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運動腰痛_學術文翻寫08(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繼上篇分享腰椎傷害的淺談,現在終於要進入文章內容了!

概述:

主訴回饋在訓練(反覆後仰)後覺得下背隱隱作痛或是刺痛。若在休息後(超過3週)症狀並 沒有減緩,加上主訴表示早上起床會痛、痛到睡不好、坐著或走路都會痛,那就要懷疑 是否為椎弓滑脫。

可用Phalen-Dickson sign,初步檢測(詳見下圖1)

圖1:站姿、屈膝、屈髖,看是否會誘發疼痛。如果有,可能就是椎弓滑脫。

圖1:站姿、屈膝、屈髖,看是否會誘發疼痛。如果有,可能就是椎弓滑脫。

結締組織檢查:

評估腰椎與髖關節活動度是否受限?通常有後脊柱失能的人在被動做髖伸會誘發疼痛。此外,也會發現腿後肌(hamstring)、屈髖肌(hip flexor)緊繃,腹肌跟臀肌可能相對虛弱。

神經學檢查:

有後脊柱失能的人可能在下肢會有放射性疼痛(radicular pain)、感覺異常、肌肉虛弱 等。作者特別提到椎弓斷裂(par fracture)的人,若伴隨脊柱不穩定(vertebral instabilities),較易有放射性疼痛。

特殊檢測:

(1) Strok test(single-legged hyperextension):檢測椎弓斷裂。詳見下圖2。 雖實務上常用這個進行檢測,但效用卻不大。(可能會測出是陽性反應,但實際上卻沒受傷)

sensitivity:0.5; specificity:0.46

圖2:單腳站,並後仰。若在動作過程中,支撐腳測的那邊腰椎會痛,就是陽性反應。

圖2:單腳站,並後仰。若在動作過程中,支撐腳測的那邊腰椎會痛,就是陽性反應。

(2) active straight-leg raise test:檢測腰椎及骨盆的動作控制能力。詳見下圖3。

sensitivity:0.87; specificity:0.94

圖3:正躺,整隻腳抬離床面約20公分。若在動作過程中產生疼痛,或是肌肉無力的現象 ,就是陽性反應。可與對側做比較。

圖3:正躺,整隻腳抬離床面約20公分。若在動作過程中產生疼痛,或是肌肉無力的現象 ,就是陽性反應。可與對側做比較。

(3) passive lumbar-extension test:檢測腰椎不穩定。此動作是營造出椎弓滑脫的機轉,也是文獻上說是檢測腰椎穩定度的最精確測法。詳見下圖4。

sensitivity:0.84; specificity:0.90

圖4:趴姿,施測者抬起選手的雙腳同時拉向自己(做出traction的動作)。若會疼痛,就是 陽性反應。

圖4:趴姿,施測者抬起選手的雙腳同時拉向自己(做出traction的動作)。若會疼痛,就是 陽性反應。

(4) prone instability test:檢測腰椎不穩定。詳見下圖5。

sensitivity:0.44; specificity:0.45

 圖5:趴姿,髖部垂出床緣,腳踩地。施測者按壓每節腰椎,若會疼痛,就請選手主動抬起 雙腳。若抬起後疼痛減輕,那就是陽性反應。

圖5:趴姿,髖部垂出床緣,腳踩地。施測者按壓每節腰椎,若會疼痛,就請選手主動抬起 雙腳。若抬起後疼痛減輕,那就是陽性反應。

儀器檢查:

包含超音波、CT(電腦斷層)、MRI(核磁共振)、SPECT(單光子斷層掃描)、骨顯影像 (bone scintigraphy)等都能檢測。在影像呈現中(X-ray)會看到scottie bone的情形。

處置:分兩種,保守治療或開刀手術。

保守治療:

藥物、休息、穿護具、運動治療藥物:可利用口服或是脊柱注射方式治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COX-2抑制劑(控制疼痛)等,都是可用方法。休息戴護具:根據醫囑,可能會休息2周到6個月。一篇文獻指出:穿護具六個月後,約有 78%的人無痛、96%的人有一點點的不穩定、4%的人有中等程度的不穩定。(該文獻利用Oswestry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問卷蒐集資料)。另一篇文獻,穿1至16個月後87%的人都變無痛;再另一篇文獻,穿6周的護具後,80%的人變無痛。儘管穿護具有不舒服、昂貴等負作用,但帶護具還是有效果的。

運動治療(詳見下方表格1):

表1:針對「後脊柱失能」的人所提出的復健指引。

表1:針對「後脊柱失能」的人所提出的復健指引。

一篇文獻指出在經過保守治療後,約有84%的人恢復良好。另一篇文獻指出年齡介於 5-21歲,有椎弓滑脫的人,經過八年的保守治療(含運動治療+有氧運動),有90%的人回 場,78%的人疼痛程度皆小於3(滿分10),58%的人沒有疼痛。顯示運動治療是有效果 的。該篇的文獻作者還說運動治療中的核心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證據力較低的保守治療:(詳見下方表格2)

利用髖關節鬆動術、刺激骨頭生長、電療、肌貼、軟組織鬆動術、乾針、拔罐等,也是坊間常提到有助於後脊柱失能的處理方法。

表2:坊間推薦處理後脊柱失能的方法。

表2:坊間推薦處理後脊柱失能的方法。

開刀手術

42%的人在保守治療後仍痛。有67%的人「受夠疼痛」(表示非常痛)。因此,也 是有部分醫師會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十三篇文獻中有87.8%的人癒後良好,在6-12個月的復健後回場。而大部分都被醫師要求不可接觸性運動專項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反對運動復健(肌力訓練),應採取疼痛控制。作者認為因為該研究 對項多為年長者,未針對運動員。

總結:

後脊柱失能很明顯與運動參與有關,而訓練時的重複負荷都會增加運動員的受傷 風險。防護員應綜合評估,盡早發現盡早就醫治療,並以保守治療為優先。

————————————————————————————————————

心得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或使用3C,脊柱不穩定不僅與一般大眾切身相關,運動員中也很常見。因軀幹不穩所導致一連串的代償,引起膝、踝、腕、肘等部位慢性發炎,或甚至成為運動傷害的風險因子。對運動員來說「重複性動作」是無法避免的,要運動訓練又不要運動傷害 ,做好的預防方法大概就是「較好品質的動作模式」吧。這也是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體能訓練師的專業所在。

所以受傷後也不要再說休息就會好了。那個傷只會在再次運動後再次復發⋯

這也是為什麼教練常罵選手:「不練習都不會痛,ㄧ練就痛,你是想偷懶吧?」

資料來源:Current Clinical Concepts: Management of Common Lumbar Spine Posterior Column Disorders in Young, Active Individual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6會員
119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紀漁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2025/03/23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2025/03/23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2025/03/23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Thumbnail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Thumbnail
腰部神經壓迫是現今許多人都有的毛病,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嚴重還可能影響走路行動,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長期的姿勢不良、久坐、肥胖、缺乏運動或是運動傷害等,這些都可能慢慢讓腰椎神經壓迫找上門來!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乾針治療『腰痛無力』的實際案例。
Thumbnail
腰部神經壓迫是現今許多人都有的毛病,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嚴重還可能影響走路行動,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長期的姿勢不良、久坐、肥胖、缺乏運動或是運動傷害等,這些都可能慢慢讓腰椎神經壓迫找上門來!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乾針治療『腰痛無力』的實際案例。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Thumbnail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Thumbnail
您是否常常感到腰痠背痛,令您難以忍受?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好消息是,您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在家中放鬆身心,舒緩疼痛。作為一名物理治療師,與您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您減輕腰背疼痛,重拾舒適感。
Thumbnail
您是否常常感到腰痠背痛,令您難以忍受?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好消息是,您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在家中放鬆身心,舒緩疼痛。作為一名物理治療師,與您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您減輕腰背疼痛,重拾舒適感。
Thumbnail
文章分享腰椎後柱失能及相關檢查和處置方式,以及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的效果和可能的結果。(AI)
Thumbnail
文章分享腰椎後柱失能及相關檢查和處置方式,以及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的效果和可能的結果。(AI)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2022年JAT期刊出版的內容,探討了青少年運動員腰痛後脊柱失能的疼痛模式、評估、診斷以及物理治療。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2022年JAT期刊出版的內容,探討了青少年運動員腰痛後脊柱失能的疼痛模式、評估、診斷以及物理治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