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的不只是房間,而是我們還沒癒合的心:一個單親媽媽的掙扎與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乱的不只是房间,是我们还没愈合的心

曾经,我为把孩子训练得井井有条感到自豪。如今,却因他们的懒散与凌乱而心碎。爸爸走了,一切都变了。我用尽全力维持家庭秩序,却一步步耗尽力气。🍂

这篇文章,写给正在努力撑起家的你,也写给那个看起来很坚强、其实早已疲惫的我自己。🫂

🧹当家不再整洁,是谁先乱了心?

「不要以为你们爸爸死了就可以放肆!」

那天,我气得脱口而出。🥀

我常常因为孩子不做家事而生气。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不再愿意做。以前有爸爸在时,孩子们各司其职,扫地、抹地、洗碗、晒衣,没有一个敢懈怠。我一度以为,我已经把他们教得很好,也总为此感到骄傲。

🧺 但爸爸走了,一切都变了。

她们不是不会做,而是拖延、甚至心里似乎拒绝再动手。我告诉自己,要忍耐、要体谅孩子,给他们理由与空间:

1️⃣ 爸爸走了,大姐也上大学离家,家里忽然少了两个人,孩子需要时间适应。

2️⃣ 平日上学,放学后还得等我放工,晚归,自然累了。

3️⃣ 面对考试,课业压力大,腾不出手做家务。

4️⃣ 晚上还要线上补习,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做其他事。

🧂但我心里还是有委屈。为什么我上了一整天的班,还得回家煮饭、洗衣、打扫?为什么孩子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我希望她们能看见妈妈的辛劳,能更懂事一点、体贴一点、主动一点……但我失望了。


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放肆”:

房间垃圾堆积、灰尘厚厚一层,碗筷吃完不收拾、衣物乱丢满地……我无法接受曾被训练得这么好的孩子,竟然说变就变!更无法接受,因着爸爸的离去,整个家的秩序也随之崩塌。😞

 

🧨有一次,老二甚至反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在意家里的整洁?”

我一时语塞,那晚辗转难眠,心中像被戳破了一样痛。

但她的反问也逼我去思考——我为何如此执着于整洁?

🧾我给了她这样的回答:

1.     不谈卫生,肮脏的环境真的让人容易烦躁。

2.     回到一个干净的家,会让我心里平静,疲惫的身心能得到片刻休息。

3.     相反,凌乱意味着我无法喘息,还得启动「第二轮工作模式」。

4.     家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一个成员都该为它负责,不是只靠我一个人。

5.     说到底,我也只是一个渴望被理解、渴望孩子分担重担的妈妈呀。💔


我试过用责骂,也试过制定值日表,甚至将家务与零用钱挂钩。但效果都维持不了太久。🥲

孩子仍然懒懒散散,热度过后又打回原形。

我感到筋疲力尽。


🖥️直到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一个人的房间有多乱,可能反映出他内心有多乱。」

这句话让我顿悟——孩子心理状态可能出了问题。

爸爸的离世,对她们的打击不仅是现实层面,更是深深的心理创伤。原来,我一直忽略了这点。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放下值日表,放下控制。

她们愿意做家务,就说一声谢谢;不愿做,就由我承担吧。

我还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由机器人分担家务,让地板能擦干净。

就这样,皆大欢喜,我不再执作,心里也没那么累了。🤖🧼

 

🧺【结语】

有时候,我们不是放弃了原则,而是学会了以爱为优先。🌷

我以为我必须靠严格维持秩序,但孩子教会我的是:有些混乱,是伤口的表达,是心灵的呐喊。

后来,我放下了责骂与控制,选择理解与陪伴。也许,他们并不是不做家务,而是需要时间找回力量。🕊️

愿这段经历,给同样在单亲路上奋斗的你,一点力量与共鸣。💛

 

✍️ by 左口米右|这是一篇写给所有在失落中依然咬牙坚持的母亲

(本文由作者原创,经AI润湿,请尊重原创,勿擅自转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左口米右的信仰筆記
3會員
32內容數
在孤單與流淚中,我仍選擇走在服事的路上。 這裡記錄我的故事、掙扎與盼望, 只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2025/06/30
單親媽媽在忙碌生活中忽略了孩子的情緒,直到一次晚餐,才發現孩子因父親過世而深陷自責與懊悔。文章觸動了親情與失去的議題,並鼓勵讀者關注孩子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2025/06/30
單親媽媽在忙碌生活中忽略了孩子的情緒,直到一次晚餐,才發現孩子因父親過世而深陷自責與懊悔。文章觸動了親情與失去的議題,並鼓勵讀者關注孩子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2025/06/26
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在先生過世後13年重返職場的心路歷程,文中描述了她面對他人異樣眼光、質疑與壓力,以及如何在悲傷中堅強面對挑戰,最終找到自我價值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6/26
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在先生過世後13年重返職場的心路歷程,文中描述了她面對他人異樣眼光、質疑與壓力,以及如何在悲傷中堅強面對挑戰,最終找到自我價值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6/24
一位單親媽媽在丈夫過世後第六天,因女兒持續哭鬧著要吃三文魚而崩潰,才意識到自己必須獨自承擔所有責任,文中描述了她面對喪偶、單親生活、經濟壓力和情緒調適的種種挑戰與掙扎,以及自我鼓勵與堅強。
Thumbnail
2025/06/24
一位單親媽媽在丈夫過世後第六天,因女兒持續哭鬧著要吃三文魚而崩潰,才意識到自己必須獨自承擔所有責任,文中描述了她面對喪偶、單親生活、經濟壓力和情緒調適的種種挑戰與掙扎,以及自我鼓勵與堅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為了成為一位好媽媽,許多媽媽經常感到情緒不穩定、緊張、懷疑自己價值與意義。本文分享瞭如何建立育兒支持系統、保持身心健康、與孩子建立連結等方法,幫助媽媽更輕鬆地應對育兒挑戰。提供了尋求專業支持、培養自己的興趣等建議,讓父母可以享受育兒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為了成為一位好媽媽,許多媽媽經常感到情緒不穩定、緊張、懷疑自己價值與意義。本文分享瞭如何建立育兒支持系統、保持身心健康、與孩子建立連結等方法,幫助媽媽更輕鬆地應對育兒挑戰。提供了尋求專業支持、培養自己的興趣等建議,讓父母可以享受育兒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