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什麼?可能是過去發生的經歷,也可能是完全虛構的幻想,不管它構成的元素為何,故事就是一個記載一系列事件與情緒的載體。打從遠古時期,人類就擅長用故事傳遞、記載必要的資訊,諸如自然的變遷、族群的規則與社會的價值觀等等,人類善用故事來「體驗」這些經歷,同時也將自身的經歷轉化成一段段的故事,但這些所謂「發生的事情」是如何能變成「故事」的?

故事的誕生
即便我們知道故事做為工具在人類社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我們卻沒有清楚定義故事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知道身為物質存在的人類,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跟隨慣性力運轉,就像所有的動物一樣,為了活下去而行動。我們也知道人類不只是物質生物,同時是意識存在,意識存在「不需要」遵從單純的慣性力,而是需要產生豐富的頻率,為了要產生情緒,意識只能在物質跟隨慣性力的同時,創造不一樣的情緒,也就是意識的功能之一:創造虛像。
虛像就是意識在自我世界中構成的意義,每個人的意識對同一個客觀存在所產生的虛像都會有所不同,例如一個在路上的小狗,有人的虛像是與小狗開心地玩耍,而有的是被狗追的恐怖場景。有多少不同的自我就有可能創造出多少不同的虛像,這些虛像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慣性生活產生了變化,八卦、文化、讀空氣、潛規則、約定俗成、刻板印象,單純的物質生活開始產生看不見的虛幻存在,這些經由意識接觸每日經歷所創造出來的虛像,就是故事的本質。意識藉由創造虛像的能力,為物質世界的經歷賦予意義,這些被賦予意義的經歷,就是故事。故事讓意識能在重複的生活中創造豐富的情緒,讓人類能在被慣性力影響的循環過程產生不同的情緒,如果你仔細分析,你會發現許多故事的結構都相似,不同的只是每個自我對經歷的看法與情緒狀態,例如都是一個人爬山的故事,只要自我對山的看法不同,故事的呈現方式就不同,但在物質概念來說,都只是生命個體從山下移動到山上的過程而已。
命運因果
既然故事只是意識創造出來的虛像,那決定一個人一生經歷的命運又是什麼?如果我們將一個個故事拼湊起,就能拼湊成一個足以稱為命運的長篇小說,這篇小說訴說著一個人生命中的高潮迭起,而在這些故事中,似乎有些湊巧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關聯,這就是我們所認知的命運,或者說因果。
人永遠活在慣性之中,而命運因果就是我們對人生中重複發生的慣性力所做的解釋。我們將意識創造的虛像,套用在不可逃離的慣性力當中,創造出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過程,彷彿是故事中的主角,與整個世界搏鬥的精彩劇情,但殊不知,我們同時也是編劇。
在第三章,我們已經清楚解釋人要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同樣的,這些發生在命運中的故事情節,我們全都可以自由編寫,因為這些故事只是我們用來產生情緒的工具,而高我也會在編寫故事的過程中給予協助。

導演與編劇
在創造故事的過程中,我們與高我的關係就像一部電影的導演與編劇,我們會以我們的意識創造出我們認為的虛像(故事發展的方向),再由編劇幫我們修改故事中的細節(故事的發展編排),如果你「認為」你在故事中扮演的是一個悲傷的角色,那你的編劇會非常用心地幫你安排相關的劇本,這個充滿默契的組合,讓我們的生命不斷上演各種精彩的戲碼。
故事是最能激發情緒的工具,所以即便我們主觀上對於這個劇情無法接受,只要能激化情緒的發展,我們就會在故事之中被慣性力所掌握。如果想真正地做生命的導演,就必須清楚自己現在的狀況,以及未來的方向,慢慢的調整慣性方向,朝自己主觀上想要的故事發展前進。
所以這代表生命的一切都是自導自演?我們可以「完全」控制它?並不全然,畢竟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人,我們時常在別人的故事中共同演出,所以難免會產生幾場「意外事故」,誰叫我們是一群不受控的猴子呢!我們的超級編劇只能盡其所能的編寫故事,當然我們對自己越清楚、越穩定,我們的編劇就會越輕鬆。
最好的作品
人類的存在目的就是創造情緒,而高我系統就是為此來協助人類的。為了這個目地,我們能做的就是明確熱情、掌握慣性,讓自己時刻保持在清楚的狀態下,而高我會在過程成為我們最好的後盾,幫助我們撰寫適合我們的劇情,只有兩者互相合作,才能呈現出最好的作品來深化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