中最可靠的後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ead T的沙龍
0會員
51內容數
bread 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我們習慣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像是手機裡滿滿的APP、衣櫥裡塞不下的衣服、銀行帳戶裡不斷增加的數字。但《道德經》卻說,有形的東西固然能帶來便利,但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往往是那些「無形」的東西。
Thumbnail
2025/08/24
我們習慣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像是手機裡滿滿的APP、衣櫥裡塞不下的衣服、銀行帳戶裡不斷增加的數字。但《道德經》卻說,有形的東西固然能帶來便利,但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往往是那些「無形」的東西。
Thumbnail
2025/08/23
從古至今,人們總愛比較。小時候比成績,長大比工作、比薪水、比房子。我們似乎總是在追逐別人的標準,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卻忘了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8/23
從古至今,人們總愛比較。小時候比成績,長大比工作、比薪水、比房子。我們似乎總是在追逐別人的標準,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卻忘了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8/22
有些人走進一個房間,不用說話,就能感覺到他的存在感。這不是因為他長得特別好看,或是穿得特別時髦,而是他散發出的那種「氣場」。這種氣場,其實就是內在的氣度。心胸寬廣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他們活得輕鬆自在,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自然會吸引人。
Thumbnail
2025/08/22
有些人走進一個房間,不用說話,就能感覺到他的存在感。這不是因為他長得特別好看,或是穿得特別時髦,而是他散發出的那種「氣場」。這種氣場,其實就是內在的氣度。心胸寬廣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他們活得輕鬆自在,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自然會吸引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 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 ‭17‬:‭10‬ 智慧的其中一個方面,是受教的態度。得著生命的教訓,往往是透過不舒服的過程。 誰喜歡受責備呢?但聖經提醒我們,只有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會認為責備有益處。愚昧人,即便是用責打來教訓,也無法使他悔改。
Thumbnail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 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 ‭17‬:‭10‬ 智慧的其中一個方面,是受教的態度。得著生命的教訓,往往是透過不舒服的過程。 誰喜歡受責備呢?但聖經提醒我們,只有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會認為責備有益處。愚昧人,即便是用責打來教訓,也無法使他悔改。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聰明是知道,愚蠢是不知道。但你兩個都不是,你是那個智慧的——你不知道自己知道,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
Thumbnail
聰明是知道,愚蠢是不知道。但你兩個都不是,你是那個智慧的——你不知道自己知道,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
Thumbnail
有一些人,私心比較淡薄,容易因為善知識一句好話深覺有理,便義無反顧的去做。也有一些人,私心比較重,善知識的一句話並不能影響他什麼,也不能使他心開意解,反而覺得對方有些雞婆多管閒事。 這便是心念的不同,念頭習慣往善的方向思考,就能百福叢生,就算是惡人故意咀咒,也不覺得是咀咒,反而感謝對方提醒自己
Thumbnail
有一些人,私心比較淡薄,容易因為善知識一句好話深覺有理,便義無反顧的去做。也有一些人,私心比較重,善知識的一句話並不能影響他什麼,也不能使他心開意解,反而覺得對方有些雞婆多管閒事。 這便是心念的不同,念頭習慣往善的方向思考,就能百福叢生,就算是惡人故意咀咒,也不覺得是咀咒,反而感謝對方提醒自己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