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查經營裡面,我分別在兩個不同場合聽到有人提起穿什麼衣服去參加主日禮拜的討論,一次是小組裡面,一次則是座談會的時候。大家當然有不同意見出來,這是很有趣的部分,或許可以延伸一下。
是這樣的,如果你是不是信徒,大概可以理解參加教會主日聚會是一個正式的宗教活動,或許你會本能性的覺得不可以穿得太隨便。
但怎樣叫隨便?如果你是信徒,那當然知道主日崇拜是信徒上聖殿敬拜上帝的場合,那麼上聖殿該穿什麼衣服?有趣的來了,有人覺得這跟回家一樣,不覺得要穿什麼正式衣服。
對,這很有趣,基督徒的認知可能比外人更寬鬆。
但或許先談一下禮拜是什麼?就是「以禮敬拜」,很明顯,「禮儀」占重要元素,所以要先認清到底參加禮拜需要的禮儀是怎樣的。
我先提一篇舊文「服裝的意義與提醒--討論一些違反平權概念的左膠思想」,這篇文章有提到服裝的確會影響人類認知,只是某些「自以為進步」的怪人會覺得服裝唯獨對性犯罪沒有影響,還製造很多假證據來欺騙社會大眾,到現在還很多人會叫囂服裝與性犯罪無關之類的,真的那麼懶得動動腦思考一下嗎?
服裝當然會影響人類認知,同時帶動不同情緒表現,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因為在現代社會這根本是服裝的主要功能了(不然你買衣服的時候應該只需要在乎穿起來舒不舒服,而不是照鏡子確認好不好看,因為好不好看是給別人看的,偏偏很多人睜眼說瞎話堅持自己穿衣服不是給別人看的。)。
今年我遇到討論是這樣的,我帶的小組都是學生,有人就提到她在教會做禮拜的時候被認為應該穿裙子,她覺得很煩,問我教會這樣要求對嗎?
這種世代或性別衝突其實很常見,一點也不奇怪,但也絕不能直接認定這是什麼保守與進步、古板與自由之類無聊的階級鬥爭理由,往這邊想一點意義也沒有,甚至根本有害。
因為人類自古以來,千萬年來一直都是年輕人嫌老一輩的人頑固守舊,從幾千年來都一成不變,就可以理解這只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已。
所以我反問這些孩子幾個問題,比方說去博物館或者上捷運的時候講話會不會自動變小聲,這些孩子大多來自南部,這次到北部參加活動都有機會搭捷運,所以也都知道搭捷運不該大聲喧嘩,除非是中國人。
但他們應該沒見到捷運站裡有要人家輕聲細語的標誌,卻會自動這樣做。
我接著問他們怎樣叫輕聲細語,多小聲才算,這時他們就不清楚了(幼兒的聲音又是另一個問題,這次沒時間討論,不然應該很有趣)。
而這就是教會聚會裡的問題。
我問他們覺得去教會可以隨變亂穿嗎?大家都表示不可以,但怎樣叫隨便亂穿,這時孩子們的認知就明顯有分歧了,組裡從剛上國中到大學生都有,很明顯已經有不同看法,例如國小剛畢業的覺得應該穿鞋子不可以穿涼鞋,但大學生覺得穿涼鞋可以但不可以穿拖鞋。
我再問他們聖誕節禮拜會穿比較漂亮嗎?至少小女生都表示會,因為父母會要求,而不少男生也表示會,同樣是父母要求。
我再問他們為什麼,大家都表示因為那天比較特別,所以他們也接受這種父母要求--有時候會買新衣服,尤其如果需要上台表演服事。
於是答案出來了,因為每個人對參加儀式的感覺不一樣,對正式服裝的定義也不一樣,例如小孩的服裝會覺得要活潑漂亮,但成年人卻可能覺得嚴肅一點的套裝才正式,大學生夾在中間,可能想穿漂亮的衣服,但教會裡對於露肚臍或破牛仔褲可能有意見。
所以其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場域裡有個模糊的文化界線存在,不在意的人可能會踩線,而在意的人可能會提醒,而長輩初於責任感認為有義務告知晚輩根本是正常到不行的事情,這不叫干涉自由,而是一種出於責任感的表現(然後一些人會開始男性說教、父權壓迫之類有的沒的反擊,其實是自己有被害妄想,或者說,這些人年紀輕輕就開始說教與壓迫別人,老了恐怕會更不妙)。
於是我跟孩子們分享幾十年前的人上教會的服裝,我提到我老爸小時候,那是農村鄉下,大家都沒幾件衣服,平常也不穿鞋,但上教會的時候,至少會穿洗過的衣服(雖然破爛),然後穿上唯一的鞋子(那怕是草鞋),但不管怎麼說,在現代都是上不了臺面的服裝。
重點在於,「打理過」這件事情代表的心意,正如古代獻祭要獻頭生的、無瑕疵的,因為基督徒獻祭的祭物就是我們自己啊!
至於個人認知可能的衝突,這是教會內社交與文化建構問題,我想今天如果總統召見,你會穿什麼衣服?往這個方向想,去教會又該是哪種打扮?因為教會聚會真正主題是集體面見上帝耶!
但也有人說他覺得這像是回家,這就有趣了,回家表示可以隨便穿嗎?也不是這樣,這時問題出在怎樣叫「正式」,回家不會隨便穿,但大概也不會穿正式服裝。
這同樣是界線問題,但就算是覺得自己可以隨興穿的人,說到牧師跟長執服事時的服裝,又會突然正經起來,顯然他們也清楚角色跟服裝之間還是有規矩存在的。
於是當孩子們意會到角色與立場的問題,多少也能理解為何有人會說教了,當然可能還是會不爽,但如果與教會整體文化氣息沒有徹底衝突,那麼聽聽就好,再多就是人際界線的問題,可沒什麼標準答案,或者說,如果有誰認為自己的立場是絕對的,那有問題的是他自己,因為大家可能在自己立場同時都是對的,但絕對對的只有上帝。
但那個模模糊糊不確定的邊界仍然是個有範圍的是非對錯,至少要能分辨這一點,例如穿泳裝參加主日聚會絕對是說不過去的,更別跟無論者一樣給個善惡是相對的這種愚蠢答案就想欺騙世人。
另一方面,至少身為成年人,如果會因為這種事情不高興,那大概自己修為不夠的成分會高一點。
我不是說這類問題不值得重視,而是這種因為情緒引起的問題實在不需要更多情緒化進去攪和了,好好分析,基本上大家都能理解。
但情緒你要自己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