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单亲妈妈,我最害怕的,不是孩子哭,
而是自己在她哭声里一次次被击垮。
曾经一度怀疑是不是我教养失败?直到我尝试了「愿望簿 📓」与「情绪簿 💭」,
慢慢夺回了主控权,
我才发现——原来我和孩子,都能在爱里学会新的节奏。
她的哭,不只是哭 💔
“妈咪,我要吃冰淇淋 🍦。”
“妈咪,我不要大排档,要去餐厅 🍽️。”
“妈咪,你煮的饭不好吃,我要去麦当劳 🍔。”
她像一台永远不会关机的点唱机 🎶,
不断抛出新的“愿望单”。
只要没有被满足,就立刻升级成哭、闹、崩溃。
🌪 她的逻辑很简单:
“除非你屈服,否则我不会停下。”
换句话说,她在 用失控来赢得掌控。
她不是坏,而是信任 🩶
许多妈妈会以为:孩子哭闹 = 自己失败。
但真相往往是相反的。
孩子只敢在你面前失控,
因为她知道——这里最安全 🏡。
🩶 她不是在“欺负你”,
而是在用最极端的方式告诉你:
“你是我唯一的安全感。”
我的转捩点:愿望簿与情绪簿 📓
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对她说:
“我们要谈谈你哭闹的事情。”
话刚出口,她立刻崩溃。
我静静等了一个小时 ⏳,
等她平复后,再温柔地问:
“现在,我们可以好好谈了吗?”
我拿出两本簿子:
🔹 愿望簿 —— 想吃、想玩、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写 ✍️。
👉 但只在休假日兑现,平日一律不行。
🔹 情绪簿 —— 如果一星期内不哭闹,
可以得到 RM10 或 RM30 以内的小礼物 🎁。
她眼睛一亮 ✨:“真的可以吗?”
“对,但有条件,要遵守规则。”
她很爽快地点头。
慢慢地,她开始习惯:
📌 在愿望簿写清单 → 等到休假日实现;
📌 为了奖励,即使哭,也学会了节制。
在过程里,我的三个小发现 🌱
✨ 不急着回应
过去,有求必应,只图个安静。
愿望簿让我第一次发现:节奏,其实可以由我来决定。
✨ 孩子需要愿望的出口
当她写下想吃的、想玩的,我看见她眼睛闪着光 🌟。
愿望簿给了她一个出口:
即使要等,她心里也充满期待。
✨ 边界也能温柔表达
我常对她说:
“妈妈知道你想要,但现在不由你决定。”
既承认孩子的欲望(被看见 👀),
又收回决定权(界限清楚 🛑)。
给同样疲惫的妈妈们 🌸
孩子的哭,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
而是因为她一次次在你的退让中,
误以为:
“只要吵够久,妈妈一定会让步。”
你的突破,要从这句话开始:
🌱 “我不是你的按钮 🔘,不能随时按了就开。
但我会一直爱你 ❤️,陪你一起练习等候和自控。”
✍️ by 左口米右|学习如何在爱与界限之间,找到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