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是一種頻率的共振,簡單來說當一群人聚在一起,久了之後就會產生相同的習慣、行為、文化,這些沒有溝通、沒有計劃性的同質性結果就是共鳴。當然這種現象不是只有在人類身上,只要是群聚的生物都有這樣的特性,生物之間總在不經意間傳遞著訊息,而這樣的共鳴對人類來說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需要高我的輔助呢?
共鳴的核心
在3-1. 人類的終點與4-1. 高我系統中,我們提到人類因為沈溺於物質,造成社會邁向毀滅,為了要避免這個狀態,就需要建立連結,同時我們也說過,共鳴能夠產生連結,但這些說法有一個問題,既然生物本身就具有共鳴的特性,不是應該本身就能建立連結嗎?為什麼人類還是會缺乏連結?

身為複合體的人類,擁有物質的自我與意識的自我,而一般的共鳴方式只限於物質上的共鳴,是無法觸及自我的,如果自我無法產生共鳴,那就代表連結無法建立,為此我們就需要了解:自我的共鳴波是什麼。
波的本質
各位有看過畫展嗎?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逛畫展的途中突然被一幅畫給深深吸引,不是因為作家的名氣,也不是因為導覽的介紹,而是直覺性地佇足在它的前面,彷彿它正在說著只有你聽得懂的話語,這種心靈被觸及到的感覺就是自我的共鳴。自我的共鳴可以跨越時空、區域、物種、語言,甚至可以與自己共鳴。
自我的共鳴來自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也就是我們上一章所說的感受後的產物:情緒,這其實不難理解,畢竟原本意識的出現就是為了創造豐富的情緒,也就是說物質的我與意識的我最大的關聯性就是情緒,人類的情緒狀態就是共鳴波的本質,我們喜歡的音樂、常去的咖啡廳、難以忘懷的旅遊美景,每個觸及心靈的瞬間都是情緒的共鳴,也就是說唯有創造強烈、有深度的情緒,才能讓人類的自我有被連結、共鳴的感覺。

創造共鳴
結果我們又回到了原點:情緒,我們在第一章所說的:
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創造情緒
這句話或許可以改成:
人類的存在本質就是情緒
沒有豐富的情緒,人類就無法理解自己的喜好,就無法創造自我的疆界,也就無法造就獨特的自我,我們之所以獨特,就是因為我們每個個體都是由豐富的情緒所堆砌而成的,而我們之所以可以與他人共鳴,也是因為生命中出現了這些豐富的情緒,如果我們的生命沒有創造這些豐富、深化的情緒,我們將無法維持自我而陷入沈溺。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愛的反意詞不是恨,而是冷漠。
這句話確實說的有道理,只要是強烈的情緒,就能夠與人共鳴、與人連結,但如果無法產生強烈的情緒,就像是切斷連結一般,無法覺察到對方的自我。因此,要讓自我保持與人共鳴的能力,創造深化情緒是唯一的方法。
自我共鳴的核心是情緒共鳴,不論是與人、與事、與物,甚至是與虛構的存在,只要存在著深化的情緒,就能達到共鳴的效果,而高我的輔助除了協助意識連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創造深化情緒,運用精練情緒的4個步驟,就能讓自己產生熱情,進而達到與人共鳴、與自己共鳴的狀態,是一種真切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內在平和:法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