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鬘-虛空淨王本生第七十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佛陀在成佛之前,無數劫中不斷行菩薩道,以無畏布施與大悲誓願,成就無上菩提。《虛空淨王本生》即是其中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展現菩薩為眾生捨身命財,乃至國土、妻子、肢體的究竟大悲行。

菩薩布施

菩薩布施


大士們修無上菩提行時,會忽略自己的一切利益、發願利他並佈施無盡。

據說,往昔佛陀為菩薩時,曾在「善等蓋」劫投胎為「盧婆羅國」的轉輪聖王「虛空淨」。

讚曰:王滅帝釋敵,修無量大力,
增上身圓德,侯臣皆恭謹,
臣服行王法,心隨十善道,
王所御臣民,實為有福人。

但是,盧婆羅國的百姓們大多貪婪不已,虛空淨王為了滿足他們、便時常打開寶庫,將庫藏的各種珍寶賜予他們。

使國中的貧民與乞丐都擁有金、銀、琉璃、頗梨、錢貨、青琉璃珠、大青琉璃、火珠摩尼等等各種無盡的珠寶。

某日,虛空淨王詢問大臣:「如是珍寶從何處生?」大臣回答:「是諸龍王之所示現,雖有此寶惟供聖王,不能廣及如是乞者。」虛空淨王便立刻發願:

「若我未來於五濁中厚重煩惱人壽百歲,必定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願成就得己利者。作大龍王示現種種珍寶之藏,於此選擇諸惡世界,在在處處四天下中,於一一天下七返受身。

「一一身中示現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等珍寶之藏,一一寶藏縱廣正等一千由旬,各各充滿種種珍寶,如上所說給施眾生。如我在此一世界中精勤用意,如是次第遍十方如恒河沙等五濁惡世無佛國土,於一一佛土一一天下,七返受身。」

他發誓之後,空中突然出現千萬億天神,並撒下各種花瓣之雨讚嘆:「善哉善哉一切布施,汝今已得如心所願。」天人們的讚嘆被當時許多世人聽到。

他們心想:「天人都稱讚我們的國王為『一切施』,我們應向大王乞討難以布施的貴重之物:倘若他能布施一切、才當得起『一切施』這個名字。」

某些人便來向虛空淨王乞討王子和王妃,作為僕人,結果虛空淨王毫不猶豫地割捨了愛子、王妃和各種珠寶首飾給來乞者。

嗣後,有一位名叫青光明的外道徒想得到王權,便來乞求虛空淨王:「大王若是一切施者,唯願施我此閻浮提。」結果虛空淨王非常喜悅,他親自為青光明灌頂、扶持他繼位統御天下,並發誓:

「如我以此閻浮提施,是因緣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是閻浮提所有人民,皆當承順奉敬此人以為王者。復令此人壽命無量作轉輪王,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與授記一生當得補佛之處。」

嗣後,又有一位「盧志」婆羅門來向虛空淨王乞討雙足,虛空淨王毫不猶豫地斬斷雙足贈送給對方,然後慈悲發誓:「願我來世具足當得無上戒足!」

然後,又有位有位「牙」婆羅門來向虛空淨王乞索雙眼,大王也即刻挑去雙眼送給對方,然後發願:「願我來世當得具足無上五眼!」

不久後,又來了一位「淨堅牢」婆羅門來向虛空淨王乞求雙耳,大王也即刻佈施割下雙耳佈施,並發願:「願我來世當得具足無上智耳!」

虛空淨菩薩因上述的佈施事蹟名揚天下之際,有一位「想」外道徒來向虛空淨王乞求生殖器,大王滿足他的願望後發願:「願我來世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馬藏相。」

不久後,又有一位「蜜味」婆羅門來向虛空淨王乞討雙手,大王便用右手斬斷左手後、要求對方再割掉自己的右手,最後喜悅地發願:「願我來世具足當得無上信手!」

讚曰:王斷身蓮海,肢體諸蓮葉,

諸根花蕊等,慈海浪所漂,

流出紅檀血,波濤無間斷,

割身雖極痛,大智能堪忍,

勇降慈悲河,苦痛懼逃離。

慈弓拉施箭,精進力促使,

射擊魔王心,痛苦剎那滅。

虛空淨菩薩如此毫不吝嗇地布施社稷和自己的身體,最後只剩下殘軀,但鄰國的王臣百姓都對他的行為毫無同理和讚嘆,反而口耳相傳:

「咄哉愚人!如何自割身體支節?令諸自在一旦衰滅,其餘肉摶復何所直?」然後就將他的殘軀丟到郊外的墓園。

虛空淨菩薩殘軀散發出的血腥味,引來許多蒼蠅、野狗、狐貍、烏鴉、禿鷹等,牠們啃食著虛空淨菩薩的身體時,菩薩心想:「如我捨於一切自在及諸支節,乃至一念不生瞋恚、及悔恨心。

「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當令此身作大肉山。有諸飲血噉肉眾生,悉來至此隨意飲噉。」

菩薩的願力,讓自己的殘軀瞬間變成一座大肉山,流出的血則變成如恆河一般流之不盡的大河,滿足所有來飲血食肉的動物。

他如此佈施己身長達一千年,讓所有善神驚訝不已,虛空淨菩薩用上述的各種方式,引導無量生靈真實地走上三乘之道。

為什麼要介紹這個本生?這是為了彰顯菩薩的大慈悲願和大佈施力無量無邊,故佛陀功德值得讚譽,讀者更應發起信心。

菩薩本生鬘之虛空淨王本生第七十九終



故事重點整理

  1. 虛空淨王 —— 前世佛陀化身,轉輪聖王。
  2. 無盡布施 —— 為滿足百姓,打開寶庫,散施無量珍寶。
  3. 超越凡情 —— 不僅布施財寶,更布施王位、王妃、子嗣,乃至自身的雙足、雙眼、雙耳、雙手與身體。
  4. 無悔無恨 —— 在被眾人誤解譏笑時,仍然不生瞋心,反而發願以殘軀化為肉山、血河,普濟眾生與野獸。
  5. 大願發起 —— 一切布施皆以願力導向佛果,發誓於未來得無上菩提,成就五眼、智耳、戒足、信手等佛德。
  6. 菩薩精神 —— 彰顯無畏與堅忍,雖痛苦,仍以慈悲化為甘露,濟度無量眾生。

結語

虛空淨王的故事告訴我們:菩薩的偉大不在於獲得什麼,而在於願意無條件「捨」──捨去財富、權位、親愛、乃至自己的身體。這種捨離不是愚行,而是以究竟慈悲與智慧為根本,將痛苦轉為眾生的利益。佛陀成就的功德,正是累世如此「無我利他」的行持所累積而成。我們讀到此故事,不僅是讚歎,更應學習在日常中實踐布施與慈悲。
-願吉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果寶寶看世界
5會員
49內容數
因一個夢的緣起,所以開始執筆創緣。 我們常看到的那誅瞬因果, 也許是沒看到的機緣匯河。 願能日日夜夜栽種諸多菩提果, 願與諸有情共乘無上正等正覺。 願生生世世永不退發心,願大家吉祥。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囑託 虛空藏菩薩,假使有人能夠讀誦、思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虛空藏菩薩要負責守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讀誦此經可以獲得各種功德利益,第一個利益是「一切財位令無損乏」,讓受持本經者不受財產的損失。佛陀知道眾生喜愛錢財,除了保護錢財不受損失,還包含未得到的錢財也可以得到。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囑託 虛空藏菩薩,假使有人能夠讀誦、思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虛空藏菩薩要負責守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讀誦此經可以獲得各種功德利益,第一個利益是「一切財位令無損乏」,讓受持本經者不受財產的損失。佛陀知道眾生喜愛錢財,除了保護錢財不受損失,還包含未得到的錢財也可以得到。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