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刺蝟法則》,作者:山浦一保。
本書作者是日本立命館大學運動健康科學部教授,專長是組織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這本書的特色在於用科學的角度,來拆解我們在企業組織內,經常會遇到的許多「人的問題」。✨什麼是「刺蝟法則」
這個名詞來自於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寓言「刺蝟的兩難境地」,當寒冬來臨,刺蝟們彼此想靠近取暖,卻會不小心刺傷對方,離太遠又覺得太冷。這樣的情境和人際溝通的「邊界感」很像,靠得太近容易產生摩擦、太疏遠又缺乏信任,重點是要拿捏那個「剛剛好的心理距離」,才能讓團隊成員互相信任,又不會產生情感內耗,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
接下來,我分享書中提到的三個常見的組織關係問題:
✨如何處理嫉妒心態
亞里斯多德曾有一句名言:
嫉妒是看見和自己一樣的人得到好處,心理就會生出的一種疼痛感。
談嫉妒之前,我們先談談管理學著名的「鯰魚效應」,鯰魚效應據說是挪威漁夫發現,為了不讓剛捕到的沙丁魚,因為回程的路途顛跛遙遠導致死亡,於是漁夫在安置沙丁魚的桶內放入一條鯰魚,當沙丁魚群發現桶內出現一個「異類」,可能會威脅到生命,便不斷地躲避游動,因而大幅提升了存活率,之後延伸為企業藉著內部競爭的方式,來激發團隊工作效率的一種方法。
這樣的方式衍生一個問題,很容易讓同仁之間產生嫉妒的心態,嫉妒別人的同仁會想:那個人憑什麼比我強?他的能力真的比我好嗎?因而出現不安、威脅感,甚至引發攻擊、陷害、欺騙、排擠等效應,最後造成組織人員情緒內耗、士氣崩盤、員工離職等令人頭痛的大問題。
👉妥善處理嫉妒情緒的三個技巧
嫉妒心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沒有必要逃避它,重點是將嫉妒心轉化為「互相成長」的動力。建議作法如下:
第一招、透明化
去除黑箱作業,建立公正透明的獎勵制度,設置每月之星的表揚會及分享會,鼓勵表現好的同仁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作為其他同事們的學習榜樣,建立良性競爭和交流的關係,互相分享有用的資訊和情報。
第二招、主動溝通
主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當發現嫉妒心很重的員工,出現情緒低落的狀況時,主動找他閒聊喝咖啡,聽聽他的心聲,並從旁予以建議和適當地協助,鼓勵他將嫉妒的負能量轉為勇於挑戰自己的正能量,將焦點放在改良工作的方法,而不是眼中只有妒火。
第三招、團隊觀念
主管要營造「大家是一個團隊」的觀念和氣氛,區分不同任務和工作細項,讓每一位同仁都有發揮自己強項的空間,每個人都有所貢獻。當同仁們發現,別人很棒自己也不差的時候,自然可以降低嫉妒心的發酵程度,避免互相攻擊搞錯團隊整體要努力的方向。
總之,部門的主管必須維持良性競爭,透過透明的獎勵制度,取代零和遊戲,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適度地調節每個人的心理邊界距離,組織才能健全的壯大發展。
✨如何提高團隊向心力
如何讓團隊更有向心力,是每一位主管都在思考的問題。想像一下,當一名員工一早走進公司,主管迎面而來。
第一種情況,主管從你身旁走過,連看都沒有看你一眼;第二種情況,主管主動和你微笑點頭,親切地說聲早安。哪一種情況,會讓這位員工更有動力開始一天的工作呢?肯定是第二種吧。
👉提高員工向心力的四種技巧:
第一招、主動打招呼
根據作者研究發現,每天早上有和員工打招呼的主管,員工對主管的評價會高出許多。這一個小小的動作,能夠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產生「我們是一家人」的歸屬感。
第二招、描繪願景
主管不能只喊著使命必達的口號,而是要懂得運用說故事的技巧。要能夠清楚的傳達目標達成後的甜美果實,讓團隊成員覺得值得去打拼努力。
例如,業務主管可以這樣說:
各位想像一下,當我們把這個月的業績衝到 120%,全國整個排行榜上就是我們的名字在最頂端!到時候,不只是拿到超標的額外獎金,你可以帶著老婆小孩出國玩,還能驕傲地對所有人說:「我們做到了,我們是最強的團隊!」
當你把目標轉換為一個實際的情境、讓員工覺得感同身受時,動力才會被徹底點燃。
第三招、資訊公開透明
當資訊不對稱時,很容易滋生猜忌和不信任。因此,資訊傳達要越清楚越好,最好是「單一窗口、公開透明、即時掌握」。這樣的好處是能大幅提昇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感,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份子,而不是有些人被蒙在鼓裡,產生負面的情緒。
第四招、縮短心理距離
作者研究發現,主管只要願意花費10分鐘,和員工聊聊工作以外的事情,員工就會覺得主管非常關心自己,對團隊的信任度和向心力馬上提升。你可能會問:「如果我部門人數有30個人,難道也要花時間一對一溝通嗎?」答案是,沒錯!
特別是第一次面談的經驗,對員工來說非常重要,花費10分鐘閒聊,看似無用,但對員工來說,第一印象會非常好,對主管來說,這是非常值得投資的事情。
領導統御不是靠權力和職位,而是要「帶心」。當主管願意放下身段,善用以上四個小技巧,拉近和員工之間的心理認知差距,就更容易打造出一個高效率又充滿活力的優質團隊。
✨如何修復受傷的信賴關係
在職場上,同事之間靠得太近,如同兩隻刺蝟,可能會發生彼此互相爭吵或攻擊的狀況,如果你是主管,該怎麼處理呢?
舉例,部門主管指派小明和小李一起負責一個專案,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四種狀況:
- 完美合作
小明和小李互相分工、互相支援,專案順利完成。大家都很開心,下一次合作時會更有默契。 - 小李背叛
小明認真努力的做事,但小李卻混水摸魚,偷偷把小明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小明知道之後,非常生氣,雙方大吵一架,彼此的信任感完全破裂。 - 以牙還牙
小明決定報復小李,例如遇到問題故意不回應或不幫忙小李。短期來看是出了一口惡氣,但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合作的氛圍持續緊張,專案進度落後。 - 選擇原諒
當問題被主管發現之後,釐清事實真相,主管希望小李能向小明道歉,小明該如何選擇呢?
如果不接受,就回到第三選項持續以牙還牙或冷漠態度回應。選擇接受,小明又覺得忍氣吞聲、心中不平。
以上是「囚犯困境」在職場上的真實寫照,被背叛的那一方,選擇報復還是原諒,會決定日後這個團隊能否順利運作下去。聰明的主管要做的是,想辦法修復兩者的信任關係。
👉修復信任關係的三個作法:
1.主動覺察積極溝通
當發現團隊氣氛不對勁時,要馬上主動出擊,個別訪談瞭解狀況。傾聽和溝通是解開誤會的第一步。
2.主管主動道歉
當主管認為自己考量不周或傳達上有誤會,願意誠懇地向屬下道歉時,屬下也能感受到主管的難為之處,願意以團隊為重。
另一個技巧是,請員工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當屬下的建議被主管採納時,會讓員工覺得主管非常尊重自己,更有向心力。
3.設定明確規則
職場並不是零和遊戲,並非只有你輸我贏,對團隊而言,達成目標才是目的。當出現問題時,找出問題背後的原因,如果員工有好的建議也予以採納,建立明確透明的制度和規則,有助於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困擾。
信任是團隊合作的重要基石,當員工之間出現信任問題時,主管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就是能否重新修補裂痕、凝聚向心力的重要關鍵。
✨結語
員工產生嫉妒心並沒有錯,最重要的是獎勵制度要公正透明,其次是主管需主動關心傾聽,協助產生嫉妒心的同仁轉移焦點,將心態調整為努力的燃料。主管需營造團隊合作的觀念,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一加一才能大於二。
團隊向心力靠的是帶人要帶心,主管必須放下身段,先主動和員工打招呼、多閒聊幾句,就可以讓員工感覺自己被重視。傳達訊息時,必須建立單一透明的平台,運用說故事的技巧,讓員工可以想像目標達成時的情景,更有努力打拼的動力。
當團隊成員的信任出問題時,機器將無法運轉順暢。這時候,主管一定要主動察覺、理性溝通,有錯馬上承認並道歉,然後和員工一起商量,找出更合適的作法,建立公正透明的運作機制。
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領導統御的精髓,在於懂得將團隊成員中,產生的負面情緒轉換成正能量,主管要懂得運用傾聽和溝通技巧,當成員工中間的潤滑劑,用心去交流協調,那麼我可以肯定,一開始你也許不是走得最快的,但一定是能夠走得最穩最遠的那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