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疾病治療新指引:實證醫學與臨床實踐
近期發布的靜脈曲張指引,特別是針對髂骨靜脈支架置入術,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這些指引雖非法律文件,卻是所有相關方考量與訴訟的關鍵依據。基於紮實的科學證據,匯集了43項統合分析與91項隨機對照試驗,這些指引考量了不同治療方案的效益與危害,並收錄於開放取閱的期刊論文及一本涵蓋155條指引和149項共識聲明的專著中。
精準診斷與治療時機 在靜脈疾病的診斷中,執行雙工超音波檢查時,患者應盡可能採取站立姿勢,其次為坐姿。此舉旨在避免仰臥位檢查常導致的大量偽陰性或偽陽性結果。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指引明確推薦進行表淺靜脈介入治療,而非僅依賴壓迫襪。介入與藥物治療策略 針對大隱靜脈閉合術,熱能或非熱能技術在臨床結果上無顯著差異,兩者皆可選用。非熱能技術包含經FDA批准的微泡沫和液體硬化劑。初次治療時,不建議同時處理C2級患者的穿通靜脈,除非因復發或殘留靜脈曲張而需處理。指引亦推薦大隱靜脈閉合術與同期處理曲張分支靜脈,儘管證據等級較低。
此外,指引首次審視了藥物治療,發現微粉化純化黃酮類化合物(MPFF)和假葉樹提取物在緩解靜脈相關疼痛、腿部沉重感和腫脹感方面具有最佳證據,對伴有靜脈性潰瘍的晚期疾病患者效果更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對無症狀靜脈曲張患者進行預防性介入,並不能阻止疾病進程,故不予支持。
術後管理與新術語 在術後追蹤方面,對於平均或低風險、無症狀且接受熱能閉合術的患者,不建議常規進行術後雙工超音波檢查,因其成本效益不佳。然而,高風險患者或伴有血栓傾向者,以及接受非熱能閉合術的患者,仍建議進行術後雙工超音波檢查。為了統一術語,指引引入了「閉合相關血栓延伸(ART)」來描述術後血栓延伸現象,並提供了相關的治療指引。
這些指引是值得信賴且基於證據的,應作為慢性靜脈疾病最新管理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