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投資臺灣掛牌交易餐飲業的策略分析:展店速度、毛利率與營收成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上個禮拜在粉專噴了一家餐飲業後,有朋友來私訊問我,就投資人的角度,我們要怎麼看餐飲業呢?

個人認為台灣的餐飲業有個特性,就是喜新厭舊、愛嚐鮮,因此有新品牌、新話題的餐廳出現,都能吸引消費者前往消費,如果有對到市場的喜好,該品牌就會持續擴張一陣子,

但差不多到五到八年左右就會出現撞牆期,此時就考驗著經營者,能否有新的花樣或是舊有的服務滿意度高到能走過這個時期,之後差不多就要走到在台灣市場飽和的階段,對應的方向大概有換另一個比較不同性質的餐飲品牌來經營,王品就是這樣,旗下品牌眾多,而且橫跨不少類型。

再來就是要跨出台灣,畢竟台灣的內需市場就這麼大,要持續擴張就只能往海外走,過往中國市場幾乎都是餐飲跨出台灣的第一選擇,因為飲食習慣相近,比較容易切入,但這幾年中國內需衰退,背後有資金有集團的在地品牌可以跟你拼命捲,但台商就捲不贏了,王品、美食KY最後都只能選擇減少店數。

另外還有些餐飲業把台灣的壞習慣帶出去,哪家我就不說了,在香港開吃到飽的火鍋,和在台灣一樣限時九十分鐘,結果就是引發負評....(題外話,最近還看到有些牛排店開始增加熟食自助吧,但限時七十分鐘??吃個飯好像在餵豬一樣,真的跟食神電影裏的台詞一樣...)

近期則是開始流行前往美國去開店,雖然美國單價高、毛利率也高,但首先就要面對完全不同飲食文化的挑戰,最終能否成功,其實都還是需要時間觀察。

因此,就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我個人對於台股裏的餐飲業,會有二個主要的評估方向,一是展店動作是否正在上升,二是展店的過程中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是否有明顯的衰退。

通常一般開餐廳,投資方大概都會希望能在二年內回本,至少收回本金,因為能夠長時間屹立不搖的餐廳,實在少之又少,而如果把這個觀念放到上市櫃公司來看,如果一間新的店面能在二年內回本,但財報上的折舊其實沒辦法折這麼快,一般來說折最快的餐飲設備會抓三年,裝潢(租賃改良物)則通常是三到五年。

如果以一般觀察來看,一間成功的餐廳,能在二年內回本,其實代表初期的現金流是很龐大的,在計算上折舊沒折那麼快的話,前期的EPS會很漂亮。

當然也不能只看展店數,另外也要看營收有沒有跟上展店數同步成長?如果有才代表新的店能帶來效益,而毛利和營業利益率有沒有維持住?如果沒有,那就是擴張的過程中犧牲掉太多東西,也不是好事。

所以就投資人的角度來說,進入快速展店的餐飲業,相對來說是比較有勝算的,此時營收和EPS有機會出現比較大的增幅,進而推升市場評價,就做法來說,可以先抓一下單店營收約多少,計算可能的展店數後,就能推出之後營收有多少成長空間。

像是我2022年八月在版上及個人專欄裏有發過豆府(2752)的相關報告,當時就是豆府正要進入一個比較大展店潮的時刻,之後搭上疫後復甦,股價也走了一大段。

近期來說,個人在追蹤的有美食-KY及王品,85℃在美國的發展不錯,看來有成功跨過飲食文化的隔閡,只是展店腳步稍微慢一點,可能也因為在美國開一家店不是那麼容易。

王品的話,我每季都會去官網點一點店數,並抓圖下來做記錄,可惜的是,王品的展店數並不如他自己在新聞上提的那麼快,可能王品也經歷過大風大浪,是台灣少數能夠長期在市場生存的餐飲股,近期對內需的觀察讓他們做出比較保守的決策也說不定,未來可能就是看看他們什麼時候會加速展店,或許對投資人來說,就有一些新的機會。

下圖是我從去年Q3開始每季底都會去王品官網抓的店數,

raw-image


長期比對一下,就會發展他們的策略很明顯,像是這一年內就收掉了初瓦、朝粥幫和The Wang(不過其實在中國還有一間)這些品牌,然後開了一間金咕韓式原塊烤肉,和旗下品牌沒有重疊性,但也是這幾年開始發展起來的韓式烤肉店,其實從這邊就能看出王品的策略是有一致性的方向,新品牌不行,就收,發展的好,像是肉次方,就持續擴點,或許等到下一波王品展店明顯加快速度時,就有新的投資機會了?!


最後我老實說,每次整理餐飲業的資料時,肚子都會不由自主的一直咕咕叫~~~,怎麼每家看的照片看起來都好好吃 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修正式價值投資
394會員
143內容數
體會到要能在投資市場中找到長久穩定的獲利之道,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吸收並累積相關的知識,融合轉化成自己對一家公司評價的敏感度。喜歡站在原點去思考,企業的真實價值是什麼,立於此基礎上,進而能挖掘出還沒被市場反應、具有價值的公司。
修正式價值投資的其他內容
2025/08/12
裕山環境工程是2024月1月在興櫃掛牌,並在今年1月轉上櫃的公司,成立於1993年,2000年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公告實施後,裕山隨及切入這個市場,從農地重金屬污染開始起家,累積業界實力,現在成為了全台整治面積第一的公司。
Thumbnail
2025/08/12
裕山環境工程是2024月1月在興櫃掛牌,並在今年1月轉上櫃的公司,成立於1993年,2000年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公告實施後,裕山隨及切入這個市場,從農地重金屬污染開始起家,累積業界實力,現在成為了全台整治面積第一的公司。
Thumbnail
2025/07/22
6月底Izaax大的總經分享會有提到,在川普第一任的任期及疫情之後,美國感受到太過依賴進口,因此開始積極的重建自身的製造能力,這個部份從下圖的這個美國製造業建造支出可以看出來,2022年後相關支出就大幅上揚...
Thumbnail
2025/07/22
6月底Izaax大的總經分享會有提到,在川普第一任的任期及疫情之後,美國感受到太過依賴進口,因此開始積極的重建自身的製造能力,這個部份從下圖的這個美國製造業建造支出可以看出來,2022年後相關支出就大幅上揚...
Thumbnail
2025/06/26
這個月的價值追蹤Memo,我們來看一家近期也跌滿深的特用化學設備廠,為什麼選這個時候來看呢?個人認為,近期台股AI相關概念股成為焦點,但其實不少公司的估值已經反應到明年的獲利了,市場情緒會不會把這些公司推的更高?
Thumbnail
2025/06/26
這個月的價值追蹤Memo,我們來看一家近期也跌滿深的特用化學設備廠,為什麼選這個時候來看呢?個人認為,近期台股AI相關概念股成為焦點,但其實不少公司的估值已經反應到明年的獲利了,市場情緒會不會把這些公司推的更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
Thumbnail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
Thumbnail
詹記火鍋店成功打造出獨特的臺式火鍋店品牌,透過品牌重塑、復古經典臺味風、聯名行銷和獨特的涮涮鍋概念,吸引了更多客人的喜愛和關注。文章深入介紹了詹記的成功案例,是值得學習和參考的一個餐飲品牌成功故事。
Thumbnail
詹記火鍋店成功打造出獨特的臺式火鍋店品牌,透過品牌重塑、復古經典臺味風、聯名行銷和獨特的涮涮鍋概念,吸引了更多客人的喜愛和關注。文章深入介紹了詹記的成功案例,是值得學習和參考的一個餐飲品牌成功故事。
Thumbnail
近期臺灣的餐飲市場因食安問題、缺工現象等動態變化而不安。系統思考圖呈現了店鋪成長限制,針對人員負荷問題提出適切的思考。關鍵字:臺灣餐飲業,食安問題,缺工現象
Thumbnail
近期臺灣的餐飲市場因食安問題、缺工現象等動態變化而不安。系統思考圖呈現了店鋪成長限制,針對人員負荷問題提出適切的思考。關鍵字:臺灣餐飲業,食安問題,缺工現象
Thumbnail
​你是個火鍋控嗎??根據一份資料顯示:在台灣火鍋商機一年就超過三百億。台灣人有多愛吃鍋,讓火鍋品牌不勝枚舉。店家七年成長七成,連鎖業超過四成是火鍋業,直營加上加盟的火鍋總店數破萬家,台灣火鍋商機一年四季都沸騰。光在美食競爭地台北市更是如此。這篇來介紹這家加盟營業的樂香小火鍋。 樂香小火鍋相關資訊:
Thumbnail
​你是個火鍋控嗎??根據一份資料顯示:在台灣火鍋商機一年就超過三百億。台灣人有多愛吃鍋,讓火鍋品牌不勝枚舉。店家七年成長七成,連鎖業超過四成是火鍋業,直營加上加盟的火鍋總店數破萬家,台灣火鍋商機一年四季都沸騰。光在美食競爭地台北市更是如此。這篇來介紹這家加盟營業的樂香小火鍋。 樂香小火鍋相關資訊:
Thumbnail
春季加盟展(22)日開展,雙醬咖哩拚今年加盟店展50店,現場推營業所得100%擁有加盟專案,現場再贈送pos機一套(價值78000元)。免管理費.免保證金再享終身免續約金優惠。
Thumbnail
春季加盟展(22)日開展,雙醬咖哩拚今年加盟店展50店,現場推營業所得100%擁有加盟專案,現場再贈送pos機一套(價值78000元)。免管理費.免保證金再享終身免續約金優惠。
Thumbnail
經營,不只是開一家店,而是開一家會賺錢的店。 該如何持續賺錢,你要先學會讓錢主動來找你!
Thumbnail
經營,不只是開一家店,而是開一家會賺錢的店。 該如何持續賺錢,你要先學會讓錢主動來找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