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孩子曾經受傷~ 💔
我曾經以為,長大就是把所有脆弱藏起來,不再哭、不再求安慰。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感覺心裡有個小小的自己在哭泣,像個被遺忘的孩子。那個孩子害怕被拒絕、害怕孤單,也害怕自己不夠好。每一次想要安慰她,我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只能努力讓自己忙碌,壓下這份感受,假裝自己已經「長大了」。
有一次,我翻看舊日記,看到裡面寫下「我不夠好」、「為什麼沒有人陪我?」那些字眼像尖刺,刺痛我的心。當下我才明白,我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受,而這個小孩一直在等我。圖像比喻:受傷的孩子像被風雨打濕的小花 🌸
我把內心受傷的自己想像成一朵被風雨打濕的小花。它需要陽光、雨水和土壤的滋養,才能重新挺起身軀。如果忽略它,花瓣會慢慢枯萎;如果溫柔對待它,花朵會重新綻放。療癒自己,就是給這朵小花光和養分,讓它慢慢回到生機。
故事片段:第一次抱住自己 🫂
有一天晚上,我獨自坐在床邊,翻看那本舊日記,淚水滑落。我輕輕抱住自己,心裡對那個小小的我說:「沒事了,我在這裡陪你。」那一刻,我感受到久違的安全感,像回到家一般。原來,療癒不是依賴別人,而是自己給予自己溫暖。從那天起,我開始學會傾聽、擁抱自己的脆弱,而不是忽略它。
智慧反思:療癒不是忘記,而是接納 🌱
我慢慢明白,療癒不代表把傷口抹去,也不是否認痛苦,而是學會接納,學會與它和平共處。就像樹木在風中彎曲,它仍然活著,仍然向陽生長。接受自己的脆弱,是勇氣,也是力量的開始。每一次對自己說「我看見你,我理解你」,都是對內在小孩最深的肯定。
行動任務:與內心小孩對話 💌
找一個安靜的時間,閉上眼睛,想像你的內心有個小孩。問他/她:
1️⃣ 你現在最害怕什麼?
2️⃣ 你最需要什麼?
3️⃣ 我可以怎麼陪伴你?
把答案寫下來,給自己擁抱或安慰的話語。這個練習能讓你與內在的小孩建立安全感與信任,讓你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
圖像比喻:心靈的養育花園 🌷
我把內心比作一座花園,內心的小孩像枯萎的花朵。療癒就是澆水、修剪、施肥,給予陽光與愛。每天一點點的照顧,花園就會慢慢回春,充滿生機。這個花園需要持續關注與耐心,而不是一蹴而就。每一次你給自己溫暖和肯定,都是在花園裡撒下希望的種子。
小故事:療癒帶來勇氣 💫
小時候我因考試失敗而被責備,內心的小孩一直覺得「我不夠好」。多年後,我開始練習自我療癒,每次面對挫折,我都對自己說:「沒關係,你已經很努力了。」慢慢地,我不再害怕失敗,也不再苛責自己。勇氣像種子般在心裡生根,讓我敢於追求夢想、敢於愛人,也敢於被愛。
智慧反思:療癒帶來完整 🌟
當你學會陪伴自己受傷的內心小孩,你會發現:過去的痛苦不再是枷鎖,而是成長的養分。療癒後,你的世界更加完整、柔軟而有力量。你不再逃避情緒,而是擁抱情緒,與它共舞。那個曾經哭泣的小孩會成為你力量的來源,提醒你「我值得被愛,我值得安全」。
行動任務延伸:每日療癒小練習 🛡️
每天抽五分鐘,做一件能安慰內心小孩的事:
1️⃣ 寫日記,說出內心感受。
2️⃣ 給自己一句肯定:「你值得被愛,也值得安全。」
3️⃣ 輕輕擁抱自己,感受身體的溫暖。
4️⃣ 或是泡杯茶、聽喜歡的音樂,當作專屬的小時光。
這些小習慣能讓內心的小孩慢慢恢復信任,讓你變得更穩定、更自在,也更有能力面對外在世界的挑戰。
圖像比喻:療癒是內心的燈塔 🕯️
我把療癒想像成一座燈塔。內心的小孩曾在黑暗中迷路,療癒的光亮讓她看見方向。當你為自己點亮燈塔,即使風浪再大,你也能找到回家的路。每一次自我關注、自我擁抱,都是點亮燈塔的一次火光。
正能量提醒:陪伴自己,是最大的勇氣 🌞
每一次對內心小孩說「我在這裡」,都是對自己最深層的愛。療癒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生的陪伴。當你學會溫柔對待自己,你會發現生活的壓力也變得更輕盈,內心更有力量去面對世界。
✅ 章節核心:
療癒內心受傷的孩子,是給自己最溫柔的力量。陪伴、接納、愛自己,你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與力量。
🌱 小提醒:
每天給自己一點關愛與陪伴,你的內心花園會慢慢綻放,生活也會更加柔軟而豐盈~