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耐旱還是旱後復原重要?植物自帶的「預防性免疫」開關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過去大多數的研究在談到植物「耐旱」時,重點都是放在如何讓植物熬過沒/缺水的日子,例如:累積調節滲透壓物質(proline、糖類)、關閉氣孔減少水分蒸散、或是調動抗氧化系統。但是,這些研究也發現,當他們將這些基因的表現強化,常常會讓植物在沒有乾旱的日子生長變慢,對農業生產來說反而不划算。


那麼,要如何讓植物遇到乾旱時不會死翹翹,但是也不會在日常狀態下減少產量呢?


最近有一個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新研究,他們試著換個角度思考。他們認為,或許真正決定植物的產量的,並不是植物能在乾旱狀態下撐多久,而是在水份供應恢復之後,植物能多快、多完整地從缺水狀態中恢復。


研究團隊用阿拉伯芥進行時間序列 RNA 定序,觀察中度乾旱處理後重新澆水時植物的反應,最早從澆水後 15 分鐘開始取樣,一直追蹤到 6 小時。


結果他們發現:光是只有在恢復期才會提升表現的基因(recovery-specific genes)就有 3000 多個。而氣孔導度(氣孔張開的程度)在澆水後 15 分鐘就開始恢復,1 小時內便幾乎完全回到正常狀態,比細胞水分含量回升還快。這意味著,「恢復」是一個主動啟動的程式,而不是被動等細胞補水。


研究團隊進一步用單核轉錄體(snRNA-seq) 與空間轉錄體學(MERFISH)來解析植物在乾旱恢復期時不同細胞類型的基因表現。


他們發現,在葉片的表皮、葉肉、韌皮部、以及水孔細胞中,都會出現一群特殊的細胞。這些細胞在乾旱時並不特別活躍,但一旦植物處於恢復期,它們會同時啟動修復與免疫基因。


研究團隊將這些細胞的狀態稱為「恢復細胞狀態(Recovery cell state, RcS)」,而這些細胞就被命名為RcS細胞


在「恢復細胞狀態」時,哪些基因很重要呢?研究團隊發現了好些基因,並將這些基因稱為「樞紐基因」。其中XTH22負責細胞壁重塑、DTX1幫助細胞排出旱災時累積的毒素、CAF-1協助植物 DNA 修復與染色質調整,而EXL1則與生長和能量代謝相關。


令他們驚訝的是,這些 RcS 細胞在同一時間也會打開病原防禦基因,包括TET8SZF1TIR-NB-LRR 抗病基因等等。


另外還有ERD15基因在恢復期時也會被啟動,他們發現雖然它若在乾旱時期過度表現會降低耐旱性,但是在恢復期時它對病原抵抗也有幫助。


既然植物在從乾旱恢復時會啟動防禦基因,那麼,在恢復期的植物,它們的防禦能力是否有提升呢?


研究團隊發現,無論是在阿拉伯芥、野生番茄(S. pennellii)、栽培番茄(S. lycopersicum cv. M82),恢復期的植株對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和穿孔黃單胞菌 (Xanthomonas perforans) 都具有更高抗性。


他們將這種現象稱為「乾旱恢復誘導免疫(Drought Recovery-Induced Immunity, DRII)」


哪些基因與「乾旱恢復誘導免疫」有關呢?


研究團隊發現CAMTA1在乾旱期間會抑制部分恢復基因;當水份重新開始供應時,CAMTA1會解除對這些恢復基因的抑制,讓恢復程式迅速展開。


由於離層酸(ABA)與植物乾旱有關,因此他們也做了一些測試。結果發現,即使在無法正常合成 ABA的突變株(aba1-1)中,恢復免疫依然存在。這個發現意味著,「乾旱恢復誘導免疫」並不是由 ABA 控制的途徑,而是一個獨立的防禦機制。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植物要在「剛剛從乾旱中恢復」時啟動免疫防禦?


研究團隊認為,在乾旱時,因為植物氣孔關閉且空氣乾燥,病原不容易繁殖也無法入侵。但是,當水分恢復供給後,植物的氣孔重新打開、環境濕度上升,此時病原當然也可以趁機繁殖。


也就是說,這段時間(乾旱恢復期)是植物最脆弱的「防禦空窗期」。


就像《瑯琊榜》裡面,當大梁熬過了譽王的叛變以後,東西南北的敵人也伺機而動。這時候,如果大梁能像植物一樣事先準備好,或許梅長蘇就不用服下冰續丹去打仗了?

圖片擷取自《琅琊榜》

圖片擷取自《琅琊榜》

所以,植物演化出在乾旱恢復期時同時活化預防性免疫機制,在恢復的同時,搶先一步上緊發條,以免病原伺機入侵。


從這個研究我們認識到,與其一味強化「耐旱基因」──那常常讓作物在正常情況下長不好;不如找出能讓植物在度過乾旱後加速恢復的基因。畢竟,作物不僅要「熬過乾旱」,還要能夠「迅速恢復」,這樣才能說是真的熬過來了。


而研究團隊發現的恢復基因與「乾旱恢復誘導免疫(DRII)」 機制,未來可能成為改良作物抗逆性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Illouz-Eliaz, N., Yu, J., Swift, J., Lande, K., Jow, B., Partida-Garcia, L., … & Ecker, J. R. (2025). Drought recovery in plants triggers a cell-state-specific immune activ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809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467-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7會員
97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9/04
在生物學課程裡,常聽到葉綠體和粒線體的故事:古早古早,它們曾是自由生活的細菌,最後被細胞收編,變成胞器。可是,這種演化過程聽起來幾乎像神話一樣,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曾經發生。如果我們能找到「正在進行中的例子」,就可以證明胞器的確是這樣出現的。但是,能嗎? 答案是:能!
Thumbnail
2025/09/04
在生物學課程裡,常聽到葉綠體和粒線體的故事:古早古早,它們曾是自由生活的細菌,最後被細胞收編,變成胞器。可是,這種演化過程聽起來幾乎像神話一樣,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曾經發生。如果我們能找到「正在進行中的例子」,就可以證明胞器的確是這樣出現的。但是,能嗎? 答案是:能!
Thumbnail
2025/09/03
人類是如何能雙腿走路的? 看看我們的嬰兒與其他動物的嬰兒,是否曾注意過:其他動物的嬰兒,幾乎都是一生下來就會走路;儘管慢,但是會。反觀人類的嬰兒,六個月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類的嬰兒會走路的!可見用雙腿走路並不容易。 人類為了要用兩腿站起來走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2025/09/03
人類是如何能雙腿走路的? 看看我們的嬰兒與其他動物的嬰兒,是否曾注意過:其他動物的嬰兒,幾乎都是一生下來就會走路;儘管慢,但是會。反觀人類的嬰兒,六個月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類的嬰兒會走路的!可見用雙腿走路並不容易。 人類為了要用兩腿站起來走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2025/09/02
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的樹木,每年都要面對嚴寒的冬季。它們不像一年生草本植物那樣,可以用死亡來「逃避」冬季的來臨,而是必須在合適的時機停止生長,形成冬芽,才能安全過冬。 於是就有了這個關鍵問題: 樹木怎麼知道該什麼時候停止生長、形成冬芽?
Thumbnail
2025/09/02
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的樹木,每年都要面對嚴寒的冬季。它們不像一年生草本植物那樣,可以用死亡來「逃避」冬季的來臨,而是必須在合適的時機停止生長,形成冬芽,才能安全過冬。 於是就有了這個關鍵問題: 樹木怎麼知道該什麼時候停止生長、形成冬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Thumbnail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短波紫外光(UV-B)不只是會讓我們曬黑,對植物來說,UV-B也會對它們造成嚴重的傷害。這意味著,植物也需要感應UV-B並做出適當的反應。 植物可以透過光受器看到UV-B,最近的研究發現,植物看到UV-B之後,會自己合成強力防曬霜喔!
Thumbnail
短波紫外光(UV-B)不只是會讓我們曬黑,對植物來說,UV-B也會對它們造成嚴重的傷害。這意味著,植物也需要感應UV-B並做出適當的反應。 植物可以透過光受器看到UV-B,最近的研究發現,植物看到UV-B之後,會自己合成強力防曬霜喔!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擁有潮濕氣候的特性。瞭解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選擇利水食物,可以幫助保護脾胃健康,祛除體內濕氣。
Thumbnail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擁有潮濕氣候的特性。瞭解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選擇利水食物,可以幫助保護脾胃健康,祛除體內濕氣。
Thumbnail
★「已經吃很少了,為何還不瘦?!」 癥結就在你的『寒性體質』!
Thumbnail
★「已經吃很少了,為何還不瘦?!」 癥結就在你的『寒性體質』!
Thumbnail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Thumbnail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