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新手工程師的職場實戰:用科學方法解決產品故障,找出真正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剛到一家公司工作 40 天,工作之一是找出產品為什麼會壞。可以想像成「產品的醫生」,要找出它們「生病」的原因。

這家公司正在改變品牌,但現在還很依賴「人的經驗」來做事,不太用科學的方法來找原因。

產品的問題從 2021 年第三季就開始了,因為把 A 零件 換掉後,B 零件C 零件 壞的機率從不到 1%,變成平均 7%。大家把這個問題叫做「B 零件破損」,並一直嘗試讓 B 零件更耐用。但 A 零件已經沒辦法換回去,所以只能在新的 A 零件條件下解決問題。

我接到任務時,其實不太有信心,因為我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可能也正因如此,我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只是單純想找出真正的原因。

我做了幾件事:

  • 先搞懂產品是怎麼運作的
  • 問領域專家一些問題
  • 主動去維修部「實習」一週
  • 計算 B 零件在這環境的安全係數

最後,我想到一個新方向:也許是 C 零件先壞掉,導致裡面的壓力改變,讓 B 零件被迫去撞 C 零件,結果 B 零件就壞了。

現在我正進行測試:把壞掉的 C 零件和正常的 B 零件裝在一起運轉,如果 B 零件又壞了,就能確定是 C 零件害的。那時我們就該改善 C 零件,而不是 B 零件。

解決困難問題時,不能一開始就急著下答案,要一步步來。我用的步驟是:

  1. 了解現況(去現場、觀察、問問題)
  2. 定義問題(先給出明確的問題描述)
  3. 蒐集資料(用數字量化問題)
  4. 想出可能原因
  5. 做實驗(找出因果關係)
  6. 實施改善
  7. 把經驗記下來(知識管理)

這不只是找產品的問題,其實生活上的難題,也能用這套方法一步步解開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口天吳的人生大小事
0會員
10內容數
思考中
2025/07/27
一位機械系畢業生在不同產業的職涯歷程,分享在製造業從基層工程師到部門主管的經驗,以及每次轉換工作的動機與體悟,並提供求職建議。
Thumbnail
2025/07/27
一位機械系畢業生在不同產業的職涯歷程,分享在製造業從基層工程師到部門主管的經驗,以及每次轉換工作的動機與體悟,並提供求職建議。
Thumbnail
2025/01/22
這篇文章探討日本Ikigai概念與史蒂芬·柯維的「第八個習慣」中關於內在聲音的四個面向,並結合自身經驗,反思職涯規劃與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作者分享自身家庭開銷,以及在兼顧家庭與工作時,如何聆聽內在聲音,並在追求自我實現與滿足生存需求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2025/01/22
這篇文章探討日本Ikigai概念與史蒂芬·柯維的「第八個習慣」中關於內在聲音的四個面向,並結合自身經驗,反思職涯規劃與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作者分享自身家庭開銷,以及在兼顧家庭與工作時,如何聆聽內在聲音,並在追求自我實現與滿足生存需求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2025/01/14
The 12 Levers of Success 我們都有三重生活: 公眾, 私人與私密的生活. 私密生活是你心之所在, 你這一生真正的目的, 也就是你人生的終極渴望, 皆存在於此處.
Thumbnail
2025/01/14
The 12 Levers of Success 我們都有三重生活: 公眾, 私人與私密的生活. 私密生活是你心之所在, 你這一生真正的目的, 也就是你人生的終極渴望, 皆存在於此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在專利產業工作的不順適,包括工作壓力大、遇到棘手客戶以及健康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傳達了對於工作的壓力情況,以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期許和新嘗試。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在專利產業工作的不順適,包括工作壓力大、遇到棘手客戶以及健康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傳達了對於工作的壓力情況,以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期許和新嘗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這幾年我並沒有很專注在寫文章,主因是自2019我的工作由傳產轉入電子業,雖然還是做老本行模具的工作,但實際上我為了在電子業生存,其實在工作之餘,也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在適應電子業這個環境。
Thumbnail
  這幾年我並沒有很專注在寫文章,主因是自2019我的工作由傳產轉入電子業,雖然還是做老本行模具的工作,但實際上我為了在電子業生存,其實在工作之餘,也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在適應電子業這個環境。
Thumbnail
今天要說的是我在前公司砸鍋的故事。 前公司是軟體公司,我在那邊擔任前端工程師,負責維護公司後台網頁的介面跟資料串接。 先交代一下故事背景:
Thumbnail
今天要說的是我在前公司砸鍋的故事。 前公司是軟體公司,我在那邊擔任前端工程師,負責維護公司後台網頁的介面跟資料串接。 先交代一下故事背景:
Thumbnail
從母語使用者到專利工程師,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事新工作的體驗和感受。包括工作內容、困難和情緒波動。作者深入探討了作為專利工程師可能遇到的挑戰,並呈現對工作的認真與努力。
Thumbnail
從母語使用者到專利工程師,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事新工作的體驗和感受。包括工作內容、困難和情緒波動。作者深入探討了作為專利工程師可能遇到的挑戰,並呈現對工作的認真與努力。
Thumbnail
當用戶回饋 App 操作不直覺的問題時,是否應該聽取他的建議或調整界面呢?本篇文章探討當用戶反映 App 非直覺使用時,應該怎麼處理,以及專業人士如何被知識所限制。同時,也討論了日本企業為何要求說五遍的文化背景,以及老闆和員工間常見的溝通問題。最終提出瞭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的問題。
Thumbnail
當用戶回饋 App 操作不直覺的問題時,是否應該聽取他的建議或調整界面呢?本篇文章探討當用戶反映 App 非直覺使用時,應該怎麼處理,以及專業人士如何被知識所限制。同時,也討論了日本企業為何要求說五遍的文化背景,以及老闆和員工間常見的溝通問題。最終提出瞭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的問題。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追求乾淨的程式碼是好的開始,但不要陷入過度設計的陷阱,導致程式難以維護。實際上,考慮團隊狀況和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解公司的規模和現實情況,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寫程式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消失。在選擇技術時,也要考慮隱形成本有時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更有效。
Thumbnail
追求乾淨的程式碼是好的開始,但不要陷入過度設計的陷阱,導致程式難以維護。實際上,考慮團隊狀況和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解公司的規模和現實情況,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寫程式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消失。在選擇技術時,也要考慮隱形成本有時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更有效。
Thumbnail
擔任產品經理常常反思自己哪邊可以更好,以及要加強哪些產品思維或技能,和工程師、設計師互動時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制訂策略和規劃時有沒有遺漏什麼環節,因此這篇想記錄近期的產品反思。
Thumbnail
擔任產品經理常常反思自己哪邊可以更好,以及要加強哪些產品思維或技能,和工程師、設計師互動時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制訂策略和規劃時有沒有遺漏什麼環節,因此這篇想記錄近期的產品反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