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先前的文章一直強調熱情的重要性,在2-6. 明確熱情中,也說明了熱情是慣性力的集中狀態,當你全生命地專注在一件事上,就能讓熱情有所發揮,創造出深化的情緒:法喜,但這只說明了熱情創造法喜的過程,並沒有解釋熱情為什麼對人類來說這麼重要?沒有熱情難道不行嗎?
熱情的重要性
以慣性力的角度來說,生命扮演的角色非常單純,就是一個在慣性力中不斷重複的存在,對生命來說「存續」是目的也是結果,不論過程遭遇到什麼,要做的就是不停維持在存續的軌道之上。由此可見,對物質的我來說,生命並非沒有目的,而是生命的本身就是目的,我們會有七情六慾、會想繁衍、想進食、想逃離死亡,這些慾望是為了要維持存續的慣性力,只要能讓自己感到活著,物質的我就能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那這些與熱情有什麼關係呢?還記得我們說過意識會操弄情緒,讓他變得具有意義,情緒本來就是生物用來活著的工具,追逐獵物的刺激感、進食的滿足感、與同伴互動的喜悅,當這些用來感知「生存」的情緒被刺激時,物質的我就能獲得「我正在活著」的感覺,而其中最能產生刺激的,就是最能讓情緒集中、深化的情況,那就是專注於熱情。由此可知,早在意識與物質結合的那一刻,人類就注定為了熱情而活,只有熱情能同時滿足意識的我與物質的我兩者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第二章就要跟大家說明如何精練情緒。

生命之源
我們在2-6. 明確熱情中,有提到熱情是慣性力的集中狀態,而物質生命的慣性力核心就是慾望,也就是說遵從慾望會讓物質的我充滿熱情,但人是意識與物質的複合體,只是單純地追求慾望反而會讓自我感到空虛,意識想要的不是身體的滿足,而是豐富的情緒,為此要讓自我感到滿足,就必須要先了解自我的慾望到底是什麼。
人類活在豐衣足食的生活中,慾望已經開始改變,但不變的是原本的根基,例如肚子餓吃便當與享受高級餐廳的美食都是食慾的表現,想要繁衍後代與想要有個交往對象都是性慾的表現,即便是求知慾、佔有慾、表現慾這些更高階的慾望,也都是由基礎慾望衍伸而成,自我的慾望也在這些變化中慢慢成形。
慾望是物質的我對生命的慣性力,當這股慣性力與意識結合後,就產生了物質與意識的統一目標:渴望。渴望能給我們內在最真實的滿足,也正因為它結合了物質與意識兩者,當我們追求渴望時,能讓我們真正感到活著的感覺。在了解渴望這個概念之後,我們更能確信熱情到底是什麼。熱情從來都不是一件事、一份工作、一段關係,他是一個狀態、一個面對內心渴望的狀態,因此我們是不可能找到熱情的,因為熱情是面對渴望的過程,只要面對渴望就能處於熱情,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活著。

面對渴望
為了真正的活著,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開啟心中的渴望,我們在建立自我與放大身體感官中所提到的,都是在練習「認知自己」的範疇,而在挖掘熱情這篇就是要學習運用自我,運用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學習做第一選擇。
一般來說,人類在面臨選擇時,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畫面或想法是最真實的,而其他後來的考量多半是經由思考、評估、規避風險等操作。高我的協助就是加強第一直覺,讓我們能快速感知到我們心裡的渴望,當我們能在選擇時都清楚知道自己心中的渴望時,自然也能慢慢感受到充滿篤定、踏實的感覺。

但當然這不代表多思考是件錯誤,相反的思考能更全面地去規劃你的決定,但如果在沒有清楚自己慾望的情況下過度思考,反而會本末倒置的忘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陷入「忘記自己」的窘境。學習每天在小事情上遵循直覺,例如午餐的選擇、想睡個午覺、想去旁邊的公園走走等,這些小小的直覺會讓你更貼近渴望,等到習慣這些直覺給予的訊號後,就能清楚看見你內心真實的渴望。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學會面對渴望、挖掘熱情時,這個問題似乎就能獲得解答。每個人的渴望都有所不同,不需要去批判自己、羨慕別人,因為高我協助你挖掘出來的,就是你心中最重要的寶藏,就是你活著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