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正職工作, 擔任生技(助理)工程師, 以台科機械學碩士畢業, 不算高的薪資, N-5/月.
但, 我就隨心而走, 希望到中小企業服務, 貢獻自己的能力.
報到後, 發現部門內, 僅剩一位學姊, 但其實她也只早我3個月報到.
這個部門的陣亡率相當高, 部門功能是NPI, 工作概述為: 承接研發專案的模治具與設備,負責新產品製程導入量產,確保新產品能穩定生產且品質符合標準。
將產品專案導入量產, 是研發部門與製造部門的夾心餅乾, 也算是翻譯機. 必須要足夠了解研發與製造部門, 同時, 知道他們所在意的點, 用他們能夠接受的話, 跟他們一起合作, 就是一座研發到製造的橋.
公司特別安排PM, RD, 製造部實習, 每個部門各實習一個月, 希望能夠了解相關利害關係人, 藉此, 提高存活率.
來到都是新人的部門, 同一時間為四個人, 我們一起要把這個部門作起來, 穩定發揮部門應有功能.
花了3年時間, 部門上軌道後, 工作穩定後, 就想要另尋出入, 我是吃飽太閒嗎? 所有不如意都會成為離開的理由, 熱情逐漸消失, 不想過著每天相同的生活.
最難忘Jane(董事長)在季會說過的一句話, 針對人資部門綁定訓練費用與服務年限的規定.
教育訓練不要綁員工的服務年限, 就算員工離開XX, 我們也是在為台灣培育人才. 令我非常感動.
最難忘的回憶, 在一間500人以上的公司, 只是小小工程師, 竟能被董事長帶至供應商授課, 協助解決端子壓接問題, 受寵若驚.
從中發現天賦:
- 善於建立系統, 流程, 規則. 能夠讓組織穩定下來.
- 承上啟下, 成為暢行無阻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