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力量(使徒行傳9:1~19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美國女性作家歐康納(Mary Flannery O’Connor):

我認為上帝知道使人成為基督徒的惟一方法,就是將他從馬背上擊倒。[1]

人為什麼會改變?人為什麼不會改變?是我對這段經文提出的反思。透過探討掃羅信主的經文,我們一起來思考。

掃羅是信仰上的極端份子,不僅贊成殺害司提反,還摧殘跟從主道路的教會及信徒。但天上的一道光,讓掃羅改變他的人生。他被天上的光照射,跌倒並聽見聲音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迫害我?」這道光讓掃羅失明三天,並且三天不吃不喝。這三天的經歷,就像信仰中的禁食,透過反思與覺察,尋找自己與上帝的關係。直到門徒亞拿尼亞為他按手,才恢復視覺,並領受聖靈及洗禮,悔改信主。

這種改變過程看似簡單,但掃羅的內心卻是充滿煎熬。掃羅從小到大堅信不疑的猶太信仰,還為此大發熱心,卻硬生生的被改變。這種信仰價值觀的衝突與轉變,不可能輕描淡寫被幾句經文帶過。因此,我們不能簡化信仰轉變的煎熬與痛苦。尤其根深蒂固的信仰觀,勢必要遭受更大的衝擊,才有可能改變。

神學家齊克果:

如果他真的會悔改,那麼他必定會先是陷入強烈的絕望,絕望透頂,靈的生命才能從底層向上突破。[2]

因此,掃羅根深蒂固的信仰價值,勢必陷入強烈的絕望,甚至是絕望到底,才真正的悔改信主。生活中常有類似的案例,被診斷癌症,那種絕望感促使人改變。但不一定是癌症,類似親人過世或生命遭遇重大事件,都是促使人改變的契機。

但是,並非每個人的改變都是正向及積極的。有些人的改變反而是負面及消極的。我想強調的是,無論是正向或負面的改變,生命中的重大事件都是改變的契機。但有一種狀況很難改變,就是生命一帆風順,卻被要求改變信仰價值。亞拿尼亞去找掃羅的經文,正好可以說明改變的困難。

主在異象中叫亞拿尼亞去猶大找掃羅,按手使他恢復視力。但對亞拿尼亞來說,掃羅是殘酷的人,迫害許多教會信徒。經文沒有提到亞拿尼亞的情緒與想法,但被要求去找一位惡名昭彰的人,還要醫治他的眼睛,內心難免會煎熬。但主對他說:「你只管去吧!因為我揀選他來事奉我,要他在外邦人、君王,以及以色列人當中宣揚我的名。」亞拿尼亞似乎順服主的指示,為掃羅按手使他看見。

這段經文的敘述十分簡單,卻沒有凸顯亞拿尼亞內心的煎熬。我認為他的煎熬不比掃羅的煎熬輕鬆。亞拿尼亞的煎熬,是不明白為何要揀選一位殘暴、迫害基督徒的人,成為宣揚主名的人。這種煎熬,正如白曉燕命案的犯人陳進興接受洗禮時,受害者的家屬遲遲無法接受。在許多的議題上都有類似的煎熬,例如死刑或同志的議題,都屬於信念及價值的兩難。這種信念及價值的議題,在沒有經歷生命重大事件的刺激,改變的可能性更低。

縱觀掃羅及亞拿尼亞的轉變,他們並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因著上帝的恩典才帶來改變的動力。

如同黃伯和牧師說的:

在保羅的心目中『人的悔改』並不成為上帝賜予恩典的條件,反而是上帝的恩典才是帶來使人悔改的動力。[3]

簡單來說,不是因為我有能力改變自己,而是上帝給我恩典,讓我有能力改變自己。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大腦富有彈性,成為與時俱進的人。但人類大腦30歲以後會愈來愈固著,40歲以後大腦會萎縮,平均每十年縮小5%,記憶力、專注力、反應力只會愈來愈差。因此,年紀愈大愈不可能改變。

但是腦神經科學認為,大腦可以透過訓練加強神經元的連結與整合,讓神經元活化,增加訊號間的連結。大腦神經元就像公路,當一條道路被封閉時,我們可以繞另一條路通過。科學研究發現計程車司機與救護車司機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比例最低,因為他們的大腦要不斷依賴空間記憶。

Disney有一部「克里斯漢斯沃的極限挑戰2」介紹如何活化大腦,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打鼓。因為打鼓的手腳都在不同的拍子上,會增加左右腦的協調與連結。但如果你已經會打鼓,活化大腦的比例會降低,因為打鼓已經成為身體記憶。活化大腦有一個基本原則,要學習不熟悉的新事物,才能夠增加腦神經的連結。

但人類是習慣性的動物,要主動學習新事物很困難。尤其退休的人,當他停止工作、學習、社交,大腦反而更容易退化。每個人都想改變自己,想學習新事物,但沒動力、沒熱情、很疲倦、無力感的情緒接踵而來。此時,我們需要信仰的幫助。

神學家奧古斯丁:

我藉著祢的引領省察了自己的內心。[4]

省察自己的內心,可以調節大腦的壓力、情緒、認知、活化腦神經。例如掃羅透過三天的禁食,省察自己的內心;亞拿尼亞順服主的吩咐,省察自己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但省察自己的先決條件:「要藉著主的引領」。如果省察自己仍是照著自己的價值、意識,大腦的神經仍舊走在一條封閉的道路上。

透過主的引領省察自己,就像走在一條新的道路上,激發不同價值、意識來看待自己與世界。因此,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首先,你要學習「靠主省察自己」。信仰的力量,不僅僅是慰藉自己的內心,更重要的是透過上帝來省察自己,讓大腦重新啟動,成為新造的人。無論是剛接觸信仰的菜鳥、不冷不熱的老屁股、懷疑階段的求道者,我們都需要在上帝面前省察自己內心。盼望,基督信仰成為支持我們生命力量的來源。


[1] 《使徒行傳》,William H. Willimon,胡宏志譯,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2016,p90。

[2] 《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社:商周出版,2017,博客來電子書。

[3] 《告白.宣認我信:根植處境的信仰》,黃伯和主編,台南:財團法人恩惠文教基金會,2023,p68。

[4]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下冊)》,約翰.加爾文(Calvin Joh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p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馬哥的部落格
11會員
74內容數
人稱「後山的後山」,我小馬哥在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會。平時講話直白不囉嗦,細心溫柔愛聆聽,歡迎你來關注我!
小馬哥的部落格的其他內容
2025/08/30
美國牧師奧伯格(John Ortberg):「你是為社群而造的。這是上帝對你生命的期望。這是人類繁盛的要件。」(《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屈貝琴譯,台北:校園,2005,p42)
Thumbnail
2025/08/30
美國牧師奧伯格(John Ortberg):「你是為社群而造的。這是上帝對你生命的期望。這是人類繁盛的要件。」(《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屈貝琴譯,台北:校園,2005,p42)
Thumbnail
2025/08/15
神學家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要提防比較!比較是最危險的聯想,比較是最危險的知識,比較是最可怕的誘惑。」 (《愛在流行:一個基督徒的談話省思》,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商周,2015,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8/15
神學家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要提防比較!比較是最危險的聯想,比較是最危險的知識,比較是最可怕的誘惑。」 (《愛在流行:一個基督徒的談話省思》,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商周,2015,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8/08
屠圖主教:「倘若不能原諒,我們就擺脫不了傷害我們的人,動彈不得。除非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不然通往快樂的鑰匙將會握在他的手上,他反而成了監獄的看守者,囚禁著我們。選擇原諒才是奪回權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與感受,當自己的救星。」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8/08
屠圖主教:「倘若不能原諒,我們就擺脫不了傷害我們的人,動彈不得。除非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不然通往快樂的鑰匙將會握在他的手上,他反而成了監獄的看守者,囚禁著我們。選擇原諒才是奪回權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與感受,當自己的救星。」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出版社:天下雜誌,2022,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信仰對你們的意義是:它就是一個供你瞄準標的的靶。如果你願意放下你手上的箭,不再去勉強自己盯著這個信仰,讓信仰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消散,或是凝聚,那麼也許你才是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信仰對你們的意義是:它就是一個供你瞄準標的的靶。如果你願意放下你手上的箭,不再去勉強自己盯著這個信仰,讓信仰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消散,或是凝聚,那麼也許你才是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神話語的渴望以及如何通過閱讀聖經來更加親近神的靈性經歷。作者分享了個人成長的體驗,以及對真正帶領生命的人的期待。文章中引用了羅馬書8:28,強調了禱告和感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神話語的渴望以及如何通過閱讀聖經來更加親近神的靈性經歷。作者分享了個人成長的體驗,以及對真正帶領生命的人的期待。文章中引用了羅馬書8:28,強調了禱告和感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如何透過信仰和祈禱來尋求解決之道。作者分享自己在教會服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逐步克服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如何透過信仰和祈禱來尋求解決之道。作者分享自己在教會服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逐步克服的過程。
Thumbnail
聖靈透過運用小我的體系 讓你充滿著祂的慧見 轉變成另一種新的詮釋與替代技巧 你的記憶 與神一體不分的那一部分 是真實永恆性的意義 對於其他的幻相記憶 或是與轉世有關的記憶 你就不用太過於執著不放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植入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轉換為愛的定義
Thumbnail
聖靈透過運用小我的體系 讓你充滿著祂的慧見 轉變成另一種新的詮釋與替代技巧 你的記憶 與神一體不分的那一部分 是真實永恆性的意義 對於其他的幻相記憶 或是與轉世有關的記憶 你就不用太過於執著不放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植入 你的記憶 是可以重新轉換為愛的定義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這一章劈頭就是擷取榮格在【心理學與宗教】書中的一段文字:「我並非是…說給那些擁有信仰的幸福人士聽,而是說給許許多多生命不再有光、奧秘逐漸消散,以及對他而言上帝已死的人們聽的。」
Thumbnail
這一章劈頭就是擷取榮格在【心理學與宗教】書中的一段文字:「我並非是…說給那些擁有信仰的幸福人士聽,而是說給許許多多生命不再有光、奧秘逐漸消散,以及對他而言上帝已死的人們聽的。」
Thumbnail
關於自己透過什麼方式找到神聖 跟隨書中練習自我對話 對你而言,神聖是什麼? 光的照耀、依個人意志行動 你如何榮耀生命中的神聖面? 分享、流動、分享協助自己走出黑暗的貴人、依心而行 你會如何讚揚你神聖的女性特質? 愛、和平、快樂、平靜、喜悅,不再急於和他人連結,回歸
Thumbnail
關於自己透過什麼方式找到神聖 跟隨書中練習自我對話 對你而言,神聖是什麼? 光的照耀、依個人意志行動 你如何榮耀生命中的神聖面? 分享、流動、分享協助自己走出黑暗的貴人、依心而行 你會如何讚揚你神聖的女性特質? 愛、和平、快樂、平靜、喜悅,不再急於和他人連結,回歸
Thumbnail
自從被心靈、療癒類的故事吸引後,就開始瘋狂地觀看相關視頻、電影、書籍,尋找裡面隱藏的智慧,或說:能引起與自己共鳴的情節與對白。 十年前,被《與神對話》(Neale Donald Walsc)的情節感動。難道除了文字、師長、智者或宗教的話語,能啟發自己外,還有什麼能直指人心,真正發自內心的“臣服”?
Thumbnail
自從被心靈、療癒類的故事吸引後,就開始瘋狂地觀看相關視頻、電影、書籍,尋找裡面隱藏的智慧,或說:能引起與自己共鳴的情節與對白。 十年前,被《與神對話》(Neale Donald Walsc)的情節感動。難道除了文字、師長、智者或宗教的話語,能啟發自己外,還有什麼能直指人心,真正發自內心的“臣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