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到一家公司工作 40 天,工作之一是找出產品為什麼會壞。可以想像成「產品的醫生」,要找出它們「生病」的原因。
這家公司正在改變品牌,但現在還很依賴「人的經驗」來做事,不太用科學的方法來找原因。
產品的問題從 2021 年第三季就開始了,因為把 A 零件 換掉後,B 零件 和 C 零件 壞的機率從不到 1%,變成平均 7%。大家把這個問題叫做「B 零件破損」,並一直嘗試讓 B 零件更耐用。但 A 零件已經沒辦法換回去,所以只能在新的 A 零件條件下解決問題。
我接到任務時,其實不太有信心,因為我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可能也正因如此,我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只是單純想找出真正的原因。
我做了幾件事:
- 先搞懂產品是怎麼運作的
- 問領域專家一些問題
- 主動去維修部「實習」一週
- 計算 B 零件在這環境的安全係數
最後,我想到一個新方向:也許是 C 零件先壞掉,導致裡面的壓力改變,讓 B 零件被迫去撞 C 零件,結果 B 零件就壞了。
現在我正進行測試:把壞掉的 C 零件和正常的 B 零件裝在一起運轉,如果 B 零件又壞了,就能確定是 C 零件害的。那時我們就該改善 C 零件,而不是 B 零件。
解決困難問題時,不能一開始就急著下答案,要一步步來。我用的步驟是:
- 了解現況(去現場、觀察、問問題)
- 定義問題(先給出明確的問題描述)
- 蒐集資料(用數字量化問題)
- 想出可能原因
- 做實驗(找出因果關係)
- 實施改善
- 把經驗記下來(知識管理)
這不只是找產品的問題,其實生活上的難題,也能用這套方法一步步解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