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過得好嗎?
寫給生活的情書也不知不覺的來到了第十一封了!在這個系列的電子報,時常與大家分享關於「休息」與「慢下來」的話題,其實倒也不是真的想要鼓吹、或宣揚什麼,單純的就只是因為,有太多事情急也沒有用。
大概在兩年多前有一位個案讓我印象深刻,他會讓我記到現在,主要是因為他本身的專業和他的十三月亮曆圖騰,可以說是完美契合,而且他真的是我在成為解讀師這些年來,遇過極為少數的直男個案。和一個大直男討論他的內在焦慮與波動,和與女性個案交流時的感覺很不一樣。
在那次對談中,他對於自己的未來感覺到很焦慮、也同時出現我在女性個案身上比較少見的那種「我必須成功」、「我要撐起這個家」的信念困綁。或許就是這些傳統男性角色的限制信念,他的焦慮其實並不是來自於能力,更多的是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害怕浪費時間在不值得的投資上。
關於他當時的提問,即使已經過了兩年多,也還是時常在我心頭上打轉。我永遠記得他跟我說:「我不想要三年、五年後回頭看,然後覺得如果當初我的判斷可以精準一點、可以選得更好,那我現在早就成功了。」
他當時的心境,撇開性別的分類,可以說是大家都共同擁有的內在恐懼。
我們都害怕選錯、害怕浪費光陰,也害怕將精力投注在不值得的事物上。
有的人不敢輕易的踏入一段關係,因為害怕選錯對象、有的人不敢轉換工作跑道,因為害怕浪費光陰、有的人不敢嘗試不同的熱情與興趣,因為害怕自己將精力投注在沒有結果的事物上。
其實仔細想想,在整體的社會環境裡,我們總被教育要追求「結果」。如果某件事情沒有達成特定的結果,那我們便會將這個行動歸類為一種「失敗」。就像以離婚收場的婚姻是失敗的婚姻、沒有賺到錢的投資是失敗的投資、沒有成為未來志向的興趣,是一種失敗的培養。
其實我們恐懼的從來都不是「選錯」,而是害怕那個「失敗」的標籤。
那既然如此,值得我們細細思考的,就是那個對於「失敗」的定義、以及這個定義到底又是從何而來?在探索身心靈與內在成長的這段期間,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生命是拿來體驗的。」那既然是來體驗的,又何來的失敗、浪費或不值得的人事物呢?
每一場經驗都足夠珍貴,不只是失敗的教訓,也包含此時此刻的困境、迷惘、毫無動力與不知所措。
所有體驗與經驗都是養分、都很珍貴,聽起來就是一句塞滿雞湯的屁話。但事實就是,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意識與相信所組成的。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所有經驗都很珍貴、每一段經歷都充滿養分時,無論過去發生了哪些事、此刻正在面臨什麼樣的難題,我們都能夠在其中找到能夠滋養我們的部分、能夠使我們更加成熟,與更靠近自己的線索。
在今天電子報的最後,想要分享一個簡短的小故事。
我有一個很親近的朋友,從小的生活就非常坎坷,坎坷的程度大概就是早期藍色蜘蛛網、玫瑰瞳鈴眼才會出現的那種誇張、鄉土劇情(完全暴露年齡)。因為自幼的經歷,他從很小就被診斷出有重度憂鬱、躁鬱、思覺失調... 等等的精神問題,我永遠記得在我們二十初頭歲的時候,我還在瘋狂的派對跟談戀愛時,她總是關在房間裡,度過那種一天需要吃超過五顆安眠藥才能入睡的日子。
那個時候她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好起來,也將這些精神診斷作為她身份的標籤。但事實證明,隨著時間的推進與生命狀態的轉變,她逐漸一步步好起來,現在不僅內在平靜,也不再需要倚賴藥物入眠。更值得令人高興的是,因為她過往的經歷,所以她更能理解那種不見天日的心情、也更有力量陪伴與她走在相同道路上的人們,迎向充滿希望與生命力的光。
正是因為自己走過這遭,所以更能理解相同處境的人們。
我想,所謂的「力量」與「天賦」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發芽的。當我們在探索自我時,我們其實真正需要尋找的並不是「我有哪裡比別人厲害?」、「我天賦異稟的長才是什麼?」而是「我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情?」、「在什麼樣的處境下,讓我長出了力量?」
就像兩年前的那個個案一樣,我相信他今天之所以會找上我,或許就是因為成長的歷程,讓我學會如何擁抱失敗、如何接納不確定,所以此時此刻的自己,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同樣迷惘的人們,以平靜的心去面對生命的未知、順流於當下的所有際遇。
✨✨✨ 不要錯過每週的電子情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