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跟誰行銷都成交》,作者:唐納‧米勒。
📢前言
許多品牌都在說故事,但消費者卻不見得買單。本書特別提出一個重要心態:「消費者才是故事裡的英雄,品牌只是引導者。」很多企業的文宣、網站充滿了「我們是誰」、「我們成立多久」、「我們產品多棒」等訊息,乍看之下沒有問題,但其實顧客心理真正想知道的是:你能幫我什麼忙?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消費者會買這項產品不是因為品牌很厲害,而是想解決自己的問題。品牌需要清楚告訴消費者:如果你不採取行動,結果會怎麼樣?顧客真正在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問題和痛點的解方。對經營品牌的企業來說,如果消費者在 5 秒之內無法說出:你的產品是什麼、為誰服務、解決什麼問題?那你的品牌訊息就太模糊了。
本書特別針對品牌在銷售過程中,消費者可能產生的各種心理變化,整理出了七個黃金法則。只要按照這個邏輯來講企業的品牌故事,就能幫助品牌精準傳達產品訊息,快速提升業績。
📢一、讓顧客當英雄
品牌最忌諱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必須把聚光燈的焦點放在顧客身上,把自己定位成引導者,協助顧客一起來解決問題。關鍵心法在於,確認你的目標族群是誰?他們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
行銷人員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覺得自己的產品功能特色很多,能滿足各種不同客群的需求,尤其是企業老闆,總覺得自家產品的每個特色都很重要。
作者提醒,需求雖然很多,但是不能貪心,最好只鎖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目標太多,主角會分心,顧客接收訊息時無法集中注意力,行銷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如何篩選出最適合的需求呢?
好的需求一定是要清楚明確好理解,最好能呼應人類的基本慾望,比如安全、健康、省錢、省時、社會地位等等。
舉個例子,健身房如果只廣告說「小強健身中心,百萬裝潢設備齊全!」,顧客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
換成故事行銷的說法:「最近工作壓力大嗎?來小強健身中心,只要 30 分鐘,讓您立即釋放壓力,找回健康與活力!」
這樣,顧客立刻明白這項服務能立刻解決他們的痛點,更容易採取行動。
📢二、分析三層次問題
英雄在故事裡一定會遇到問題,要讓故事有吸引力,不能只是平鋪直敘,而是要製造「懸念」,引發好奇心。同時設立一個清楚的反派,打破平衡,製造對立,挑戰受眾原有的想法,這樣才能吸引注意力。
對產品來說,反派只能有一個,而且必須是痛點的根源,讓人一聽就覺得:「對!這就是我討厭的問題!」。
要找出最適合的反派,可以從三個層次來思考。
我以「非侵入性血糖貼片」為例說明:
- 外部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傳統的血糖機每次檢測都要扎針、流血,很麻煩也讓人不舒服。
- 內部問題:隱藏在背後的更大困擾,是血糖試紙需要不斷的丟棄購買,長期下來成本很高。
- 價值觀問題: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無痛、可負擔的方法來照顧自己的健康,這是基本的生存權利。
產品的一句話定位就是:「非侵入性血糖貼片,幫你擺脫扎針的困擾,無痛又省錢,讓你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用最簡單安全的方式,守護健康與尊嚴。」
品牌提出的解方,如果能一次解決以上三大問題,就能促使顧客馬上行動買單。
📢三、當個稱職的引導者
顧客在成為英雄的旅程上,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時候引導者的角色能幫助英雄突破難關、更上層樓,關鍵心法是運用同理心和展現權威。
心法一、表達同理心
品牌必須讓顧客知道你非常瞭解、非常懂他們在想什麼。舉例,多芬調查發現,很多女性因為社會對外貌的偏見而顯得沒有自信,於是推出「Real Beauty」活動,鼓勵大家接納真實的自己、欣賞獨特個性的美。
這讓許多消費者對該品牌產生共鳴,不只買產品,更成為忠實鐵粉,熱情參與各種活動並向身邊的朋友推薦多芬品牌。
心法二、展現權威
權威不是自以為是或炫耀專業,而是要低調呈現,讓顧客產生信賴感。如果品牌把自己當作英雄,就會跟顧客產生競爭,容易讓人懷疑或排斥。
如何建立信任感呢?例如:分享使用者見證、提供第三方的統計數據、展示獲獎紀錄、列舉出知名合作客戶…等等。透過這些資訊的提供展示,顧客會更願意相信你有專業能力,能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
📢四、提出明確可行的計畫
為了讓顧客下定決心採取行動,引導者必須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方案和建議。主要目的是消除顧客疑慮和恐懼。
作法一、消除疑慮
提出明確步驟消除顧客疑慮。舉例產品是「非侵入性血糖貼片」。
1. 顧客可先申請免費七天試用貼片,感受產品的貼合度和舒適感。
2. 確定效果後再正式下單購買,訂購流程簡單方便。
3. 購買後享有終身保固與客服支援,完全不用擔心產品有問題。
第二個作法、排除恐懼
用「協議計畫」排除顧客恐懼,舉例產品是床墊/寢具。
1.免費試睡30天
顧客想的是:「床墊會不會太硬或太軟?」方案是提供 30 天免費試睡,讓顧客親自感受到產品的舒適度。
2.安心購買
顧客想的是:「價格太高,不想一次花這麼多錢?」方案是購買時可選擇線上刷卡或分期零利率。
3.保固與退換
顧客想的是:「如果之後床墊有問題該怎麼辦呢?」方案是提供五年保固+購買後30天免費退換保障,讓顧客完全放心。
協議計畫通常針對已經準備購買的潛在客戶設計,先列出消費者可能產生哪些恐懼,然後針對這些恐懼擬定解決辦法,讓顧客沒有猶豫的理由,直接下定決心買單。
📢五、召喚行動
劇情裡的主角,常常因為被拒絕、被瞧不起或輸了賭局,才會下定決心被迫行動。顧客也是一樣,品牌必須強力「召喚」,刺激顧客做出下一步的行動。
召喚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開門見山法
直接告訴顧客該做什麼,清楚明確的 CTA(Call To Action)。舉例:現在就訂購、馬上預約、立刻註冊、手刀下單!
第二種、間接迂迴法
運用心理學的「互惠原則」,先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服務,和顧客做朋友,逐步建立專業與信任感。舉例,贈送免費的樣品、試用產品、精美簡報或教學影片。
建議以上兩種方式並行推動,可以找出顧客不買的原因,探測出真正的需求。
📢六、避免失敗
就像電影裡的主角,經歷千辛萬苦、克服重重挑戰才找到寶藏,或最後一秒拆除炸彈拯救整座城市一樣,品牌也要給顧客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如果顧客覺得可買可不買,他們就不會產生行動。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害怕損失的動機,比追求好處高出三倍。所以,品牌要提醒顧客:如果不採取行動,會失去什麼?付出什麼代價?如何避免英雄產生挫敗感?
舉例,電商平台經常提供限時的購物優惠券。
顧客心裡可能想:再等等吧,反正之後也能買得到。
付出的代價:優惠一旦過期、價格回升,將損失一筆錢。
解決方法:利用顧客「怕失去」的心理,給予限時優惠期限,提醒「只剩 24 小時有效」,刺激顧客立刻採取行動,避免錯失大好機會。
📢七、描繪成功願景
品牌要讓顧客看到:選擇你的產品,他的生活會更好,心中的渴望也能被滿足,就像電影中的圓滿結局,通常有三種滿足方式:
1.贏得權力或聲望
購買該品牌之後,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自我認同感,例如發行會員卡、累積點數、專屬禮品或限定優惠,讓顧客感受到特別的服務與尊榮禮遇。
2.彌補缺憾、生活更圓滿
幫助消費者降低焦慮,例如:節省時間、減少工作量、提升效率,讓生活變得更輕鬆順利。
3.自我接納與成長
幫助消費者發現自己的潛能,能夠接納自己、超越自我,或透過公益活動帶來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感。
舉例:我見過一位汽車超級業務員,他在賣休旅車時,先將後座椅放平,然後指著平坦的空間對一對年輕夫妻說:「請看看,當你們全家在溪邊露營時,你的小孩和狗狗可以在這裡盡情地打滾、玩遊戲!」
這樣的願景描繪馬上讓顧客覺得:對!如果擁有這台車,我就能陪伴家人享受快樂的休閒生活了,因此更容易下定決心採取行動。
品牌要讓顧客清楚感受到:選擇你的產品,他將會獲得什麼好處、到達什麼理想的生活狀態。
📢結語
完成以上七個原則之後,品牌必須思考,我可以讓消費者蛻變成「什麼樣的人」?能幫助顧客成功蛻變的品牌,就能創造出熱情的忠實粉絲,成為口耳相傳的品牌代言人。
舉例,Nike 的消費者並不只是在買一雙運動鞋,而是在追求一種身份認同。當別人看到他們穿 Nike 時,消費者希望自己能被描述為:一個「敢於挑戰自我、充滿行動力」的人。
同樣的,我期望收聽我節目的朋友們,不只是獲得 10 分鐘的好書重點精華,而是逐漸蛻變成長:成為一個願意持續學習,懂得自我表達,更有影響力的人。
告訴顧客「為什麼」這麼做,並引導他們該「怎麼做」,讓你的產品成為英雄擊退邪惡反派的重要利器。當品牌兌現承諾、解決顧客痛點時,你賣的不只是產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幫助消費者戰勝自己、贏得勝利、蛻變成功,企業才能創造雙贏,達到客戶滿意、業績持續成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