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寫文反思,提醒自己正投入時間,建置自己的系統,以及看到自己的優化結果。8月主要反思 : 目前的系統,皆以一周的時間作為切分,對我適合嗎?
這個月找到答案 : 不是,因為我的系統中會有, 長時間的專案、重複性的習慣、最後才一周任務的概念。
接著來看看本月具體的3件事:
1.任務卡片下一步執行的方向
一張任務卡片的期限,設定一周執行完畢是個好想法,能確保卡片建立後,有在推進中,但對於一周內可達成的任務,該如何以系統的達成,我都不是那個肯定。
觀察自己的實作經驗,發現問題是在我大部分執行時間都超過1周以上,例如專案或是習慣類型的追蹤。
所以接下來,預計先搞定我對於能一周具體完成任務的框架與限制,以產出圍棋內容為範例,並且在執行過程觀察3件事情 :
1 有效優化永久卡片的結果是甚麼?
2 一周的任務卡片,規格以及限制?
3 覆盤的指標是甚麼?
預計要達到的成果 :
1.圍棋的初學大綱內容產出,由多張一周內完成的任務累積
2.一周任務卡片的架構與覆盤流程熟悉
3.3個月觀察時間
---
2.系統調整 : 任務卡片的執行用時間大小分類
任務的依據大小,分別是專案、習慣、任務,藉由修改卡片的名稱來判別,分別是 : P@、H@、T@
實際畫面 :

專案-長時間

習慣-固定時間

任務-一周
藉由檔名調整,後續可以用dataview套件撈取指定類型的資料,做管理
3.認知調整: 刪除成為覆盤的關鍵指標 :
回顧防彈筆記一書,學習到收集與整理資料同時發生,而實作觀察到我仍在任務卡片中會有囤積資料的問題,跟當初系統的架構也有關聯。
起初認為會有一區暫時放置的儲存區(inbox 直接放在卡片之中),後來這些資料就真的放著,也沒為我的任務創造價值。
我認知的價值是 : 任務達標同時,這張卡片作為我後續輸出的依據。
預計讓刪除這個動作也明確加入到覆盤的動作中,讓我主動意識到累積不用資訊對我造成的影響。
而在markdown 語法中,可以在描述的文字前,新增2個"~"波浪符號,就可以產生刪除線的效果。
所以感謝自己2025-8月復盤,認為目前任務系統有必要回頭確認一張任務卡片確切完成的時間與限制。
我對一周這個時間單位做回顧,並設立停損點。
接著,依據未來卡片執行的時間大小分類。
最後,在復盤的認知中,刪除成了重要的指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